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字幕英汉翻译中幽默语言的修辞和翻译
2019-05-13范家丽么文浩
范家丽 么文浩
【摘要】幽默是国外影视作品中十分常见的艺术手段,它既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又能带给观众轻松愉悦的感觉。影视作品的幽默主要体现在幽默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中,幽默的表演通过滑稽的肢体动作来达到效果,而幽默的语言则反映在影视对白之中,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本文将针对影视作品中语言的幽默所采用的常用的修辞手段,分析这些修辞手段所表达的幽默效果,并通过翻译批评挖掘和总结影视字幕英汉翻译中幽默语言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影视翻译;幽默;修辞
引言
影视作品里常常有幽默的成分,为观众带来轻松愉快的感受。影视作品的幽默主要体现在幽默表演和幽默语言。其中,幽默的表演体现在演员的夸张的动作神情以及荒诞的剧情本身;幽默的语言则反映在影视对白所包含的语言智慧中。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影视字幕翻译中,在翻译幽默的对白语言时,不仅需要译文含义准确,更要让观众体会到语言的幽默的效果和魅力。试想,在观看一部有背景笑声不断提示笑点的外国情景喜剧时,观众虽然理解字幕译文的含义但却无法理解笑点在哪,这样的观赏体验想必是观众们不愿享有的,也自然会引起观众对翻译的质疑。所以,欣赏字幕译文所传递的原作幽默语言的智慧也是一种必须的观赏体验。研究影视字幕语言幽默的原理和效果以及翻译方法对于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十分重要。然而关于影视字幕翻译的幽默的研究却不多。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检索发现,截至2019年前,以“影视翻译/字幕翻译”和“幽默”为主题词的核心论文一共只有12篇,且大多均从宏观的跨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字幕对白中的幽默效果和相应的翻译(陈靖,汪颖,2012;邓宏春,2014;吴全生,2018)。
而从微观来看,翻译活动的直接对象就是语言,而语言的幽默或语言的智慧就体现在语言的修辞之中。国内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专门研究研究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的专著《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研究》虽有从修辞角度专门讨论了文字游戏类言语幽默的汉译(董海雅,2011:97-119),然而讨论的修辞手段大多为音律修辞,例如,首音互换、字词拆分、别字、双关、谐音、押韵等。而所讨论的这些修辞手段大多又均和一语双关的语言智慧相关,导致概念和举例的实质逻辑略有模糊和重叠。对于影视对白语言本身的幽默效果实现所采用的各类修辞手段和对应的翻译策略,仍有继续描写和深入研究的空间和需要。本文将重点讨论影视字幕英汉翻译中幽默语言所采用的常见的几类修辞手段,结合案例进行基于影视声画的多模态视角分析,并据此提出影视字幕英汉翻译中幽默语言的翻译策略。
一、双关语
双关语(punning)是一种玩味词汇形式和含义的修辞手段,通过异字谐/近音或同字多义达到一种风趣、幽默的效果(冯翠华,2004:235),是影视对白语言实现幽默效果最常见一种的修辞手段。這种修辞手段通过有意地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达到一种言在此意在彼的效果,使幽默表达更含蓄,加深观众印象。具体来看,影视对白的幽默语言所采用的双关语修辞手段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其中,谐音双关是使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语或句子语义来实现双关,而语义双关是在特定语境中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来达到双关效果。下面将分别进行讨论。
1.音同双关。谐音双关在影视对白中很常见,特别是英文中又有许多发音相近的词,这就为制造双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基础,并且能巧妙的使用双关也是体现了人物的“智慧”。
例如在美剧美剧《破产姐妹》第一季第5集中,有一段发生在麦克斯和奥列格间的对话。剧中,泼辣的餐馆服务员麦克斯为了赚钱举办了一次复古风的90年代主题的骑马派对,正在招呼络绎不绝的客人时,看到了同在一个餐馆打工的厨师奥列格闷闷不乐地站在一旁。麦克斯上前就问“Whats up, Oleg? Not enjoying the ‘90s horse party?”,结果奥列格回答道“I thought you said ‘90 whores party”。原来,因为在英文中“horse”与“whores”发音相同,奥列格误解为是一次可以和各种风骚女子搭讪的派对。听起来两人说的是一回事,但是实际意义却未然,观众心中就此产生了反差,达成了幽默效果。
