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课例分析
2019-05-13郑静华
郑静华
【摘要】评判性阅读是高中学生自我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通过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梳理。本文通过教师的一次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阅读文本的问题设计中关注学生思维活动层次,加强对学生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评判性阅读;思维能力
一、引言
阅读是人们用来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现实社会中充斥大量信息,高中学生必须养成对听到、见到、读到、学到的事情进行系统性评价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Crawley和Mountain(1995)应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将阅读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字面阅读(literal reading),解释性阅读(interpretive reading)和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模式,深层次地处理文本,让学生真正参与语篇理解,对语篇进行分析,区别主次信息,了解部分与整体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基于准则和标准对事物作出判断,并且能够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结构。
然而,现实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评判性阅读课堂教学实施的困难是:如何设计难度适中且能引导学生深层理解文本的问题?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刚刚开始,没有充分铺垫或是思维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会使他们对阅读产生畏难情绪,或者脱离课文任意表达观点。若教师能在学生充分阅读文本的内容基础上设计阅读问题,则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深入理解文本,还能自然引发学生评价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与思维能力。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评判性阅读策略
评判性阅读较常用的策略包括:预览(Preview),注释(Annotating)、概述(Summarizing)、分析(Analyzing)、提问(Questioning)、预测(Predicting)和评价(Evaluating)等。预览指的是学生在阅读前对文本的大概内容和结构进行一定的熟悉和了解,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评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及字词等作出注解和评价等。概述指的是用学生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原文的主题,不加主观评论和解释。分析是要识别字里行间隐藏的意思。提问是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预测则是学生在阅读前和阅读中对文章可能讨论的问题进行的猜测。评价是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目的、作者的措辞、篇章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些策略的恰当使用能让学生在认知、理解以及记忆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的作者和內容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筛选和评价,挖掘文本的隐藏含义或寓意(read between and beyond lines),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同时关注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等,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形成质疑和分析等主动阅读习惯。
三、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评判性阅读策略的教学实践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各种问题的设置,鼓励和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探究,和作者进行无声交流,评估文本中的观点,质疑文本的内容、标题、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教师的问题设置应该关注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内容。按照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我们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为: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展示型问题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而设置的问题。问题多为表层理解,答案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找到或者稍加解读和重组,通常也是唯一的。参阅型问题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巩固提升并且应用所学知识而提出的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的问题。评估型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而设计的一些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注意从这三种问题的思维角度出发,立足语篇,丰富提问的形式,层层递进,搭建批判性思维的支架,巧妙引领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
本文以高中英语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二第五单元的一节阅读课为例,解释了如何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出发,围绕着阅读教学六种策略,设计了三种层次的问题进行教学实践尝试。
Step Ⅰ. 利用标题进行读前预测和预览。
1. What can be added to the title“The Band that Wanst”?
设计意图:本文的标题寓意深刻,题目本身不完整,让学生预填题目缺失的内容,对全文的阅读有大致的预测,完成课文阅读理解后再作深入思考,首尾呼应,凸显重点。成功的预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使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如果预测内容和文本信息有一定的出入,学生就会开始质疑和思考,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文本,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充分运用标题进行预测与探究,教师可以设计出深度解读文本内涵的评判性阅读问题。
Step Ⅱ. 基于文本信息的多形式提问,培养学生分析和提问能力。
1. Read the text in details and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How many parts can we divide the passage into?
2)What do the different parts talk about?
3) How different is the Monkees from others bands?
4) How were the Monkees formed and how did they develop? (Para. 3&4)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阅读时间,设计展示型问题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理解。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可以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了解文章框架,接着再顺着这个框架对文本信息作进一步的梳理。通过这4个问题搭建的脚手架,学生就能更快速的总结到the Monkees跟别的乐队形成的不同之处,文本脉络清晰明了,准确理解文本信息。高中生的英语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慢慢培养,若没有基于展示性问题的语篇知识的输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如同无米之炊,没有基于文本内容的思维任务则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学生极易脱离语言学习目标随意表达观点,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2.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ich par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2) Can we leave out Part 1?
3) Why different tenses are employ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assage?
4) How does the author connect Para 1 and Para 2 together?
5) Which word does the author use to connect Para 3 and Para 4 naturally and logically?
设计意图:这些展示型问题的設置是为了促进学生不断地思索文本内容,对文本结构(文体)的进行鉴赏,准确深刻地理解文本内涵,培养学生从语篇角度把握文章脉络的能力。分析探究环节是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还要学会分析字里行间隐含的意思,体现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因为有展示性问题信息的铺垫,学生们经过思考分析,就不难推断出答案。这些问题也能引发学生思维的欲望,自然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就得到发展和训练。
Step Ⅲ. 拓展文本主题,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Discuss the question with your partners:
In your opinion, what makes the Monkees successful?
设计意图:文章的主题是介绍the Monkees 逐步获得成功,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内容后设置该问题是为了启发学生从篇章细节信息中挖掘作者隐含的思想内容,思考the Monkees成功的因素有什么。学生可以自由给出相关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当时乐队所处的时代背景,美国社会文化以及个人的品质,旨在激发学生分析判断文章信息的能力,更好的理解作者写作主旨,形成评判性思维能力。这个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又为下一个问题搭建了思维支架,带动学生进一步进行深层次阅读,激扬思辨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养成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Step Ⅳ. 质疑和评估作者的观点及态度。
Ss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writers feelings about the Monkees?
2. What does the title really mean?
设计意图:阅读每篇文章后,读者会收到不同的启发,然后对文章的精华进行提炼分析,获得自己的感悟,这才是阅读的意义所在。笔者对阅读文本主题的延伸和拓展,以及对作者态度和观点的评估都属于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克服了定势思维,也发展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质疑和评价是评判性阅读的核心部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评价能力以及语言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通过互动讨论和思维碰撞,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也给学生提供了机会进行信息质疑,比较和评价。
四、结束语
批判性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训练培养的。高中生的评判性思维还处于起步阶段,在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展评判性阅读,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而言,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关键主要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引导。所以,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预测、多形式的提问、延伸拓展主题,质疑和评估作者观点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和多元化思考,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注[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葛炳芳.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3]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9(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