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汉语母语的英语阅读研究

2019-05-13汤树兰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英语阅读

【摘要】汉语母语对英语学习者的阅读干扰可谓如影随形。英文篇章的拘于形和中文文章的拘于神,英文句子表达的树状结构和中文句子表达的链状结构,以及英文词语的表音和中文词语的表意往往成为阅读者很难攻克的心里影影。但是,以汉语为母语来阅读英文篇章相当于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进行语言交互,此种语言交互的本身并不是把原文翻译成目的语,而是通过母语语言对内容一定程度的熟识度,促进英语语言的阅读及学习。

【关键词】汉语母语;英语阅读;内容熟识度

【Abstract】The interference to learners English reading from Chinese mother tongue appears to be inseparable. English discours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style and Chinese article to significance, and English expression of sentences prefers “tree structure” and chain structure of Chinese , as well as the table sound of English words and the meaning of Chinese words, tend to be the shadow in the readersmind, which are not  uprooted easily. However, reading English discourse for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is equal to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rofound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and common sense, which explains them in a simple way. In addition, in the language interaction, English language reading and learning will be promoted by the familiarity of the content from the native language, rather than the translation from text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

【Key words】Chinese Mother Tongue; English Reading; The Familiarity of the Content

【作者简介】汤树兰(1976-),云南凤庆人,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语用学及二语习得。

二语的相对较差往往被归咎于母语的干扰,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此概念尤为甚。曾几何时,国人对母语汉语影响二语习得的研究风靡一时。从大家到大众,把二语的语言习得状况一致归咎于母语的干扰。在这一点上,作为国内国考必考科目的英语语言的习得在国内可谓颇受关注。英语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从小学到大学,开课时限达到了10几年,但是多数国人对英语还是望而生畏。当然,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之间的差异终究是根源之一,而语言迁移的发生也无法避免,英语阅读目标的局限,英语阅读技巧的应试性等等。英语语言的传输内容为汉语语言共通,语言传输建立在内容之上这一点却不为提及。事实上,汉语语言里时而不时的经常接触到英语篇章里所陈述的内容话题,基于汉语母语的英语阅读是有内容熟识的可能性的,而内容熟识度可以带动英语篇章的阅读。

一 、差异说

英汉语言的不同,篇章主题表述形式不同,句子的结构表述有差距,词语的运用及构成也略有不同。

1.篇章主题。篇章主题的表述形式是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传承中最大的区别。汉语语言的主题表述重在意义,所以大多的篇章主题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需要读者边读边领会。汉语篇章主题中心思想与篇章之间的关系有时类似于圆和圆心,文章表述即为围绕圆心画圆。而英语语言行文篇章主题往往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尾呈现。当然,不同体裁与题材的文章略有不同。

2.句子。中文句子和英文句子的表述有其本质上的差别,无论是句子连接方式还是句子组成都根本不同。如:

连接方式:汉语隐性,即连接词很少出现或不出现,这体现为意合(parataxis);英语显性,即出现连接词,体现为形合(hypotaxis)。组句方式:汉语动词多,短句多,常按时间顺序或前因后果的逻辑关系排列,呈链状。英语常按句内主次从属关系排列,在句子主体上添加修饰语以及限定语,形成严谨的树状结构。

3.词语。汉语和英语在词语的构成方面是各有特点。汉语词语强调内涵,尤其是习语及成语。汉语词语在句子中的运用往往只取其意,往往不考虑词性及词形。如:

“你简直是杞人忧天啊。”

“杞人忧天”在句子中的成分是谓语,之所以作谓语是取了该词语的意义。

而英语词语的使用除了词义外,词性和词形也很重要,在句子中基于词性和词形看搭配。如:

What you can do is ________.

