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进酒》教学设计

2019-05-13潘晓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将进酒诗句李白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将进酒》这一课的设计思路总共分为五个步骤:

1.用关于酒的诗句作为新课的导入,引出所要学习的篇目。

2.吟咏诗韵。这一步骤以吟诵为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3.以寻找诗句中透露作者情感的字眼为线索理顺作者情感脉络,借以贴近作者心灵的感触。

4.深度品味。以诗歌的前四句为例和学生共同品味诗句的手法。

5.总结。以李白的情感作为突破口引发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指导依据:这一课是语文教材选修模块的内容,单元总纲为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而《将进酒》又是单元中作为赏析实例来编入教材,所以我在设计思路的时候注意了加入情感分析的环节,因为学生只有懂得作者在诗中所袒露的情感才能更好的触动他们的心弦,这样在吟诵的时候才能更加的有情感间触碰的灵动美。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选自语文选修模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单元中是作为赏析示例来处理这篇诗歌的,所以这篇诗歌的学习在本单元中有指导性的作用。古语说“诗言志”,诗歌的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同时也是吟诵的精华所在,所以我在设计思路的时候注意了加入情感分析的环节,因为学生只有懂得作者在诗中所袒露的情感才能更好的触动他们的心弦,这样在吟诵的时候才能更加的有情感间触碰的灵动美。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上学期的学生在语文的学习内容上处在一个由必修模块向选修模块过渡的时期,这种时候,正确的方法指导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将进酒》作为诗歌的千古名篇有很好的感染力,学生借助以往对诗人李白的了解很快便能抓住这篇诗歌的感觉,但是这只是皮毛,诗歌学习,吟诵至关重要,这一点还是我们学生的弱点,怎样才能最恰到好处拿捏到诗歌的韵味,关键在于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情感理解的部分。

与此同时,诗歌的表达技巧也是诗歌能够触动我们心弦的钥匙,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还加入了深度赏析的环节,借以师生共同品味千古名篇的表达魅力。

以上两点都是基于高二学生处于一个知识与情感的重要提升阶段二设计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1.体会如何加入自身的情感去吟诵诗歌,做到吟咏诗韵;

2.把握李白这首抒情诗中向我们袒露的情感;

3.领略诗人不凡的诗歌写作手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吟咏诗韵,体会诗歌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和意蕴无穷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领悟诗人表面抒发的情感背后暗含的意味,例如使各种“欢”背后的自信与无奈之情。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請大家欣赏几句古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书云》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问:这几句诗歌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这些诗句都与“酒”有关,并且都是李白的诗句。

同学们,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时时洋溢着诗情,处处弥漫着酒香,而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爱诗若痴,嗜酒成狂,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杜甫就曾在诗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中八仙歌》)酒中,有李白涌动的生命,奔腾的激情,还有那无尽的愁绪,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品味一杯千年陈酿,李白的名篇佳作——《将进酒》(教师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

由其他诗人关于酒的诗句引出李白关于酒的诗句,再进而引出要学习的篇目,既能让学生了解“酒”在中国文化中的角色和直观的感觉,也能从诗句中找到诗人们在“酒”的背后都隐含着丝丝愁绪,也为下文理解《将进酒》中李白的情感做铺垫。

(二)吟咏诗韵

1.解题

①将:读[qiāng],请、愿之意。联系《诗经·卫风·氓》中曾学过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句,帮助学生理解。

②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2.吟诵指导

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所以请同学们诵读时应当伴随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适当地变换声调和节奏,力求再现诗人的形象。

(本小节设计听范读,然后师生齐读,学生个别朗读,视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

诵读是诗歌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用心吟诵,细心体味,才能握住走进诗歌无限意境的钥匙。

(三)触碰心灵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设计一个主要问题:

“我们读诗要读出诗的味道来,以叩开诗人心灵的大门,怎样叩开呢?那就是要体味诗人借诗向我们吐露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诗歌,寻觅出李白借酒向我们吐露了哪些情感?(提示:留意诗歌原句中能触动心弦的字眼)”,借以让学生理清这首诗情感发展的一个脉络。

