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创新

2019-05-13曾旭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国学校园情感

在传统中华民族的瑰丽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国学经典作品,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所在,在国学经典作品中,有着几千年祖辈们积累的思想内涵、精神财富,将其与语文教学合二为一,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经典文化,让他们积极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中,诵读课程是一个有效渠道,近些年来,我们积极在校内推广国学诵读课程,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一、经典诵读课程的开展意义

(一)传承文化,塑造人格

如今,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吃着洋快餐、看着英美动画片,痴迷于西方的“圣诞节”,却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管是家长、学生,对英语学习都再三重视,对传统文言文却是不甚了解,在语文写作中,也充斥着“燃烧我的卡路里”“家里有矿”等网络用语,他们不了解“孔孟之道”,丢掉了传统文化。“去中国化”的现象让人十分痛心。人格是个体民族的身份象征,如果丧失了人文精神,本国文化便会慢慢衰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顺利传承的命脉,开设经典诵读课程,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优质文化,也能够起到传承经典、塑造人格的作用。

(二)挖掘潜能,提高素养

经典诵读课程不同于其它课程内容,在教学方式上,是以“诵读”为主,需要将学生的“眼”“耳”“口”“心”调动起来。初中时期的孩子正處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各项能力迅速成长的关键阶段,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发智力、挖掘潜能,为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事实证明,通过科学的诵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泛读阅读、背诵过程中提高记忆力、专注力,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

除此之外,国学内容丰富,内容包括“历史”“文学”“伦理”“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诵读、记录的好习惯,能够帮助他们积累优美的篇章,并通过理解、消化,将经典篇章存于自己内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对学生口头表达、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价值。

(三)审美再创,开展美育

培养审美情绪,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审美情趣的培养要做到循序渐进、从浅到深,在我们的国学经典中,有很多美学作品,是开展美育教学的优质资源。诵读这些美学作品,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其中的“审美意蕴”“好词好句”“韵律意境”会印刻在学生的心中,可以激发出学生对美的兴趣,实现对美的创新与再造。

二、初中语文经典诵读课程的创新

(一)打造诵读课程平台

“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成长的影响非常大,经典诵读课程既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还可以在家庭、校园、社区搭建诵读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经典文化的感染。

1.构建书香校园

对于初中生而言,校园是除了在家以外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学生成长、学习的摇篮,校园环境无疑也会对学生产生心灵、情感上的影响,书香校园的打造能够为诵读课程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挖掘出校园的育人功能。在书香校园的打造上,可以通过横幅、海报、种植草木、悬挂标语的方式来规划,师生一起将名言、名篇制作成海报,定期更换内容,在教室黑板报、校园文化长廊上,由学生自己决定,开辟“格言园地”,各个年级代表轮流书写名句。

2.创设书香家庭

家庭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无疑非常大,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与个性,在家庭中,构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为诵读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支持。学校可以利用家校通、家长会、讲座的沟通方式,提高家长对经典诵读的认识,获取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在家庭、校园之间形成合力。

(二)培养学生诵读兴趣

兴趣能够让个体主动学习新知、探究新事物,要确保诵读课程的开展效果,必须要让学生对诵读活动产生兴趣。一直以来,之所以诵读处于尴尬境遇,便是由于学生对诵读的意义不甚了解,将其与语文学习等同起来,找不到兴趣,没有发现诵读中的“自然美”“人性美”“语言美”。为了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可以采用榜样教育法,为学生讲讲“白居易昼夜课赋、夜读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故事,通过各类实例帮助学生掌握诵读的价值。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示范,用语言、行动对学生开展指导。

(三)重视诵读方法指导

在诵读方法的指导上,可以从“有声诵读”“熟练成诵”两个方面开展,在诵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知晓,诵读并不是朗读,对表演技巧的要求虽然不高,但是也需要融入感情,在初一阶段中,将重点放置在“字音”“停顿”“节奏”“语气”“感情”的指导上。

字音上,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加入了大量文言文,在方法指导上,要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生僻字”“多音字”,了解生字的“形”“音”“义”,读懂字音。

停顿上,要重点帮助学生掌握声音规律,学会根据语法结构来停顿、抒发情感。

在语气方面,朗读的语气有“感叹”“祈使”“疑问”“陈述”几类,通过特定的语气,可以表现出情感态度,要读出作品的语气,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作品内容,了解其中的情感后再进行朗读。

经典作品是基于作者特殊情感产生的产物,为了让学生读出文章的韵味,要引导他们细细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联想力、想象力,与作者实现情感共鸣。

在有声诵读完毕后,即可开展熟练成诵,在这一阶段,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选择诵读方式,加深文学储备。

(四)制定科学的诵读计划

诵读贵在坚持,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课堂教学时间中,重点在于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课后,则要帮助他们制定诵读计划,要求学生按照计划锻炼,这样方可做到厚积薄发。要发挥出诵读效果,需要保证足够的诵读时间,在课外,举行“朗读大赛”“诗词大会”等活动,在家校合作中,鼓励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诵读,每天诵读时间保持在20分钟,通过多读、多诵的方式来强化记忆。

在计划的制定上,要明确具体的诵读目标和范围,提前为学生制定一个阶段的诵读任务,每日按照计划进行,循环往复,自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五)推行多元化诵读方式

初中生,他们面临的课业压力繁重,传统单一的诵读方式,很容易让他们认为枯燥乏味,出现厌倦心理,基于此,我们尝试推行多元化的诵读方式,常用的有如下几类:

范读法:诵读不能单一传授技巧,对于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即可由教师来范读,用声情并茂、自然流畅的表现形式让学生产生共鸣。除了教师范读外,还可以播放名家錄音,或者由诵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负责示范等等,这种范读方式能够为陷入迷茫的学生点拨和指导。

齐读法:齐读也是我们非常推崇的诵读方式,当前大班制的授课模式,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孩子,通过齐读,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朗读效率。当然,并非所有作品都适合齐读,一般情况下,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作品更适合齐读法。

自由诵读法:在示范、齐读结束后,即可为学生留出自由朗读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对照起来进行诵读,自由诵读的方式可以发挥出学生在诵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能够渐入佳境。

配乐诵读法:有的作品,与00后学生生活距离非常遥远,他们不了解作品的文化、内容,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播放配乐的方式拉近作品、学生之间的距离,用具有感染力的音乐让他们领悟作品魅力,读出作品的情感,获取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三、结语

经典国学作品承载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是宝贵的历史文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广经典诵读课程,在美育、德育、智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诵读是一种艺术,作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帮助学生认识到诵读课程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诵读兴趣,进行科学的诵读训练,发挥出示范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宝玲.国学经典知识对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影响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四卷)[C].2018

[2]周国平.语文课上,国学经典怎样读[A].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3]夏楚兵.也说中华经典诵读中的“美”[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01)

[4]陈卫南,钟拥光,黎结初.关于农村高中中华经典诵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以广州市番禺区农村高中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03)

曾旭,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国学校园情感
“垂”改成“掉”,好不好?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