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为人处世教育

2019-05-13陈卫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职情感语文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曾经写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成功,其中仅有15%,来自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另外85%来源于为人处事的技巧。我国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为人处事在社会交往之中占据了重要的因素,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相关知识,也要为他们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服务,这就需要将为人处世的教育与语文教学紧密的融合起来,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也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职场之后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人处世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学生提升自身素养的必然选择

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和市场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技能经验,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灵活的为人处事技巧,特别是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多项研究表明,情商比智商要更加重要,只有做到技能教育与品德教育相互融合,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二)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

中职教育,作为高中和大学的重要辅助教育模式,担负着培养复合应用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全面提升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中职教育要紧贴社会需求,着力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策略技巧,教会学生如何沟通交流,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上稳步立足于发展,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进一步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壮大。

(三)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当今社会,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同时也要具备高超的为人处世技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人文价值,德育及人文精神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传统的教育中融入为人处事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理性处理各类事务的能力,提前给学生上一堂职场课,对于社会稳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为人处世教育渗透的具体策略

(一)赋予情感的朗读练习,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练习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富有感情的大声朗读,不敢发言、不敢开口、自卑怯懦的缺点会得到大大的改善,敢于开口的勇气将会大大的提升,多次进行有效地朗读,学生会逐渐提高自己朗读技巧,注重自身的语气音调语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情感,从而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朗读材料的选取上面,可以多向学生推荐积极向上、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小说中的精彩片段,精美的散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优美的音乐,鼓励学生将自己带入优美的意境,对全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特别是康桥在湖水、金柳等多种景物元素的映衬之下的美丽,使学生完全沉浸在诗歌的优美意境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与美的享受,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大大丰富了他们通过说话来表达个人感情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论语》、《劝学》等名家名篇,来教导学生尊师重教敏而好学,诵读《将进酒》,体会作者的豪放之情。朗读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为人处事的技巧。

(二)挖掘文本德育内容,培养记忆、拓展的能力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是专家精心挑选的名家名作,教师可以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其中的得意元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课件,分组教学等,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学习,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过故人庄》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辅助,视频动画文字等多种方式,将诗的意境和主要内容进行讲述和演绎,在动画播放完毕之后,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总结和二次创新,将故事和意境用現代的方式进行演绎。这个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也大大有利于学生深入诗句中,去充分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培养了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对于他们为人处事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比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教师可以主动向学生提问,蔺相如为何能够完璧归赵,赵王为何没能在秦王面前受辱?廉颇敢于认错,负荆请罪的行为是否值得我们当代人继承和发扬等相关问题。通过这些提前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人处世的标准和原则,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与人文教育,让他们体会在人际交往之中有哪些可供借鉴之处,真正地将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完美融合。

(三)利用设计合理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在语文教学之中,许多文章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有的显而易见,有的讳莫如深,需要学生细细品味,才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主旨和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意,在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你首先要充分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和蕴藏的丰富情感,才能对学生开展教育与情感教育,使学生从文章中的文字语句与段落学会分析,深入理解文章中的细节,真正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合理设计相关的问题,通过主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文章解读的积极性,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问题,例如作者为什么将自己的经历划分为多个一小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用考虑距离目标还有多远的里程,而是立足当下,走好当前的每一小步,这种思想有什么可取之处?为什么要走完一步,再接连不停地走下一步?学生被这些问题所吸引,表现出了高度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之中,深入发掘课文中的线索,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引发了学生对于文章的主动思考和深入挖掘,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莫大乐趣。同时,这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创设了自由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利用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

实践出真知,语文教育真正的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将回归于生活实践,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因此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语文学习融于生活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将语文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也要组织多种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活学活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相互交流,增强自身观察生活的能力,生活之中广泛的发掘和创造语文学习的机会,切实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之中,学生不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提高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有效地拓展学生的交际范围,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这堂课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大自然中景色变换的深刻体会,教师可以带你学生到野外踏青,感受春天一望无际的绿色原野,体验万物复苏的生命气息,学生们在观察和体会春天的美景之后,会对于课堂中的春天有一个全新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而在踏青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也进一步提升他们之间的亲密友谊,一举多得,使得他们切实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大乐趣。

三、结语

中职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同时也要深入开展人文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认清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长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知识技能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推动国家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董瑛.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待情感教育[J].文存阅刊.2017(18):146.

[2]徐勤科.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3).98.

[3]孙新安.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导刊.2012.10(5).116.

陈卫新,河南省工业科技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中职情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