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的雨》的教学处理艺术

2019-05-13白羽鸽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仙人掌杨梅汪曾祺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是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所著《艺概》中的一段话。意思就是运用具体描绘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之象、物之形的演绎手法,通过其内在因素的联系引起联想,以达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如果写山的美景,可以不用写山,可以用烟霞的美来烘托山的美;写春意盎然可以用草和树作为载体,去表现、去烘托春天的勃勃生机。

我想刘熙载的这段话是对人民教育出版者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最好的诠释,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为什么题目是昆明的雨,文章却只用了两个自然段来直接写雨,而其他的大量段落却并没有写到雨,而是写了其他的事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也是本堂课授课的难点之一,如何通过艺术的处理来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呢?下面我将从《昆明的雨》的教学设计中说起。

环节一 诗歌导入,激兴趣

师:课前出示四首描写雨的诗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些诗歌写的都是哪一种自然景物,各自赋予了这一景物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从《春夜喜雨》中,我读出了雨的及时、滋润万物的特点,读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到来的惊喜、赞美和喜爱之情。

生2:从《渔歌子》中,我读出了雨的细密、美好的特点,以及作者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的心境。

生3:从《夜雨寄北》中,我读出了秋雨绵绵不绝的特点,读出了作者伤感、思乡和怀亲之情。

生4: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我读出了狂风暴雨的猛烈,读出了作者的那份爱国情怀。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其实不仅仅是古代的诗人,现代作家朱自清在《春》中也有对雨的描述,大家一起回想一下,同学们一起来背一下:从“雨是最寻常的”……一直到“全笼着一层薄烟”作者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雨细密,轻盈、闪闪发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样是雨,在不同的文人笔下因为不同的人生体验,也赋予了雨不同的灵性,今天让我们走进汪曾祺笔下的《昆明的雨》,去感受一下作者赋予了昆明的雨以怎样的灵性。请学生找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昆明的雨的句子,边读边思考昆明的雨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写昆明的雨呢?

环节二 背景透视,品情感

师:出示作家汪曾祺的创作背景,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妻子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汪曾祺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环节解读:这一环节加入背景介绍,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写昆明的雨,其实是对那段昆明生活的留恋和怀念,但是作者不仅仅将笔墨停留在描写昆明的雨上,还写了与昆明的雨季有关的景、物、人和事来抒发这一情感,这就应了“山之精神写不出,以彩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这句话的内涵。在理解了这一层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打开,从而获取良好的感知去品读语言。

环节三:整体感知,梳内容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追随他的记忆,看看在作者的笔下写了昆明雨季中哪些景、物、人和事?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圈点勾画和跳读的方法快速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生:仙人掌、菌子、杨梅和买杨梅的苗族女孩、缅桂花和卖缅桂花的房东和养女、酒店的木香花和在莲花池边小酒店和朋友小酌避雨的情景。

环节四:研读探讨,品语言

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完整,用作者的话来说:“我总喜欢把散文写得平淡一些、自然一点、家常一点,但平淡不等于无味像白开水一样,而是淡而有味。”如何能让语言做到淡而有味呢?这些景、物、人和事是如何体现作者的情感的呢?

下面同学们可以自由选取喜爱的镜头或者画面品读,小组之间合作探讨,之后各组交流后进行补充。

出示品读语言的格式

我选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最有味道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自读课文,完成圈画并在相应语句旁做好批注,教师巡视并就各个小组做相关指导。)

环节解读:通过品读语言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这一环节也是学生结合以往所学的知识调动自己的情感储备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作为老师应当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能用老师的分析去代替学生的分析,自由选取喜爱的镜头或者画面引导学生去品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畅所欲言,教师只需要适时对孩子的赏析进行启发和点评,真正实现了一种师生对话的平等的交流。

下面是各个小组课堂赏析的语言实录的成果展示整理如下:

版块一 昆明的雨季的仙人掌

生1:作者首先从给朋友的一幅画谈起,谈到了仙人掌,悬空倒挂,,虽说仙人掌是沙漠植物,抗旱的能力很强,但是离开根的仙人掌尚能开花,“尚能”一词体现出了生命力的顽强,仙人掌“多”,而且“极其肥大”这些词语体现出了雨的滋润。

生2:家门上用悬挂仙人掌来辟邪,我能够感受出昆明的人们对于祈福辟邪的一种美好祝愿。

生3:还有悬挂的样子,用“扎”“穿”“挂”等词,我体会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作者还细致的观察到了有些人家用仙人掌来代替篱笆,防止猪和羊啃吃。

