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有天
2019-05-13李岩
李岩
在希腊旅游,大巴车行驶在科孚岛的山路上,导游说对面隔海相望的陆地是阿尔巴尼亚。一听到这个名字,我的脖子伸长了些,想望一眼这个当年被誉为“欧洲明灯”的山鹰之国。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我第一次见世面就与这阿尔巴尼亚有关。上世纪70年代初,阿尔巴尼亚一个芭蕾舞团来北京演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舞剧的名字叫《乡村教师》。也许不是,因为此时我不满十岁,记不太清楚了。但我清楚地记得这次演出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这是我第一次进入人民大会堂。走进大厅即使不算心潮澎湃,也是有点儿小激动。
小孩儿眼里什么都大,万人大礼堂在我眼里真是宏伟,水天一色的穹顶在光影交错中如水波般层层外扩,这与上学的课本里说的一点儿不差。我坐在二楼靠后的位置,舞台上表演的人根本看不清楚,但之前知道芭蕾舞是来自外国的艺术,这阿尔巴尼亚就是外国,总是看到了正宗的外国芭蕾艺术。
进人民大会堂,看外国人跳芭蕾舞对我都是第一次。回去一吹,人人都夸我耐.;你可见世面了。然而没过几年我便得知所谓欧洲明灯并不那么亮。改革开放以后,我有了更多机会看到來自俄罗斯、英国等世界顶级芭蕾舞剧团的表演。接触多了我才明白小时候看的那场表演真不见得有多“正宗”。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有个井底之蛙的故事,谓之坐井观天,天只有井沿那么大。我可不敢界定什么叫见过大世面。俗话说天外有天,对任何自认为宏大之事如实供述,都可能被评说为格局小,没见过大世面。生活中所经历的事情、所见过的世面对人成长所起的作用得由未来生活昭示。也许现实生活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不同,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风雨或许正是因为我们的恿蠢行为所致。其实这何尝不是见世面呢?
我喜欢读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里对重大历史事件有令人惊心动魄的描写,格局之大至今都让我觉得自己没见过世面。也许那时我年纪太小,像昆德拉说的那样还“无法进入到这个世界”。我每天应对的不过是普通的日常生活,而实际上我就是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认同了百态人生。
现在想来要不是当年我父亲有意无意中带我开眼界、见世面,我的生活肯定跟现在大不相同。从教育实践上来看,让被教育对象早见世面肯定是好事。如果这不是成长教育的重要课题,被赋予责任和使命的成长教育能是什么呢?
上学的时候总是被教导说年轻人要经风雨、见世面。有话说:“鞋子是人们的眼睛,行路增长人的见识”。世界很大,丰富多样。出去走走也是见世面。
成人以后,我偶尔会想我算是见过世面吗?进出过人民大会堂,看过外国人的演出算不算见世面我不清楚。反正参加这些活动确实受益匪浅,至少当时觉得很有面儿。
最后说一句,阿尔巴尼亚产的榛子是至今为止我吃过的个儿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