感恩教育中的“说”
2019-05-13苗正汝
苗正汝
摘 要:在初中开展少先队工作是全新的工作层面,需要新的思考方式与工作方法。初中少先队员感恩教育中的“说”包括辅导员老师的说、少先队员的说、被感恩对象的说。辅导员老师的说是对少先队员进行宣传、教育、引导、讲解、评价与鼓励,是感恩教育活动的引领性表述、评论性表述。少先队员的说是感恩思想的一种表述、外化、行动,同时又是促使少先队员真正实现内心感恩的一种推动手段。辅导员老师应该从少先队员的角度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少先队员有真挚的感受是说的前提,要让少先队员找到合适的情境去说。被感恩者的说其实是对少先队员教育的一部分,这是一种鼓励、认可。
关键词:感恩教育 说 教育方法
一、“说”的含义
说话及语言表述在感恩教育中,根据说话人的身份不同,可简单分为三类,即辅导员老师的说、少先队员的说、被感恩对象的说。
辅导员老师的说,即辅导员老师的语言表述,是对少先队员进行宣传、教育、引导、讲解、评价与鼓励。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向少先队员讲述孝敬父母的故事、感恩他人的做法、如何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等都属于宣传、教育、引导的范畴;如何正确看待父母他人的做法、如何尊敬他人、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的喜忧,则处于引导讲解的范畴;对于少先队员在家庭中的表现、在集体生活中对待老师同学的做法、在受挫或伤心的时候加以鼓励评论,则属于评价鼓励的范畴。
辅导员老师的说是感恩教育活动的引领性表述、评论性表述,直接对少先队员的感恩行为加以影响,进而使教育取得成效或失去效用。“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学生也在潜移默化地领会和掌握某些标准”,可以说,在感恩教育中,辅导员老师的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少先队员的说,是感恩思想的一种表述、外化、行动。目前很多少先队员处于独生子女所形成的“倒金字塔”型家庭中心,造成了少先队员或者完全不知感恩,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爱护视而不见,甚至认为理所当然;或者觉得应该感恩,却抹不开面子张不开嘴,敏于索取而讷于感恩。在这种情况下,让少先队员学会开口说“请”“谢谢”,能够直接促进少先队员感恩之情的内化,而非仅停留在心里的想法上。由简单的表述逐渐深入少先队员内心,感恩之情由理而情,发乎内心进而自然表露。
少先队员的说,同时又是促使少先队员真正实现内心感恩的一种推动手段。少先队员通过说“谢谢”能够及时沟通,形成通道,达到感恩目标的实现。同时反过来加强了自身的感恩之情内化升华,经常说“谢谢”,也就逐渐使感恩之情在内心产生、深化,逐步走向自觉。
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时常怀感恩之心,处处常留感恩之意,那么,一些小事也就随时表达了感恩之情。而且,生活中有没有感恩之情,往往不体现在重大事件上,倒是随处可见的小事情、小细节很能够看出一个人是否具有感恩的品质。所以在小事上及时致以谢意,语言的表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情景一现即逝,转眼便非当下,意味也便不再醇厚,所以想不想说,能不能说,敢不敢说,说不说得明白是衡量感恩之心形成的重要评价标准。
被感恩对象的说是家长、老师、友人在接受了少先队员的感恩之意以后所说的话,是接受、回馈、鼓励。能够鼓励少先队员在感恩行为中找到快乐,进而强化感恩意识,形成感恩品质。
二、辅导员老师如何说
辅导员老师通过说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展现了辅导员老师的语言艺术。基于我们对少先队员的教育实践,可简单总结如下一些经验:
(一)站在少先队员的角度说
“每个学生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所以辅导员老师只有站在少先队员的角度说话、思考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
感恩是大话题,自古常谈,名言典故不勝枚举,少先队员早已从初听时之感动震撼变得麻木了。再优美的语言也不易唤起他们心里的波澜,试看下段: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这段话出自《孝经》,是一段千古名言,提纲挈领,高屋建瓴,但若以少先队员为说话对象,只怕完全听不懂,即使听得懂也是不能听入心,就是因为没有从少先队员自身出发,所说的内容与少先队员的生活经历经验太远。再看下一段:
同学们,好的妈妈好像总是别人的妈妈,你的妈妈没给你送过伞,没背着你去医院,也没有每天在家门守候,备好一杯温水。可是这并不代表她不爱你,她不伟大。她牢记着你的生日,你的喜好,你的口味,她为你做饭、洗衣、铺床……她也牵过你的手一起去玩,可如今她却不得不挣钱养家,她唠叨琐碎,甚至因为进入更年期而性格巨变,因为长期劳累而身体不好。在她上有老下有小的疲惫中,你能不能放下你的手机跟她说说话?能不能用自己的小肩膀帮她扛一扛,减轻一下她的疲劳,让她多一点开心?因为她是你的母亲,你是她的孩子呀!