师启发: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也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写作中来。

版块二 昆明的雨季的菌子

生1:通过比喻写出干巴菌外形的难看,这与后文入口后味道的鲜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写出作者对干巴菌美味的惊叹与喜爱。

师启发:如果将撕成蟹腿肉的粗细的细丝改成撕成芹菜粗的细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撕成蟹腿肉的粗细的细丝不仅有形状的相像而且也有和螃蟹的味道的较量,如果改成撕成芹菜粗的细丝,只有形状而没有了形象的味道。就会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生2: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格调”一词原指“艺术品格或风格”,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鲜香口味)。这个词用在这里就把普通的东西也写得高雅有品味了。

师启发:这个地方的用词让我们联想到杨绛在《老王》的一句话,“老王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前任”一词是大词小用,“前任”往往指的是官职较大的人,这样写更能体现出语言的诙谐幽默。

师补充:其实本文不仅仅是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巧妙,让语言变得有味道,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很有特点,比如:“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怎这么好吃?!一个“?”后加“!”要是老师想在这两句话前各添一个感叹词表达作者的情感,同学们会加什么语气词呢?

生:(咦)带有鄙夷的语气,这种东西也能吃?!(哇/啊/呀)这东西这么好吃?!加入语气词后全班一起齐读。

环节解读:让学生加上语气词后再去读,正是因为不同的语气词的加入,让同学们通过朗读,加深了同学们对汪曾祺语言的理解,读来不仅亲切口语化,而且能更好的凸显出作者对干巴菌的美味的惊叹与喜爱。

版块三 昆明的雨季的杨梅

生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梅的颜色和个头以及酸甜的口感,像乒乓球那么大,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杨梅,我在青岛可没吃过,而且碳的颜色是黑漆漆的,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写出了杨梅黑中透红,一看就熟透了,让人垂涎三尺,真有咬一口的冲动。

师启发:如果把苗族女孩卖杨梅的吆喝声音删掉,只留下对杨梅的描写好不好?

生:我觉得不好,因为去掉就只剩下杨梅了,加入吆喝声很有画面感,卖杨梅女孩子的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这一句富有了生活气息、也写出当地人情之美。

师补充:让刚才赏析语言的那位同学读一下,学生不太好意思就很随便的读了一下,老师适时点评,这样卖杨梅声音这么小,怎么把杨梅卖出去啊,声音要大而且要响亮而且要娇娇的,哪位同学来试一下,课堂上响起了同学们叫卖杨梅的声音“卖杨梅哎——”同学们在下面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学生的朗读品味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昆明的杨梅味美,而且人情美的特点。

版块四 昆明的雨季的花

生1:作者没有用过分华丽的词语去写缅桂花的美,而是写到了送花的房东太太,房东太太虽然是一位寡妇,但是她却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依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作者分析是怕我们摘花,所以送我们房客花,但是“时常”一词可以看出房东太太经常给我们这些房客们送花,所以我认为怕我们摘花不是主要的,而是她希望把美好的东西和我们大家分享,所以我感受的不仅是花美,而且人也美。

生2:“满满”这一词语的运用更能体现出房东太太的热情淳朴,如果我是一名房客,手捧这样满满的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我能想到最多的词语也就是感动了。一个“软”字一下子就把我内心中蕴含的情感真切的表现了出来。

师补充:其实作者不仅写到了缅桂花,还写到了哪种花呀?那就是木香花,哪位同学和我们分享一下呀?

生3:“爬”、拟人化的动作,“遮”、“密匝匝”、叠词的运用“细碎”“半开”“饱涨”等多个动词、形容词,简洁凝练地描绘出木香花在雨中形态之美,写出了昆明雨后美丽、宁静的氛围。让我们再次感受了昆明的雨的滋润。

版块五 昆明的雨季的氛围

生1:“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对于这句话起初,我并不很懂这句话的意思,难道鸡们是受了什么惊?后来,我细一品味,哦,原来这雨景的氛围太过美好,甚至连鸡们都沉醉了呢,好像鸡们也沉浸在这悠闲的气氛中。

生2:“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这一句话写的很有生活的情趣作者只要了一点酒一点肉,可见是在酒馆和朋友小酌,若是大吃大喝,兴许作者与朋友便再无暇赏景了,为什么多年后作者还能记得那一幕呢?我想作者是被那一天雨中的闲情雅致的氛围给吸引住了。

