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之君相二火探究
2019-05-13江德裕丁维俊
江德裕 丁维俊
摘要:君火、相火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然后经历了漫长的理论演变和临床实践,到清末民初时期医学家已对君相二火具有深刻的理解。张锡纯汇总了前人的思想,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君火相火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与阐发,认为君火发于心中,相火起于命门,寄于胆,游行于三焦。
关键词:张锡纯;君火;相火;《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图分類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1-0015-04
水与火,阴与阳是中医理论中的根本范畴,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提出:“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水之于人实指人体精微物质,如精、津液等等。火之于人实指人的阳气[1],特是自《内经》的运气篇《素问·天元纪大论》中首次提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说法以后,火的概念分为君火与相火,引发了医学界长久的讨论,加之各个医家各执己见,争议颇多,令执医者无所适从。张锡纯是清末民初的医学大家,对于君相二火的理论,在继承前人思想学术成果的同时,扬弃其中的糟粕,不拘泥于旧的观点,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君火相火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归纳与阐发。
1 君火、相火理论的渊源
1.1 首见于《内经》 君火、相火首见于《黄帝内经》的运气篇《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王冰对此注释说:“……天气不临君火故也……但立名于君位,不立岁气……故曰君火以明,守位奉命,故曰相火以位。”认为君火不主岁气,相火代之行令,从君主与辅相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君火与相火,以“明”与“位”作为特征的作用与特点。
在另一篇运气学说的篇章《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君相二火指六气之中的少阴君火和少阳相火。学者云刚[2]认为,此二火以“明亮”与“炎热”属性作为君火与相火的分类依据。作者对比六气所主的一年之气中,二之气少阴君火当令的月份和三之气少阳相火当令的月份,两个时间段中的天气气候和植物生长情况,以说明“明亮”与“炎热”的属性差别,将此作为依据,论述“君火主明”和“相火主热”的论点。
1.2 金元四大家 在春秋战国以后,汉代、隋唐等时期,对君火相火的讨论较少。诸如张仲景、孙思邈等著名医家也少有提及,其留下的著述多偏重于临床,对医学理论不作更多阐发。仅在宋朝,陈无择在其著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有提到“君火,乃二气之本源,万物之所资始。”,“君火之用,上合昭昭,下合冥冥,与万物俱生,而无所间断”等言论。取用了佛家和儒家的学说,从体用的角度论述了君火。又有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及“肝有相火……肾为真水”。综合而言,在金元时期以前,对君相二火的理论少有归纳和讨论。
真正对君火、相火理论进行阐发讨论的是金元时期的医家。从时间点和留下的著述分析,君相二火理论在金元时期的讨论开始于刘河间,承袭于李东垣,归纳于朱丹溪。据学者程畅和考据,相火理论的创始者可能是刘河间[3],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及:“肾有两枚,《经》曰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引用杨上善《太素》注解“人之脊骨有二十一节,从下第三节(七)之旁,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小心也。”补充说明命门与“小心”皆指右肾。又援引《难经》、《玄珠》的论述加以证明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皆属于相火,行君令而名曰命门。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综合归纳上述所言,提出:“左肾属水,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右肾属火,游行三焦,兴衰之道由于此,故七节之旁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认为人的右肾是命门,是“小心”,是相火之源,而相火沿着三焦而游走。