在这个句子中,is 之后就可填:-ving,-ved,adj., 或者n.,因为填进去的成分是表语。

二、迁移说

英语学习者的母语知識水平和母语思维能力会迁移到英语阅读中。语言迁移即为“语际影响”或 “跨语言影响”,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种语(二语)时,母语(一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应用于所学目的语的语言现象(曾丽,李力2010)。正迁移是指母语在形式、结构、规则和意义上和目的语一致时,能够促使语言学习者更快地理解目的语,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和掌握;负迁移则会防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阅读能力发生迁移是肯定的、必然的,外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一般来说母语阅读能力也很强(束定芳,庄智象 1996)。

1.负迁移。汉语母语对英语阅读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对英语语意的过度理解从而忽略了英语语言的特点及阅读目标。汉语母语思维的二语学习者每每读文章必会抠字眼解读文章的中心,而大多数英语文章的结构特点是非常清晰的,段首篇首往往会呈现中心句。在阅读英语篇章时,汉语母语的学习者会可以的理解语言所呈现的内容,致使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把英文译成汉语来理解原文。这种执着于汉语思维的理解根本偏离了英语作为二语学习的目标。

2.正迁移。汉语母语对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的正迁移除了表达方式,词汇理解等方面外,汉语与英语会在同一时间传达相同的内容这一点似乎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在成年人的英语阅读中,进入到学习者视觉通道的虽然是英语,但学习者汉语语言水平的高低对其阅读的理解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和较强的预测力,这种影响不是直接作用于阅读过程,而是通过两种语言共的抽象语义表征间接起作用(曹勇衡2006)。而这种间接起作用的抽象语义表征就是内容的熟识度。内容的熟识度对二语学习者而言也是语言学习的优势之一。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世界,无疑每天都可收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无论这种信息是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都是用汉语母语表述出来的。我们在英文中所阅读的大多数篇章何尝不是我们已经在汉语里接触过的呢?而且在中文里所学的那些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又何尝不与英文的类似呢?这种内容的熟识度应该是汉语母语对英语学习者的最有利的正迁移。在教学方法中注重对语际共性和异性的平衡, 恰当使用针对意识 (Consciousness)的教学, 并改善学习者对语言距离力, 促进外语教学语际相似性对于二语的习得“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曹勇衡 2006)。

三、目标说

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英語阅读的目标是显而易见的,即通过阅读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大部分二语学习者深信英语的词汇能力决定了阅读的效果,而大部分人对“阅读效果”的理解是读懂英语阅读篇章的中文含义。但是,上文语言迁移中已经提到汉语母语对英语语言的习得正迁移的情况频频发生。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所要表述的内容对二语学习者而言已经是屡见不鲜。借助对语言所要表述内容的熟识度,摒弃对基于英语词汇理解内容的目标,实现基于内容熟识度的英语语言词汇运用及表达,以及理解篇章特点和写作技巧的目标。

1.基于词汇的目标。大部分读者常规的阅读目标是通过英语词汇读懂内容以示语言能力。每每提到英语阅读的困难,大部分英语学习者都会把效果归结为英语词汇量因素。词汇的把握状况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效果,词汇毕竟是构成语言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基本单位。这种影响随着语言学习而出现,也随着语言学习进入更高层次而逐渐减弱。汉语环境的英语学习者刚开始受汉语影响较深,必会过度的重视英语词汇汉语意义的理解,从而达到对英语篇章的内容领会。但是随着语言学习习惯的慢慢潜移默化,对英文篇章里的汉语语义的概念逐渐淡泊,对词汇的语义依赖性变成语言符号,词汇的理解并不是篇章阅读的真正目标了。

2.基于内容熟识度的目标。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的阅读目标应该是通过借助过去汉语阅读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及知识内容的熟识度,再通过英语篇章中部分词汇和文章框架的联想整合,从而形成所阅读英语篇章的内容概念,进一步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的转换。20世纪70年代起,在Goodman的心理语言学模式影响下,“自上而下”模式在外语阅读研究中逐渐发展起来,而图式理论的研究也强调了背景知识(即图式)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性。母语环境下阅读英语篇章大部分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也即对内容的熟识度。当然,基于母语的英语篇章内容熟识度来自于“自下而上”的高级信息加工。信息加工模式应用于研究阅读的认知过程,该过程被形象地描述为“自下而上”的过程,即读者经过对字母、词、短语直至更大的语言单位(如句子)的逐级识别而建构语篇的意义(Gough 1972)。基于内容熟识度这种高级的信息加工是源于篇章里的部分词汇,标题,首尾段或段首位的Skimming和Scanning。