环节五:归纳小结,悟特点

师补充:作者选取的都是身边的小的事物,既有挂在门前叶片肥大用于辟邪的仙人掌,也有种类繁多味美的菌子、还有味道甜个头大颜色红的杨梅、这些事物都离不开昆明的雨的滋润,但同时作者又将卖杨梅叫声甜甜的苗族女孩,和送我们缅桂花的房东母女还有雨中和朋友的小酌的温馨画面都写了进去,让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物美,味美,而且也感受到了人情美,氛围美,这些素材可谓形散,但是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些凡人小事,并将这些凡人小事用淡而有味的语言娓娓道来,这其中一直贯穿着的情感线索就是是那一份对昆明的深切的思念和对昆明生活的热爱。

出示汪曾祺语言的特点:

1.凡人小事。2.平淡质朴。3.充满生活的情趣。

环节六 我手写我心,小练笔

根据课堂当中我们所学到的作者回忆的景、物,事和人,选取其中一个你感兴趣的镜头或者画面,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赏析语言的方法,写下你对生活的感悟。

学生习作欣赏:

青岛的茶是有韵味的,它们中的“高人”常常隐居在深山,它们是清悠的,我曾经去过崂山,也知崂山绿茶最为有名,其身上仿佛有淡淡的仙气缭绕,老家不愧是在道家仙山,你凑上去闻一闻,茶香淡淡,不像美艳的女子红脂浓妆,而更像出水芙蓉般有一种纯洁的感觉,好像任何污秽都碰触不了它,我喝下一口刚冲好的崂山绿茶,清香古韵,芬芳凝神。禁不住感叹一声:“好茶!”(张志正《崂山绿茶》)

我仍记得那时的江南。潮湿的青石板,朴素的石拱桥,幽深的小宅巷,还有那条溪流缓缓穿城而过。淅淅沥沥的小雨抚摸着河旁白墙黛瓦的楼房,宛如江南少女般娇羞,却又不失温婉。老人们坐在门口,炉上煮着新茶,河上船夫披蓑戴笠,悠闲驶向远方,一切都那般安详,恰似一幅水墨江南。天是蒙蒙的,水是清清的,人是和藹的,而江南是可爱的。(姚楚恒《水墨江南》)

不吃全海宴席就不算是来青岛玩过,但是青岛最富盛名的还是辣炒蛤蜊,它是青岛夏季餐桌上出镜率最高的,一盘盘辣蛤蜊装点着红色的辣椒碎,鲜亮诱人,最适宜用手直接拨开吃,虽然吃相可谓不雅,但是却可以让你的味蕾饱尝新鲜,看到很多外地人用筷子夹取,吃相虽然很斯文,但我总感觉少点什么,因为蛤蜊是爆炒的缘故,所以连蛤蜊皮上也带着美味,用嘴直接吮吸为最佳,这样汁水不会外溢,闭上眼睛缓缓品味,那油而不腻,鲜香中带着辣味的口感,无不刺激着你的味蕾,呀,这东西怎么可以这么好吃!(陈恩宇《辣炒蛤蜊》)

烤鸭想必大家都吃过,丰腴香脆的外皮,丝丝分明的内心,实是让人垂涎三尺;撕下块块油亮的肉,轻轻地在乌红色的粘稠温泉中饱浸鲜美的酱汁,再一口放入嘴中,一瞬间,酥脆的外皮在口中崩裂,吃得虽油腻但却脆得爽口,缕缕白玉溶在舌头上,让你流连忘返,终生难忘!(官瑞祥《烤鸭》)

一个个鸡蛋白得像婴儿的脸蛋,躺在温泉水中,泉水咕嘟咕嘟地响着,好像在和鸡蛋们聊天,聊着聊着,鸡蛋们就睡熟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抓出了一个,打开他的襁褓,里面的蛋白,滑嫩、Q弹,我试着咬了一口——真香!吃一口,它入口后就像冰激凌一样融化,又松又软,这么美味的温泉蛋何人不想吃呢?(张根源《温泉蛋》)

课后反思:通过赏——读——悟——写的这些环节的设置,让同学们不仅品出了汪曾祺的淡而有味的语言特点,感受文学大家的语言魅力,同时让学生们通过仿写,能够真正学会去锤炼自己的语言,从而不断提升作文水平,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学会去细致的观察生活,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生活,用诗意来塑造美的人生。

白羽鸽,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仙人掌杨梅汪曾祺
仙人掌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清欢杨梅酸
咸菜慈姑汤
坚韧挺拔的仙人掌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腊月杨梅红
仙人掌
杨梅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