(设计让学生先发表体会,教师视课堂情况总结明确)

明确:诗人在这首诗中一共向我们袒露了四种情感。

1.悲

诗歌的开端就让我们看到了李白的情感——“悲”。“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悲叹人生苦短。许多文人在亘古不变的自然面前都会感叹人生,即使是旷达的苏轼也曾有诗歌云“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有我们曾学过的《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欢

李白在黄河面前也不免伤感,但是并没有沉溺,接下来的诗句就让我们看到了李白的洒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在短暂的人生面前我们更要尽情行乐,在这里我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问题,大家觉得李白在这里的“欢”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单纯的朋友聚首的欢快呢?还是有点其他的意味?

(学生讨论,教师和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悟)

明确:我觉得这个“欢”字背后还多了一层自信和无奈。

自信不难看出,从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有用”而“必”就可看出李白是何等的自信。

除了自信之外我还感觉到李白深深的无奈。

介绍背景帮助学生理解:

公元742年,也就是天宝元年,李白42岁,唐玄宗召李白进京,李白感觉时机已到,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这之前李白曾进过长安一次,但未得到重用,所以这次唐玄宗召他进京,李白觉得是时候施展才华了,但是入京两、三年,就给了他一个供奉翰林,并没怎么重用他,后来还客客气气的把他从长安打发出来了,也就是公元744年的“赐金放还”,当时一些朋友为李白践行的时候,李白曾满怀愤慨的写下《行路难》,其中有这样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的理想早晚有一天会实现的,然后就开始游历山东,所以写了有一首诗叫做《梦游天姥吟留别》,“别”,别东鲁诸公,在那首诗当中他把在长安两三年的生活做了一个总结,最后得出了那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那我们今天这首诗是写于那一年呢?公元752年,距离李白被“赐金放还”已经八年之久,这时的李白已经被用无望了,但心中还燃烧着那一团火,所以欢“字”的背后是无奈,是没有被重用。

3.愤

再往后赏析,我们看到了这样几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这几句我们又看到了李白什么样的一种情态呢?请大家想象李白当时应有的情形来体会。

明确:李白这会是醉意中带着无限的愤慨。李白是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的,但是如今青丝转白发却没有施展的机会,自古圣贤心怀国家却只能落得个寂寞的下场,在现实面前李白就只能和当年的曹植一样,遭人嫉妒,受人排挤,有志难展,所以“我”就是要放纵于酒中,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4.狂

最后几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竟反客为主,让主人把所以贵重的东西都拿出换美酒,诗意至此所有的无奈与愤慨都归结于李白骨子里的狂放。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力图让学生理解李白在一首抒情诗中其情感的起伏脉络,在那个时代,他的失望与希望并存的矛盾,在人生的悲苦面前,他的豪情万丈与狂放不羁。整个设计以“欢”字的探究为重点。

(四)深度品味

这个环节设计以诗歌的前四句为例赏析诗人高超技巧下造就的千古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学生讨论这几句诗的妙处,教师与学生交流后对手法进行总结)

明确: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图带领学生做深度的赏析,以对学生的诗歌鉴赏能提做相应的指导和提高。

(五)总结

余光中曾有诗句这样赞颂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個梦,然而,当现实无情地摆在李白面前时,他的梦碎了,于是,他开始纵酒,他开始放歌,开始了永远没有尽头的愁苦。诗中他以圣贤自称,以喝酒排解内心的苦闷,以纵酒来对抗现实的龌龊,以精神的旷达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在李白身上,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同学们,我们也会在人生之路上遭遇不同的愁苦,我们能否做到也在感伤之余,多一份洒脱,多一份旷达与豪情来撑起我们生命的脊梁呢?

设计意图:总结是为了让学生在情感上对李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同时借古人触发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与板书

布置作业:

以“我心中的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潘晓珊,云南省昆明市第五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将进酒诗句李白
将进酒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将进酒》解读
读诗句,写成语
《将进酒》的“三气”
李白《将进酒》的狂放美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