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制度应优于追求“良心”

2019-05-13崔志钰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消极愿景底线

崔志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0-0069-02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良心是一种隐性的心理活动。如此看来,制度是管不到也管不住良心的。但良心往往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制度作为对外在行为的规范,也就对良心进行了间接的“管辖”。制度往往是一些刚性的、底线的、共性的要求,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正常运转的基础,遵守这些制度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良心之所在。

职业学校的管理显然不能止于制度,尤其不能止于这种底线的要求,但事实上很多职业学校的管理正进入底线思维的“陷阱”。表面上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有序,实际上教师态度消极、工作应付、效率低下,学校并没能通过制度有效唤醒和激励教师。如果当教师连基本的良心都守不住,又何谈爱心、痴心和专心,更无法奢谈情怀和理想。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学校制度的内容与形式、价值与取向。

學校制度应走向底线规范基础上的愿景引领。这种愿景引领包括教师的个人愿景、学校的发展愿景和学生的成才愿景,这就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例,学校倡导构筑个性化的生命课堂,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主张,每一学期为有鲜明教学风格和主张的教师举行教学风采展示活动,这就是愿景引领。让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目标朝向,知道自己该追求什么,如何去追求,这应成为学校制度建设的着力点。

学校制度应从消极的规范约束走向积极的价值认同。消极的规范约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扣”与“罚”。比如规定每学期教师应听多少节课,达不到就扣奖金,检查教师备课笔记,不合要求就罚补写,等等。这种价值取向的制度设计自然就将教师引向消极应付,教师不愿意多花时间备课,只求完成规定的备课节数和将备课笔记各环节填满,于是抄听课笔记的有之,为完成任务听课的有之,真正带着问题去听课、有教研价值的听课反而难觅踪影。这些行为与其说在拷问教师的“良心”,不如说在拷问制度的“良知”。从消极的制度约束走向积极的价值认同,需要将制度变成每位教师的行为自觉,让每位教师从心灵深处认同制度,这就需要建立制度的协商机制,让教师成为制度建设的主体。只有内在的价值认同,才可能催生积极的教学行为。

制度不应也无法实现对良心的“管辖”,只有扬弃底线思维、建立共同愿景、谋求价值认同,以完善的制度规范人们的行为,“良心”才不会成为职业学校教师的讨论话题。

猜你喜欢

消极愿景底线
一起向未来
消极的后果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让自己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