在翻译的时候,如果将“90 whores party”直接译为“九零年代妓女派对”,不仅过于露骨和不雅(“whore”可以表示男性对风骚女子的蔑称,不一定非是实际的从业者)。且与本身这种含蓄的幽默效果不符。网络版的字幕中将两句分别处理为“奥列格 怎么了 不喜欢九零年代与马共舞派对吗”和“我以为九零年代与‘马子共舞派对呢”。可以看到,字幕译文将“whores”翻译成“马子”,不仅与之前的“与马共舞”中的马实现了双关的呼应,又能表达出剧中奥列格的猥琐,突出这段的笑点,可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翻译。
2.音近双关。谐音双关还包括相近发音的两个词,通过含义上的强烈反差所形成的语言智慧的“回味”,来实现幽默的效果。
例如,在美剧《破产姐妹》第四季第17集中,有一段发生在卡洛琳和纳西特的对话。剧中卡洛琳曾是富家女,然而一夜破产,生活困窘,在小餐馆做服务员,和贫民出身的麦克斯是同事。有一天,一个叫纳西特的帅哥来到店里,假借捡到卡洛琳手机的借口,欲搭讪她的同事麦克斯。明知道手机不是自己的,只是帅哥搭讪别人的借口,嫉妒且羞愤的卡洛琳说“I dont have an iPhone 6. I have an iPhone sick”。而且“sick”在发音时重读了词首和元音,轻读了词尾辅音,于是听起来和“6(six)”十分接近,构成了双关。“sick”谐音“six”,本身有“恶心”的含义,生动地体现了从富人沦为穷人的卡洛琳的嫉妒的小情绪。这种强烈的反差让观众回味于对白语言的智慧和幽默,不由会心一笑。
然而,如果将“iPhone sick”处理为“iPhone 恶心”之类的,无法将这样的语言智慧和幽默体现出来。在网络版的字幕译文将这句处理为“我没有iPhone 6 我只有一部iPhone瘤”。这样的见招拆招,通过从“6”(liu)的近音字中选了一个最让人不舒服的词“瘤”来翻译“sick”,生动地再现了卡洛琳的反感情绪。这样,既达到了谐音双关的特点,也能体现原英文对白想要表达的信息,可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翻译。
3.多义双关。在特定的声画情景中,一个词可能会有多种意义。语义双关正是利用词语的多义性特点,让观众玩味意义的反差,从而形成一种幽默的效果。
例如,在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第4集中,智商极高情商不太高的谢尔顿初次见新校长时,骂校长时白痴,结果被开除。后来谢尔顿被妈妈带回学校像个犯错的小学生一样跟校长道歉。结果,傲娇的谢尔顿先是陈述了事由“As you know several weeks ago in our first encounter. We may have gotten off on the wrong foot when I called you an idiot”(你知道 几周前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我们可能没给彼此留下好印象,我称你为白痴)。随后,谢尔顿说了一句“I was wrong...”(对不起/我错了),然后声音一顿。正当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在道歉的时候,谢尔顿马上“死不悔改”地说“... to point it out”。这句连起来就是“I was wrong to point it out”,即他表面上是说不该指出这一点,实际是在辩解认为自己没有说错,而是依然坚持认为校长是白痴,只不过自己没忍住“明说”了。这样的语义双关的所产生的反差立刻就让观众有了幽默的体验。
网络版的字幕将这一句翻译为“我只想跟你道歉——指出这一点是我不对”,虽然含义正确,却没有将双关语的这种语言幽默清楚地反应出来。笔者建议可以顺着“道歉”的语气,而后进行突然的“反转”。例如,这句可以译为“我错了——错在挑明了你是个白痴”。这样译就把表面的道歉和实质的自大结合起来了,更能突出双关语手段的形式和效果。
二、比喻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逻辑上就是将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对比和联系。相比于明喻(simile)的直白,暗喻(metaphor)的含蓄更能帮助观众建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观众通过体会到这样的语言智慧而获得了幽默的体验。
例如,在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第16集中,聪明懂事的女主角佩妮想告诉执拗的谢尔顿在圣诞节朋友互送礼物是必要的。佩妮说,“Well, Sheldon, youre his friend. Friends give each other presents”(谢尔顿,你是他朋友啊,朋友之间就是互送礼物的),然而谢尔顿却非常“书呆子气”地回答到,“I accept your premise; I reject your conclusion”(我接受你的假设,但拒绝你的结论)。这时旁边的谢尔顿好友霍华德看不下去,坚持让佩妮告诉谢尔顿这是一种“没得选择的社交习俗”。半信半疑的佩妮试了试,结果,谢尔顿马上同意。这时佩妮不解地看着霍华德,霍华德马上冒出了一句,“He came with a manual”,让人回味无穷。在英语中,“manual”可以表示“(机器)操作手册/指南”的意思。霍华德借“manual”一词,将谢尔顿比作了死板的机器。而观众通过将古板的谢尔顿和机械装置联想在一起,获得了语言幽默的体验。