内容熟识度指向的是汉语的阅读能力,重点是汉语的阅读方式技巧及阅读心理。基于汉语内容熟识度进行的英语阅读并不是把所阅读篇章进行口头翻译。在汉语内容与英语篇章的交互过程中,积聚了读者与过去的经历对话以及读者与作者对话的交互过程。阅读本身就是一种读者对作者的深入认同和读者的自我认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疑问由作者来答疑,又或者读者的半信半疑由作者来确证。所以基于汉语母语的内容熟识度的阅读是一种反思性阅读,内容的熟识度是通过对英语篇章中的某些词汇的深入理解和对文章的Skimming和scanning,进而促进英语篇章内容的联想,从而形成对英语篇章语言能力的形成与转换。阅读不单纯是“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两者交互作用的处理过程(Rumethart 1977)。这一交互作用模式强调了阅读处理过程的双向性和交互性,对于阅读过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阅读的交互补偿模式认为“任何一个层次的信息处理可以弥补其他层次信息处理的不足”(Stanovich 1980)。以汉语为母语来阅读英文篇章是在交互模式和交互补偿模式的作用下,厚积薄发深入浅出的进行语言交互,此种语言交互的本身并不是把原文翻译成目的语,而是通过母语语言对内容一定程度的熟识度,促进英语语言的阅读及习得。

四、策略说

内容熟识度的联想可以通过对英语篇章的以下部分进行:标题,首尾段及段首尾,写作技巧等内容的熟识度除了语言学习者需要大量阅读中文信息外,英文篇章的构成特点及读者对阅读的理解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而且在英语篇章的阅读过程中,如果读者能够克制边读英语边翻成汉语的不良阅读习惯,重点解读标题,首尾段和段首尾还有观察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随着阅读的深入,英语篇章的内容也自动生成。当然,这一切都以读者汉语阅读能力和技巧为基础。

1.标题策略。如果说眼睛作为心灵的门窗,那么作为篇章眼睛的标题就是篇章的中心。标题对于篇章可以理解为:Topic,Introduction,Abstract,Keywords,Main Idea或是Summary等。无论是意味着什么,标题在英语篇章中都举足轻重。标题的解读第一步先观察标题是由词还是有句子构成,接着考量核心词或句子主干;第二步,对于核心词或者句子主干,提出读者想知道的“W”型的问题;第三步,基于问题,汉语的普遍写作模式和对篇章的浏览,总结出写作思路和模式;第四步,基于汉语阅读能力和英语篇章的了解,总结出篇章层次。如:

标题:Graceful Hands.

第一步:标题结构:形容词+名词。

第二步:问题:

What for Graceful Hands?What does it mean?What happened?

How Graceful?

汉语叙事与英语叙事有什么不同?叙事结构是什么?

……

第三步:文章的叙事模式:Abstract, Orientation, Complicating Action, Evaluation, Result, Coda; 以时间为序,大量的场景描写等;

第四步,六个层次,以时间为序;Graceful Hands 指向 Graceful Life 。

2.首尾策略。首尾指的是英语篇章的开始第一部分,首段尾段以及段落的首句尾句。常规情况下,英语篇章的首尾原则较为显著。首尾原则一直是快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首尾,快速的理清篇章主题,从而弄清文章层次及可能出现的写作特点,开启与作者对话的关键。

3.写作技巧策略。英语篇章的写作技巧策略重点在英语篇章的写作模式及特点,这跟汉语阅读思维是一致的。常用的英语篇章模式:1.问题解决模式的文章模式的宏观结构一般由情景(situation)、问题(problem)、反应 (response)、评价(evaluation)或结果(result)四部分;2.一般-特殊模式又可称作概括一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該模式的宏观结构由三个成分组成:概括陈述、具体陈述和总结陈述(佟敏强 2009)。基于这些写作模式及特点,加上汉语思维式的阅读,英语篇章里的写作特点也可通过浏览全文或者汉语阅读理解能力帮助推断而出。如:汉语阅读叙事文章一般以时间空间为序,论述文章会是事实说理论证,例证,正反论证等等,英文篇章的论证也是同一逻辑的。“外语教学语际相似性对于二语的习得‘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俞理明2004) ”(曹勇衡 2006),利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这种语际相似性,可以通过语篇结构写作特点获得阅读能力,从而获得语言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心智翻译”(Kern 1994)的可能就减少了,即“在阅读二语材料的过程中对二语单词、短语或者句子用一语形式进行的心智再处理”(Kern 1994)。基于汉语的写作技巧策略无疑可以降低边读边翻译,从而提升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4.遗忘内容策略。基于汉语母语的英语阅读读者从心理上就该把目标降低一个层次,即遗忘英语篇章所表达的中文内容,关注语言表达及篇章层次结构写作特点。遗忘内容即读者自我克制“心智翻译”(Kern 1994)在英语篇章阅读中的发生,遗忘内容即遗忘“心智翻译”(Kern 1994)。英语语言的呈现跟汉语一样,都是以内容为依托,通过内容实现语言的传输。阅读时读者习惯性的以读懂内容为目的,而二语的习得的确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之上,但是对语言学习而言,内容并不是最终目的,学会运用用来呈现内容的语言才是目标。同一内容可以用多种语言表述,但语言学习者学的是基于内容的语言,而不是基于语言的内容,因此就应该忘记内容,尤其是“心智翻译”的内容。反过来借助已有的汉语知识信息及英语篇章里的部分词汇及语篇结构写作特点构建内容以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篇语言的习得。

