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2019-05-13朱五香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西门豹语文课堂课文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改革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深度推进,靶向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那是学生在面向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脚点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决胜环节在课堂。这是因为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过程和效益,最终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承载、实行,并落实于人的成长和发展。

大道至简。面观今日的语文课堂,却被打上了这样的标签:虚胖、浮肿、高碳、低效。所以摄万象而归宗,小学语文教学要想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魇,关键是语文课堂要实现优质轻负,必然要从“节能减排”入手,让课堂复归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演练的那种自然朴实的状态。而素课正是承载了这样的理念,针对现代浮躁、形式、低效教学的返璞归真,即是“清淡、简约、自然状态下,没有雕琢痕迹的课,真实而原始的本色课”。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规律,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素色的自然状态?下面就根据素课的特点,谈谈语文的“素色课堂”。

一、素課是一种本色的语文课

素课是一种反映语文教学本色的课。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习得,其中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学习、积累、训练、感悟和提升。我们积极倡导“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用语文活动表现语文的生命活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本组教材以“作家笔下的人”为专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本片段节选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五年级学生对于《红楼梦》并不熟悉,课文又是节选自原文,虽略有修改,仍有很多语言艰涩难懂,甚至连读通都不容易;而且王熙凤语言话中有话,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抓住课文中刻画王熙凤的语言、外貌、动作的语句,结合资料,进一步感受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在教学中,先从复习四大名著入手,哪部作品中哪个人物最吸引你?在交流中走进《红楼梦》,了解《红楼梦》,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接着揭题,走近王熙凤,通过梳理人物关系感受课文的大致内容。

初见王熙凤。他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将概括的词语写在“初见”部分。在师生交流互动中,通过一抓浓墨重彩的装束描写,感受王熙凤的高贵、爱炫耀特权和地位,二抓王熙凤的容貌描写,在比较中明了人物特点。三抓王熙凤的语言,细读揣摩人物性格,读懂言外之意。

第二、再见王熙凤,现在的你对王熙凤又是什么印象,完成相关练习,在学生意犹未尽中结课,让学生存留兴趣,课外去延伸和拓展。

本课教学由始至终围绕核心目标,紧扣文本,通过一个核心练习贯穿全堂,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通过词句的比较练读发现语言的奥妙,感受作家的细腻笔触和匠心所在,激发阅读兴趣。本课体现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引导学生产生新的学习语文需要。

二、素课是一种生本的语文课

小学语文教学姓语,教学效果主要不是体现教师的教学风采,而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增量。所以素课要减少教师的“排放量”,还学于小学生,让位于学习,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成为主体,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语文。

比如我们学校是宁波市首批“轻负高质”实验学校,一直致力研究“轻负高质”的方法和途径,其中重点放在“3+1”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3+1”即三学一练,自学互学助学,加当堂训练。体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第一是重自学。如课前,注重培养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解决难写易错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感知课文大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等等。实践表明语文是一门最方便自学的课程。第二是重互学。课中组织小组探究和全班探究为形式展开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解决了不懂的问题,培养了倾听和吸收的能力、协调合作的能力,形成共享意识。第三是重助学。“让人人成为小先生”是我们学校的一句口号,也是一个致力研究的课题。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训练他人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可以达到90%。我们鼓励孩子发挥特长,成为不同领域的小先生,有教字词的,有领读的,有讲课的、有改作的,只要你会,你专,你行,你有信心。第四是重训练。语文训练的形式有多种,学校不成文的规定,保证每堂课练习时间至少十分钟。

在生本课堂里,语文学习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既给教师的教提供核心教学中轴,又给学生的学提供实践的舞台。如“3+1”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第三学段的字词学习就设计较为自主的识字环节,设计学习单“摘录文中你认为难读或重要的词语。”这样的识字环节努力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自己读、自己找、自己学,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用好学习单,用活学习单,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更扎实有效。

三、素课是一种自然的语文课

语文教学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体现天然风貌,去掉人为作秀,去掉精心雕琢,去掉故弄玄虚。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最根本最绿色,也最重要的便是学生自主的有意义的学习。

我们要积极探索一种“以学代教”的新路子。这是有依据的:第一以婴幼儿学习口语的经验来看,语言学习是可以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实现的。第二,从“语文可以无师自通”一说来看语文学习是可以由学习者的个体实践来实现的。第三,从汉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来看,语文教学是完全可能走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之路的。把语文教学的时空从教的“强势”、“高耗”这里解脱出来,奉给孩子,化教为导,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主和自在。

四、素课是一种简约的语文课

语文教育因素太多,內容繁杂,不可能面面俱到。语文教学要进行减法思维,删繁就简,即便是语文的东西也要突出重点。简约的语文课包括五个方面:简明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捷的教学方法、简单的教学评价。陶行知先生就这样说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平平常常的素课,虽看不到悬念丛生,高潮迭起,但设计精心,实实在在,颇见成效。

陈丽娜老师执教的《西门豹》一课,就平实地诠释了“素课”的简约风格。

1.简洁的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讲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带领群众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先讲“了解原因”,再讲“惩治坏人”,最后讲“开凿渠道”。课文篇幅很长,陈老师选择“了解原因”这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

2.简明的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来写的。老大爷的回答则以先“简要”后“具体”的方法来表达的。陈老师确立教学目标:1.通过理清西门豹与其他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2.通过朗读交流,明白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并理解“闹”在不同语句中的意思。3.通过演读比较,领悟老大爷“简要+具体”的应答方法,并迁移运用。

3.简捷的教学方法

“读”,就是学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陈老师不管是“初读课文,把握内容”,还是“朗读交流,明白原因”,就是让学生对课文高频反复地读,读懂内容,读出问题,读出关键词,读出西门豹的“谋,”读出“一问一答”的语言特点,这就是“素读法”。而在“演读比较,领悟写法”中,老师用了“听”的方法——“谁愿意做西门豹来问一问这四个问题?老师来回答。大家注意听:老师的回答与老大爷的回答有什么不同?”在倾听中发现不同,同时培养了认真专注的倾听品质。瞧,多么简捷的方法,效果却有目共睹!

4.简单的教学评价

“读得真准,谁再来读读?”“你真会读书!把藏着的问题也给发现了。”陈老师的评价简单但明了,干净利落,老师的话精练起来,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就会多起来。这也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体现。

一切为了学生。怀揣这个朴素的追求,探索朴素的语文教学之道,“素课”之路虽漫漫但有导航,让我们勇而无畏!

参考文献:

[1]语文之道——“素课是怎样炼成的”.汪潮 方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堂变革的创意策略.周一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本课堂——语文学习单的设计与实施.叶建松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五香,浙江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西校区教师。

猜你喜欢

西门豹语文课堂课文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背课文的小偷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