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背景解读《浮云》小说中爱的破灭的原因
2019-05-13王楚楚
王楚楚
摘要: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是描写战后荒芜混乱的社会背景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浮云》作为战后作品一度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两人的感情在这种破败的战后背景下以破灭告终。本文试从社会背景来分析导致两人爱情破灭的原因,以探究林芙美子虚无主义人生观。
关键词:战败;黑暗;虚无感
林芙美子的小说《浮云》以战后荒芜,混乱的日本社会为背景,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佛印相识相恋的农业技师富冈和打字员雪子,回到日本后两人间的爱情纠葛以及离合的爱情历程。两人经历了爱的幻想,爱的重生,在战败的日本下经历了重重苦难,最终却以爱的破灭告终。曾经热烈的感情像浮云一般飘散而去。本文试从社会背景角度来分析造就两人感情破灭的原因。
一、《浮云》所表现的战败景象
从《浮云》的创作背景来看,小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完成的。大多研究者就《浮云》作为战后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中村光夫曾说道「戦後に敗戦の世相を描いた小説は無数にあっても敗戦の心を描いた小説はほとんどなかったように思われます。そして、『浮雲』の作者が描いたのはこの敗戦の心です。」。(1)熊坂敦子也曾评价道「『浮雲』が戦後に成立したということは、大いに注目され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ことである。戦後の退廃と混乱をぬきにしては、この作品の存在は考えられないからである」(2)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正是在战后颓废混乱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因此,荒芜的战败世相无疑是導致爱的破灭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小说中得知,雪子和富冈在回国后因为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贫困。虽然,雪子一直在心里下定决心要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但是,在战后萧条的背景下,这根本就是奢求。于是,她不得已做了妓女,后来又做了邪教团体的会计,最后从教会偷了一笔钱逃走。同样,富冈因为厌倦了机关工作的枯燥乏味,辞去了农林省的职务,想自己做生意。但是,当时黑市猖獗,他的生意不仅毫无起色,还最终卖掉房子,一文不名。他的妻子也因为长期的贫困而营养不良,患重病后无钱医治,凄凉地死在老家。富冈回去奔丧时,连给妻子买棺木的钱都没有。后来,他只好靠给出版社写一些他在越南工作的见闻和回忆赚些稿费谋生。最终,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到遥远的屋久岛谋了个差事。事实上,男女主人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不顺利正是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而且最根本的源头在于日本发动的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和战败后社会的动荡不安。他们的辗转经历仿佛一个毫无意义的轮回,如“浮云”一样飘忽不定。这种经历绝非他们主动使然,而是背后那个无形而且强大的时代推手,他们只是被那个混乱的时代,被那场无聊的战争东拉西扯。在时代的暗流中,在社会的风云变幻中,他们如浮云般被动地被卷走被吹回,最终被抛入深渊。
作品中有一个细节描写让人印象深刻。两人在殉情路上遇到的旅馆老板在文章中所占比重并不多。他是一个经历了很多磨难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家和唯一的孩子,不得不 与妻子分手。他恨这场战争。“战争的失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恩惠啊”战争首先改变了人们的爱情观,对恋人的爱,对家庭的爱都消失了。更加悲惨的是,战争使人们丧失了自我。战争结束后,他们已经不具备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东西,人的灵魂已经随着战争消失了,只剩下一个躯壳。