5.词汇策略。基于汉语母语的英语词汇策略是指在英语语篇里借助汉语对词汇的理解来获取英语词汇模糊的词义。

首先,上下文线索:同近义词,反义词,定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例子,数据,符号标点,句子结构等等信息。如:

There are times when one wants to be surrounded by people; there are also times when one needs solitude.    通过句子结构比对,可以知道solitude和surrounded by people是两种相反的状况。因此,solitude接近于loneliness。

又如:

Since Walter did not expected to speak, and had prepared nothing, his talk was an impromptus one.     通过前后理解可知impromptus 即为not expected to speak, and had prepared nothing。所以,impromptus是without preparation的意思。

其次,常识:基于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了解和理解的知识,构建词汇的模糊词义。如:

One who is destitute has a great need for food and clothing.     句子的后半部分a great need for food and clothing,基于常识可知destitute是very poor的意思。

又如:

Trying to control a wild animal can be perilous.     句子的前面说Trying to control a wild animal,基于常识可知wild animal(如,老虎,狮子等)是很危险的。所以perilous就应该是dangerous的意思。

再次,构词法:通常情况下,词干和前缀改变词义,后缀改变词性。如:pay -repay-repayment.

词干词缀并不能完全准确的帮助你推敲出单词的准确意义,但总是能够帮你得出单词的大致意义。因此,阅读过程就不会因为你要停下来查词典而中断。

五、结语

汉语和英语毕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汉语语言篇章段落表述重“神”,英语语言篇章段落重“形”。汉语语言句子表述重“序”,是链状结构;而英语语言句子表述重层次从属主次,是树状结构。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阅读者无疑会受到汉语语言思维的影响,负迁移往往会成为初学者的语言障碍,但是就即使初学者也可以利用汉语阅读能力的优势来促进英语篇章的阅读,即通过来自于汉语的内容熟识度理解文章的主题及表达,从而提升英语阅读能力。当然,阅读须有目标,不能漫无目地的读。但是阅读也须有思想,不能光读不想。英语篇章的阅读不能边读边译成汉语,而是通过内容的熟识度,理解英语篇章里所传达的语言信息。内容熟识度是读者对话作者的前提,是在阅读中读者跟随作者的思维流向。基于内容熟识度的英语篇章阅读可以从篇章标题,篇章首位段或段首尾,篇章协作模式特点入手,故意遗忘或放弃对内容的“心智翻译”,从而实现英语语言的习得。基于汉语的英语内容熟识度阅读可以借助汉语阅读思维能力,当然也要比较其不同,因为有不同,才显得相互借鉴的必要。

参考文献:

[1]曹勇衡.《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述评[J].现代外语,2006(11):431-433.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3]佟敏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 2009.

[4]俞理明(編著).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 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曾丽,李力.对“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2):6-9.

[6]Gough, P. B. One second of reading(A). In J.F. Kavanaugh& I.C. Maltingly (eds.).Language by Ear and Eye(C)[M]. Cambridge: MIT Press,1972.

[7]Kern, R. G.The role of mental transl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reading[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equisition(SSLA),1994(16).

[8]Rumethart, D., Donie, S, &Rabbitt, P.Towards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A). In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C)[M]. NewYork: Academic Press,1997.

[9]Stanovich, K. E. Toward an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mode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flueney[J].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980(16):1.

猜你喜欢

英语阅读
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报刊阅读的应用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初探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低年级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