李东垣认为相火即是阴火,在其著作《内外伤感辨惑论》中提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又在《脾胃论》提到:“三焦者,乃下焦元气生发之据蒂”。可知,李东垣承袭了刘河间的论述,亦将三焦作为元气游行之处,而此元气由相火而发,那就造成了一个悖论,阴火与元气之间的概念模糊,造成元气与元气之贼变成了同一物。对此,明代张景岳质疑说“此火本非邪火,而何得云元气之贼……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而非贼元气之物。”后又提出自己的看法:“贼元气者,乃壮火而非相火也。”此说又与朱丹溪的解释想通,“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煽,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皆认为相火实指元气,但是如果亢盛则壮火食气,反生害处,所以才称为元气之贼。
朱丹溪集刘、李之所长,汇集两家之言对君相二火理论做了归纳整理。首先是区分了君相二火的概念,认为君火为后天之火属于人火,相火为先天之火属于天火,是生命运动的根本,提出:“君火者,人火也。相火者,天火也。以名而言,形质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故谓之相”,并强调了相火的作用:“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而且依据李东垣的阴火论,提出具有创见的相火妄动的观点,认为火起于妄,人易为物欲所惑,五志过极而化火,引起相火妄动。[4]在《局方发挥》里提到:“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
1.3 张景岳、赵献可 张景岳认为命门并非是右肾,而居于两肾中间,且不单单只是藏蕴相火,而是水火俱备。他在《类经附翼》说道:“命门居两肾之中……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与金元时期的说法并不一致。对于命门的功效,张景岳认为命门是脏腑气化之源,身体的根本,主一身之生机,五脏六腑的气化功能无不赖命门的相助。“此命门之水火,即十二脏之化源。故心赖之则君主以明,肺赖之则治节以行,脾胃赖之济仓廪之富,肝胆赖之资谋虑之本,膀胱赖之则三焦气化,大小肠赖之则传导自分。此虽云肾藏之伎巧,而实皆真阴之用,不可不察也。”对于君相二火的差别,张景岳提到:“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
赵献可进一步阐发命门学说,并承袭张景岳命门在两肾中间之说,在《医贯》中对命门定义为:“命门在两肾之中,七节之旁,左右各一小窍。左为真阴真水之所出,右为三焦,为命门之臣使,名曰相火。相火为人体有身以来之先天之火,属正常生理之动力,亦即生命之源。他把命门之火作为人体生理活动之主宰,并“比之元宵鳌山走马灯… …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息则寂然不动”。认为相火不仅关系到人的生理健康,而且人的一切活动都以相火为动力之源,是人的寿命之根本。并据此提出养生的原则,认为一切要以保命门相火為主,“命门君主之火,乃水中之火,相依而永不相离也。火之有余,缘真水之不足也,毫不敢去火,只补水以配火”;“火之不足,固见水之有余也,亦不必泻水”,就于“水中补火”。认为人的相火丝毫不能泄,如果火旺则需要补阴。
2 张锡纯的君相二火理论
2.1 先天、后天之分 张锡纯提倡学医者多读道家内丹的相关书籍,而内丹的相关思想也体现在其君相二火理论之中。他认为君相二火有先后天之分,至于先后天的分类,张锡纯融合了内丹学的思想,提出:“先天者,未生以前也。所谓后天者,既生以后也”以出生时间为分界线,将人出生以前分为先天,出生以后分为后天。从内丹学的角度来说,“内丹学者从人体胞胎的生成过程角度解释先天,以胎儿出生时间点作为‘先天‘后天的分界,出生前为先天,胞胎含藏先天元阳真气,或先天真一祖气。出生后接通后天之气,先后天混而为一。”[5]对于先后天的区别,他认为人在先天之时,以肚脐来呼吸,而后天之时用肺呼吸。援引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话“人与天地享受一同,始因父母二气交感,混合成珠,内藏一点元阳真气……一呼一吸,皆到彼处,与所受胎元之气相通。未生之前……纯一不杂,是为先天之气……神气向上,头转向下降生。一离母腹,双手自开,其气散于九窍,呼吸从口鼻出入,是为后天也。”[6]
2.2 先天之君相二火 张锡纯对先天君相二火的阐释,也沿用了内丹学说的理论,认为丹田之元阳是人先天之君火,命门是先天之相火。提出“未生之前,阳施阴受,胚胎之结先成一点水珠;继则其中渐有动气,此乃脐下气海,而丹田之元阳即发生在其中;迨至元阳充足,先由此生任督二脉,命门者即督脉入脊之门也,是以其中所生之火与丹田元阳一气贯通,而为之辅佐,此道家以先天丹田之元阳为君火,以命门所生之火为相火论先天也。”所谓的丹田元阳,又可称之为元气,张锡纯说:“人之始生也,氤氲化醇,胚胎初结,中间一点动气,似有脂膜绕护,乃先天资始之气,即气海中之元气也”,与上所提及的“先天真一祖气”“元阳真气”“胎元之气”是同一种概念。
可以说,此一说是张锡纯的创论,中国古代的医学家们多将“命门”置为先天之本的位置。如《难经》说命门为“藏精系胞,舍精神,系元气”、“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又如张介宾推崇命门为“先后天立命之门户”、“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精血之海,元气之根”、“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本”等等。学者储全根据此归纳命门的两类作用,一是新生命体发生上的作用,二是对胚胎、胎儿以及出生之后的发育直接影响。[7]张锡纯结合古代医学家的经验和道家内丹学说,更细致地将君相二火理论分为先天之君相二火和后天之君相二火,并在此基础上融合了奇经八脉理论来解释人体怎么生成,并规定了丹田元阳、相火与任督二脉之间的关系,认为丹田元阳充足是任督生成之源,而命门则是督脉入脊椎的门户,与丹田元阳相通。
