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哈尔滨看场雪再离开

2019-05-13

飞魔幻A 2019年2期
关键词:码字初雪结冰

爱与怨

幼时读书,看作者将雪景写成了山水画,我只觉文人墨客甚是矫情,写出这些虚假的东西,除却增加语文课上阅读理解的难度外,还有什么现实意义?长大后,方才明白,人家写的是南方的雪,与黑龙江这儿拍打在脸上刀子似的东西没有半毛钱关系。

黑龙江的雪,不是用来赏的,而是用来防的。

不提漠河的泼水成冰,不谈雪乡的雪虐风饕。单单是哈尔滨的街头巷尾,便随处可见白霜铺地。飞落的雪花会为你的睫毛染上一层不甚厚重的霜,扑面而来的寒风好像后妈的巴掌。

雪后地面结冰,走在上面随时会有摔倒的可能性。女孩儿们会手挽手结伴而行,男生却为了面子,依旧走得昂首挺胸。偶尔看到一两个摔倒的,我一般会通过不拍照发朋友圈来凸显自己的善良。

哈尔滨过冬指南——鞋底要防滑,外套要保暖。里面穿什么倒是无伤大雅,因为室内供暖设施完善。躲在家里穿着短袖吃着冰淇淋的我,常常忘记外间已是冰天雪地,零下近30℃的天气,冻得家里的wifi都亮了红灯。因此,我只能默默码字,没有一点偷懒拖稿的可能性。

大抵初雪过后,便会有摊贩将装在纸箱里的冰淇淋拖到路边贩卖。把自己包裹成球的顾客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口味,他们跺着脚搓着手,在抱怨天气寒冷的同时,也将冰淇淋的种类挑选齐全。

守着暖气吃着冰淇淋,还要抱怨冰淇淋融化得太快。想来,这也是东北的特色吧。

我不喜欢这里的雪,却还是忍不住每年初雪时在平平整整的雪面上烙下自己的脚印。虽经大雪消磨它注定会消散,可自己还是忍不住化身中二少年:看,我来过!

听说哈尔滨今年丢了人,雪花至今未曾飘落。其实不然,它只是来得早了些。因为气温没有低到可以挽留它的程度,所以它来了便化了。非逝去随风,而是融化成水,结冰,最后也不知被人扫到了哪里去。

我也不喜欢那刀子似的风,却还是为迎接它的到来早早备好过冬的物件儿。棉服、秋裤、小棉鞋,还有未供暖时离不开的暖宝宝。

上高中时,学校不让给电热宝充电。我们便灌了热水在矿泉水瓶子里,一直抱着它直到余温消散。世界是冷的,唯独怀中那方寸之地是暖的。而后,你便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我讨厌结了冰的地面,走在上面,没有一点安全感。关于这一点,我想不出任何“但是”来。只是,因为怕摔倒而与闺蜜手拉手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前行时,我会忍不住感慨,即使严寒的冬日会营造出一种孤寂感,可自己从来不是孤身一人。

大学时,寝室有南方的女孩,她看到初雪飘落时的兴奋程度,对比微博上的表情包多多少少要冷静些。但她总归还是兴奋的,兴奋到寝室所有人被拉着出去打雪仗,第二日通通面临感冒的威胁。寝室没有姜汤,我们只好在喝了感冒药之后,把自己焐进被子里。临近中午,再订上一碗直送寝室的麻辣烫。这种日子,幸福得让人挑不出一点儿错处来。

冬日的哈尔滨,勉强算得上是旅游胜地。冰冻三尺的松花江,银装素裹的索菲亚大教堂。环绕着的鸽群习惯了此处严寒,个个还是精神饱满。如果耐得住严寒,便借这外景拍上一套婚纱照,虽有风寒危险,但这美色,令人无憾。中央大街,脚踏百年老砖。如果环卫工人将落雪清扫得及时,你应该还能感受到那份古朴的质感。

最为吸引人的大抵便是冰雪大世界了,说来惭愧,身为黑龙江人,我却从未去过。这与身为北京人却不一定去过故宫应该是一个道理。我怕冷,我还懒,所以我的冬日大抵都是窝在被窝里面码字、看番。

无趣,但是符合人性。

嗯,该说符合人设才对。

我嫌弃着家乡的冬日,却也深深地爱着这里。我喜欢用最不留情面的话语来鄙视这里最恶劣的天气,却也不吝用最美好的词汇来描写我对他的爱意。我想,自己真是一个热爱家乡的优秀少女,但随后就在出门去超市时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冰面上。

算了,爱太痛苦,還是埋怨好一些。

猜你喜欢

码字初雪结冰
通体结冰的球
初雪梅:朝深处学、往高处站、向远处行
初雪
岁末感怀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
再见初雪
放下
母亲跟我学“码字”
“码字”拾零
鱼缸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