作者在文章中曾经这样描述战败后被遣返回国的人“孤独,没有生活的目标,空虚”这也代表了当时整个社会人们的精神状态。作者塑造了一个孤独者——雪子,全篇文章都没有提到她的家人,只有衫夫在一定目的下对她在生活上进行了照顾。利用大范围的环境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主人公被遣返回国的不协调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的主人公开始了新的生活,而正是由于始终没有完全融入这种生活,使得他们不得不以悲剧收场。因此,有人说浮云的灰暗本质就是幻想,而这里的幻想是主人公们对战时在佛印那一段美好生活的理想化,这使得他们与战后的日本社会格格不入。可以说是战争让他们失去了一切。一场席卷全国、损失惨重、虚无飘渺的战争失败了。笼罩着战后日本的并非什么希望和光明,唯有愁云惨雾。人们生活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中,徘徊在寻找工作的无望中,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这就是浮云的重要隐喻,一切源于战争毁于战争,战争过后,依然阴霾满天。那场如浮云般漂浮而去的战争,给人们的心灵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浮云》这部小说的内容源于一个梦也终止于一个梦。这个梦是主人公在远离战火的越南享受到的美好爱情,这个梦惊醒在战后一片废墟的日本,这个梦终止于远离东京的无人小岛。战争促成了这个梦,同样是战争毁灭了这个梦。
二、《浮云》所体现的黑暗的虚无主义人生观
在战败这样荒芜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们因为战争,不仅失去了家园,身心的居所,甚至可以说丧失了精神世界的家园。由于战败所带来的挫折感,战争使他们陷入了虚无,孤独的世界。正是因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小说无法走出贯穿始终的黑暗。
读完这部小说,脑海中始终浮现出男女主人公晦暗的表情,漂移不定的身影,不禁感叹世事的艰难,爱情的挫折和人生的虚无。不论是雪子还是富冈,他们只是当时日本社会的缩影,他们的遭遇绝对不是偶然和单一的,而是必然和绝大多数的。因为,当时整个日本就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日本的前途也如浮云般飘渺不定。
“《浮云》是显示林芙美子人生哲学的作品。这种人生哲学就是人的存在如浮云般短暂和没有依靠。”川副国基一语道破“浮云”最重要的隐喻内涵——林芙美子的虚无主义人生哲学。林芙美子经历了幼年、少年和青春时代的苦难,拥有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在文坛上极富盛名。但是,最终,占据她内心的不是富有、不是情爱,不是名气,而是“万物似浮云”的寂寥和虚无。在作家眼中,“人们看不见的、在空间中流淌的”浮云就是人类的命运。板垣直子似乎深谙林芙美子的人生哲学,她从《浮云》的思想、内容等方面入手,做出了如下评价:“这部作品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可以说是林芙美子人生观的总结。富岗埋葬了雪子后,不知今后的道路该怎么走,作者说他的身影宛如浮云。雪子的一生也像浮云一样变幻无常。这显示出作家所持有的虚无观。她在文坛是那么光彩照人,引人注目,但是她却对这样一部充满凄凉和萧索的作品倾注了深厚的感情。当我们难以忍受人生的孤独之时,这部小说会给我们安慰,因为它蕴含着真实。”繁华后面的艰辛,热闹过后的寂静,盛名之下的孤独,也许这些才是林芙美子在经历波澜、享受成功之后感悟到的真实。这真实就像富冈在埋葬雪子后深深感到的彷徨无助和孤单寂寞。
雪子的经历似乎和作者本人的经历有着某些相似之处。林芙美子也曾经历了生活、情感、事业各个层面的跌宕起伏,也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战争的疯狂和残酷。凭着坚强、乐观,怀着起初最单纯的“想有钱”、“想成为女暴发户”的愿望,她顽强地生活、拼命地写作,历尽艰辛,功成名就。当她的目光停留在日本战后的荒凉废墟上,掠过民众们空洞无望的双眼时,她感到的只有虚空和幻灭。战争的虚无,战后的动荡,男女主人公的辗转经历,爱情的虚幻如梦都如浮云般压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进而作家得出虚无主义人生观的结论:即人生就像浮云般飘渺虚无。
注释:
中村光夫「読売新聞」昭和二十六年五月七日『私の林芙美子』から引用
熊坂敦子「浮雲〈林芙美子〉」『国文学――解釈と教材の研究』昭和四十三年四月号 学燈社
参考文献:
[1]中村光夫「読売新聞」昭和二十六年五月七日『私の林芙美子』から引用.
[2]浮云.林芙美子著.吴菲译[M].复旦大学出版社.
[3]熊坂敦子「浮雲〈林芙美子〉」『国文学――解釈と教材の研究』昭和四十三年四月号 学燈社.
[4]杨本明.女性主义视阈下的《浮云》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第34卷第3期.
[5]金山.从《浮云》看林芙美子的爱情观[D].大连海事大学学院,第9卷第5期
[6]《解析林芙美子文学的流行符号——贯穿一生的平民情怀》博士论文 李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