2.3 后天之君相二火 对于后天的君相二火,张锡纯提出:“后天以心火为君火,自当以胆中寄生之火为相火”,需指出的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常将肝胆并称,对于相火的寄居之所,也常肝胆混用。如在第五期第三卷中提到:“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又有:“肝为厥阴,中见少阳,且有相火寄其中”。
人的后天用事,以心为君主之官,赖之以统五脏六腑,协调全身气血。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自《内经》提出心为君主之官以来,对于心的君主地位,历代医学家都取得了共识,张锡纯亦承袭这一理论,认为心火是人的后天之君火。
与心火所取得的统一共识不同的是,对于相火历代医家各有不同的认识,包括上述的金元四大家、明代的张介宾、赵献可等等。如钱乙提出“肝有相火”、刘河间提出“命门相火”、李中梓提出“相火有二,乃肾与肝”、喻嘉言认为“肾有相火”。但是综合而言,不管认为相火藏于何脏,属于何腑,对于相火的功能认识是比较一致的,都认为相火关系着人的生命力,起着温煦机体,推动气化等作用。归根结底,火之于人实指人身之阳气,如张介宾在《类经》中所言“曰君曰相无非阳气之所在耳。”张锡纯认为人的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故将后天之相火归于肝胆,以配肝胆升发条达之性。对于后天君相二火的关系,张锡纯认为如先天之君相二火一气贯通,后天之君相二火也相助为理。他提出“胆与心虽一在膈上,一在膈下,而上下相连,其气化即可相助为理。”
2.4 相火与三焦的关系 在《内经》和《难经》中有论述三焦的功能。三焦是人体的水液代谢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提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亦是人体的元气运行通道,在《难经·六十六难》提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除了水液和元气的通道之外,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有“传化物而不藏”的功能特点,所以有化糟粕、腐熟水谷的作用。综合而言,三焦的作用有三,一是水道,二是气道,三是腐熟水谷。[8]
对于三焦,张锡纯吸收了古籍文献的理论,又借鉴了晚清名医唐容川三焦为网油的说法,认为三焦是人身的油膜。他引用扁鹊的话加以说明相火与三焦的关系,“肾间动气为三焦之原。夫肾间动气之处即相火也。为网油既是三焦,其根蒂与命门相连,故命门中之动气,可为三焦之原也。”简而言之,即命门是三焦的根蒂,相火是三焦的动力之源。
张锡纯认为人的先天君火是丹田元阳,丹田元阳充足之后化生了任督二脉,而命门即是督脉入脊之门户,所以命门是先天之相火与丹田元阳相通。同时命门也是三焦之源,相火通过游行三焦网油运行水液、元气、水谷精华。可以说张氏较为完备的综合归纳了经典的命门相火与三焦的理论,发前人之未发,厘清了命门相火与三焦的关系。
3 小结
张锡纯在吸纳历代医学家以及中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又独创性地融合了道家内丹学说,并结合了自身的临床经验,归纳和阐发了中医君相二火理论。首先提出先天之君相二火和后天之君相二火等概念,将元气、命门相火、肝胆相火、心之君火等概念分开来,又理顺了容易混淆的命门、相火、三焦等概念的关系,使之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概念明确、逻辑合理、可用于指导临床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崔姗姗,高小玲,李艳坤.“君火”“相火”的研究与思考A集[C].烟台: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6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229-232.
[2]“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管见[J].内蒙古中医药,2006,5(36):38.
[3]程畅和.相火理论源流考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20(3):12-14.
[4]斯军民.谈朱丹溪相火论[J].江西中医药,2010,2(2):15-17.
[5]徐兆仁.东方修道文库·全真秘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17-118.
[6]张天佐.中医“先天”理论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7]储全根.论命门为先天之本[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6-9.
[8]张天星.三焦探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5):725-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