这段话显而易见更容易被绝大多数孩子接受,因为它来自少先队员的视角,接近少先队员的亲身体验,不虚高的赞扬,也不粉饰、美化,这就接近了少先队员的生活。用这样的语言与少先队员沟通,才能走进少先队员的心灵,打开他们的心锁。
(二)结合生活实际说
多么响亮的口号也不如一句暖心的话,这就是生活的力量。我们举一个例子: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之为人,当心怀感恩。感恩父母家人给予我生命,感恩师长给予我知识才华,感恩朋友伴我成长喜忧。唯如此,人生才有根本,人格才有光彩,生命才有归宿。
这段话语听起来非常优美,但这是典型的口号式的宣教。讲话的人心力交瘁,听话的人麻木不仁,厌烦透顶。因为都是大道理,而且逆反心理较强的中学少先队员可能还在想,乌鸦真的反哺吗?所有教育都可能付之东流,相反,如果贴近生活来说,那么效果可能完全不同。
親爱的少先队员们,你的父母,今天看起来可能粗糙平庸,可是翻开相册,你会发现年轻时候的他(她)也曾时尚光鲜,是小鲜肉、小萝莉。让他们失去青春的不只是时间,还有你们。他不一定善于说“我爱你”,可他关心你的喜怒哀乐。你饿了、冷了、渴了、困了,他叫你多吃点,多穿点,赶紧睡觉,不许玩手机。让你洗脚,洗袜子,是因为你的生活里不可能缺少这些事情。他管你乱花钱,不许你乱跑,是他希望你健康成长。他可能并不是电视里所演的那个优秀的父母,但他真的爱你。现在你长大了,也像他小时候为你付出的那样,为他做一点事情,比如洗一次脚,说一声“您辛苦了”。
这样的话才是少先队员生活里遇到的,平凡的,不完美的,然而真实的能打动心灵的话。走入生活的话语,才能真正走入心灵。所以要想说的让少先队员听得进去,首先就是要走进少先队员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爱与厌烦,向往与逃离。
(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
从年龄结构与思维方式来看,进入中学的少先队员的思维比较偏重于形象思维,即对贴近其生活的描述更感兴趣,对于形象的语言,更有接受能力,对于枯燥空洞的说理则接受度不高。生动形象的语言确实更能引发少先队员的情感共鸣。请看一段话:
同学们,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高尔基说,“世上一切的光荣与荣耀,都来自母亲”,爱你的家人,你才会拥有温暖与美好,生活才有光明。爱她就对她好一点。
这样一段话,也算是意思明确、逻辑清楚,但实际上空洞乏味,毫无吸引力,即便得到认同也不能唤起共鸣。
再看一例:
她怕你冷,给你穿厚厚的衣服;她怕你分心没收你的手机;她可能不会陪你玩,你们也许聊不到一块儿去,但是你背着书包离去时身后也曾有她张望的眼神,你伏案苦读时她也在厨房里忙忙碌碌,你成绩下降时她比你更愁容满面,你取得成功的背后也有她在街头工厂的奔波操劳……她是爱你的,只是她可能没有用你希望的方式爱你,但这并不能否定爱本身。就像你多半也没有完全像她期望的那样成长一样。但是,希望你能爱她也多一点,哪怕不是像她希望的那样。让她少操一点心,多开心一点,多轻松一些。
这样的语言更容易走入少先队员的心灵,因为这些句子带有形象,带有生活的印记,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亲子双方。而这就要求辅导员老师要有对生活比较深刻的洞察力、思考力,走进少先队员的生活,走进少先队员的心灵。同时也要善于构建生动形象的语言场景,在这语言场景中复原生活的细节。通过语言场景来唤起少先队员的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走入场景,触动心灵,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行为。
三、如何让少先队员说
(一)少先队员有真挚的感受是说的前提
言为心声,若要口里说得动人,首先要心里充满感动。所以,辅导员老师要贴近少先队员生活去说、去教育。在适当的场合反复说,将少先队员面临的情况比较全面地加以分析,让少先队员从理性到感性,将感受从大脑走向内心。进入中学的少先队员“更多地显现出心境状态,情绪的延续性增强”,当少先队员内心充满感激之情的时候,他说什么都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甚至不说话,只有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感恩之情也同样溢于言表。
(二)让少先队员找到合适的情境是说的有效办法
刻意去说是不易被接受的。本着“在教育过程中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的原则”,最好的情境其实是即时,是当下,是受到关爱后的第一反应、第一时间。有些当下其实是经过比较久的时间酝酿的,比如辅导员老师长时间严厉的管教常常会带来或多或少的不满,只有出现一个合适的节点的时候才容易产生感动,比如节日、生日、活动、毕业等。这些就需要辅导员老师提前设计,创造情境,从而引发少先队员的表述,深化情感,形成品质。
四、被感恩对象的说
被感恩者的说其实是对少先队员教育的一部分。这是一种鼓励、认可,能够带给少先队员极大的肯定感和满足感。“赞美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美、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学生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可以想见当少先队员满怀真诚地表达感谢之后,积极的回应与冷漠的接受带给少先队员的是多么不同的反馈结果和内心体验哪。
然而我们往往强调少先队员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恩,却不容易注意到被感恩对象要乐于接受,用适当的语言回应少先队员的感恩。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出现积极回应的时候,少先队员的感恩行为更能够回到少先队员自己的内心,让他们找到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中辅导员老师要会说,少先队员要想说、敢说,被感恩者要热情地说,真正搞清“说”的含义与办法,感恩教育就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冯克诚. 苏联合作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10.
[2]安宝杰,刘瀑. 让学生服你[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3]任恩刚,张卫苹. 怎样当好班主任[M].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4]肖莹. 成为优秀教师的39级台阶[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