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设高中传统文化课程
2019-05-13胡宁
2014年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2017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传统文化课程应以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学使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从2017年开始,我市各中小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初次接触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编教材,对于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讲什么
山东是文化之乡,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加之高中学段的学生对儒家文化有一定的基础,结合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我认为高中阶段的传统文化课程应该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为重点,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研读,进一步丰厚中华传统文化学养,重点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分析和系统把握能力,从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由此我将传统文化课程的重点确定为“儒家经典——《论语》选读、《孟子》选读”。
同时,将高一学段的课程目标界定如下:
1.初读文本,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理解文本内容。
2.重点选择《论语》《孟子》中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文字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3.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一部(篇)作品,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讨论分析,撰写评论。
4.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学会用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指导现实生活,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体会孔孟思想精髓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二、怎么讲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以研读主流文化思想为主,其中对先贤思想内涵的理解是重点更是难点。而高中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于內化与运用,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基于以上考虑,我决定采用“积累知识——理解内涵——指导生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
首先,重视诵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增进文本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其次,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再次,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初步认识所读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和局限等问题,用历史和现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
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单元《论君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了解《论君子》中“君子”的内涵。
树立行“君子”之道的目标,用君子的标准指导现实生活。
二、教学过程
知人论世
1.你了解的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
孔子主要的历史贡献
一、创立了以“仁”为中心、有着深刻内涵和广泛外延、颇具人本主义色彩的儒家学派。
二、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号称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
三、编录古代典籍,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集他那个时代之前中国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以传先王之道。
四、提出“中华十大传统美德”,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五、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孔子所说的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时空跨越两千多年,孔子高瞻远瞩,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张,他提出的“小康”和“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活动2【导入】【课堂探究案】
【一】导入《论君子》——设置问题,引发兴趣。
君子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古往今来有很多人或很多作品都对君子一词有很多定义,我们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学生举手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都对君子的这一形象有很高的标准。《礼记》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用白话文说是:见闻广博,记忆强健,并且很谦让;敦厚善良,身体力行并且不懈怠,称得上是君子。作为君子,不去要求别人无尽的喜欢,不去要求别人竭力的爱戴,从而保持永久的交情。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对君子早有定义,究竟在孔老夫子的眼中什么是君子呢?今天我们就来用走进论语的论君子篇,论论君子之道。
1.明确学习目标
【一读】答疑解惑。《论语》是一部文言经典,它距离我们历史久远,阅读理解上的疑难之处。通过预习,如有疑难问题请举手提问?
明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住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之。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将文言理解上的疑难知识点放到语境当中去,体会,锻炼学生的文言推断能力。
【再品】梳理文本。根据课下注释,章节导读,页边批注,总结:论语都从哪些方面表述君子的含义,君子应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语句,建构思维导图)
【三悟】借古思今。请为“君子”代言。(请同学们结合历史人物或身边事例谈对君子的理解)交流自己的体会。
【四用】学以致用。《论语·学而》中说“吾日三省吾身”联系你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你对哪句话感触最深,可以作为你的座右铭,说说理由。
同学们畅所欲言
例如:1.“过,则无惮改。”“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提示我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与人交往,要合群有度,不结党营私,不结小团体。3.“君子耻于言而过其行”就是勉励我们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结束语:同学们齐读《论君子》的名言警句,再次感受先贤的文字传达给我们的教诲。
同学们,君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也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一步。选择与君子同行,树君子之风,行君子之道,下课。
三、讲到什么程度
首先,通过传统文化相关文言语段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积累、整合的文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在25分钟内顺利地阅读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言文,并能翻译文章大意、概括主旨;其次,通过课后“探索·实践·导行”模块,自觉进行相关思维拓展,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理解的深刻性,进一步在作文中灵活运用古代先贤的思想,提高作文的质量;最后,教师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促进认知领悟与价值的自然升华,把传统文化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经过孔孟思想等古代圣贤的精神洗礼之后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更要主动承担起引领和傳播优秀思想精髓的重任,立足课堂主阵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先导,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方式更加灵活。
胡宁,山东省乳山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