网络版的字幕将这句翻译为“他很有规律性的”,含义不够准确,效果也不够充分。笔者建议,可以顺着霍华德把人比物的思维,将这句翻译为“这货有使用说明的”,通过“货”这个词的暗喻引起观众联想,让观众获得更好的体验。
三、仿拟
仿拟(Parody)是将已有表达进行改造,造出一个看似新颖但与原表达十分相似的新的表达。仿似为观众带来了联想的空间,同时仿似的构词方法又通常有一定“似像非像”的滑稽感,因而给观众带来了幽默的体验。
例如,在美剧《破产姐妹》第一季第4集中,麦克斯随卡洛琳偷偷潜入她被封的豪宅,看到卡洛琳的豪华卧室赞丹不已,特別是那个自动旋转鞋架。言语一向犀利且幽默的麦克斯忍不住将其比喻为“电转烤肉架”(shoe rotisserie),而卡洛琳则骄傲地回应道,“I call it my ‘Ferris heels”。这里的“Ferris heels”(费里斯鞋跟)就是“Ferris wheel”(费里斯转轮/摩天轮)的仿似。“heel”和“wheel”的发音和拼写相似,让人将“摩天轮”和旋转鞋架相联系,又对这种带点滑稽的仿似忍俊不禁。
然而,如果字幕直接将其翻译为“费里斯鞋跟”,就失去了这样的修辞和幽默效果。可以顺着仿似修辞的思路,在“摩天轮”的基础上进行改动。网络版字幕将其译为“鞋天轮”可以让观众比较直观地体会到这种拙劣的模仿带来的喜剧效果,值得学习。
四、典故
典故(allusion)是在特定情景中直接或间接地提到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或事件,让观众将场景与典故进行直接的联系,营造一种跳戏的效果。了解典故的观众自然会被这种语言的智慧逗乐,而不了解的观众则需要通过画面中的注释来理解这个片段为何出现笑声。
例如,在《破产姐妹》第一季第6集中,卡洛琳邀请麦克斯的暧昧对象强尼来帮她组装床,但是害羞的麦克斯不想让强尼看到挂了一屋子他的餐巾,从而误以为她是什么奇怪的人。于是她说,“I have his napkins hanging up everywhere. Hell think Im Dexter”。其中,“Dexter”是流行美剧《嗜血法医》中的杀人狂主角,会把将杀目标曾经的罪行贴在墙上。麦克斯通过这样的典故修辞自嘲,观众也被这样诙谐的语言智慧所感染。
然而,对于很多中国观众来说,如果不知道《嗜血法医》这一部美剧,想必看到这会觉得一头雾水。为了让观众明白其中所含的笑点,网络版的字幕用的处理方法是在屏幕上方加注解释Dexter一词的出处及用在这里的意义。这种方式在影视翻译中是十分常见的,由于背景信息太多,又受限于字幕的长度,译者不得不将这些补充性信息标出来,好满足“最严苛”的观众对于完整欣赏体验的需求。
五、反讽
反讽(irony)是指带有讽刺意味的话语,不能单纯的从字面理解所要表达的内涵,需要从与字面相反的含义来理解,这样的回味让观众体会到语言的智慧。影视对白的反讽不能只通过语言文字模态(即文字本身)来理解,尤其需要结合相应的声画模态(即文字的表达形式和语境),特别是画的氛围和声的语气。
例如,在美剧《破产姐妹》第一季第2集中,刚刚破产的卡洛琳仍想着要盛装出行推销麦克斯的纸杯蛋糕,嗤之以鼻的麦克斯回应道,“Thats exactly what I was gonna do”,并特别重读了“exactly”。字面上看就是她十分地统一卡洛琳的想法。然而,声音模态层面上的重读和语气促使观众回味并明白这里其实是她的反讽,从而获得了幽默的体验。
因为这里的反讽修辞和幽默效果不单是靠文字本身的内容得以实现,还有文字的形式/态(声音特质)所包含的内容,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以多从文字以外的方面多考虑。网络版将这句处理为“ 我‘真的有打算这么做呢”,通过标点符号(引号)突出了文字“真”,让“真”变得“不真”,从而实现了这样的效果,值得借鉴。
六、总结
本文总结了影视对白中五大类常见实现语言幽默的修辞手段,并通过案例对相应的字幕翻译进行了批评和分析。针对影视对白的幽默语言,字幕译者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结合声画语境,理解原文,再现幽默,实现效果。语言的幽默来自于语言的智慧,来自于文字所蕴含的联想和回味和空间。所以,要翻译好这样的文本,译者尤其要保留和营造出相似的联想的空间,为观众留出回味的空间,带来幽默的感受。首先,译者要结合声画理解幽默原文内涵;然后,在有限空间多样方法(直译、解释、修饰、替换等)再现幽默;最后,结合声画检查幽默翻译效果。虽然语言幽默翻译不易,但是好的译者应该竭尽全力,为观众带来最完整的观影体验,从而为影视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做出重要的贡献。限于篇幅,无法在本篇呈现所有的影视幽默对白的修辞手段,日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对此话题展开更广泛和深入的讨论。
参考文献:
[1]陈靖,汪颖.《老友记》汉语字幕中文化词语的幽默翻译方法[J].电影文学,2012(06):168-169.
[2]邓宏春.电影《非诚勿扰》幽默对白及其翻译探微[J].电影文學, 2014(24):158-159.
[3]董海雅.情景喜剧的幽默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吴全生.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国家情景喜剧幽默字幕翻译探析——以汉语普通话为目标语[J].中华文化论坛,2018(03):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