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名著高效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2019-05-13李颖
名著是经典文学。阅读名著,可以增强学生文化素养,使学生感悟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给出了标准,部编教材也重视名著导读。但名著阅读教学却成为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难题。目前关于初中生名著阅读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时间紧,课本教材篇目所用教学时间几乎占去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课时,哪里会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呢?一旦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引领与实施,学生们课下自由阅读就会变得有点虚,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的认真读过原著。大多数孩子不能做到认真阅读,认真思考。二是名著阅读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因为有中考的压力,所以老师和学生们才会针对名著阅读中考的章节与人物进行突击训练,脱离了名著阅读的初衷,造成了学生对名著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一知半解,甚至张冠李戴的现象。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把握不全面,对名著中的深刻思想内涵理解片面浅显,不能达到新课标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的要求。
名著阅读难于处理,确实“名著阅读是一个全新的版块,没有现成的思路可以借鉴,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高效阅读呢?经笔者进行探究总结,初中生名著高效阅读教学模式如下:
一、名著阅读课型模式
为了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笔者在每周的名著教学课堂中都会安排不同课型的名著课。关于阅读课型,就是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朗诵的空间,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感悟名著的思想,感染名著的力量,激发学生课下阅读的兴趣。从课上到课下,让名著陪伴学生的学习生活。具体在课堂上的操作如下:
(一)制定阅读目标
陈造福在《语文教学原则浅论》中指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语文规律和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制定名著阅读的整本书目标和各分级阅读目标。在每周课堂共读的时间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大目标,由学生自己制定个人课堂阅读目标。如可以设置课堂目标为:1.读一个完整故事情节;2.人物形象分析;3.找出印象最深或最喜欢段落;4.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学生根据大阅读目标,完成个人课堂阅读目标,如果在课堂中没有充分解决的阅读目标可以到课下去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名著,也督促学生进行课下阅读。
(二)选择阅读方式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喜欢的阅读方式出不尽相同。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喜欢的阅读方法。有人喜欢朗读,有人喜欢默读,有人喜欢速读,有人喜欢有感情地读,还有人喜欢一边读一边做圈点勾画等。要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与阅读鉴赏。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适当地精读与略读,以略读为主,精读为辅。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三国演义》等长篇名著,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进行精读,也可以选择教师推荐部分进行精读,其它部分略读。
(三)确定阅读内容
每节阅读课的阅读内容,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进行不同的设置。如进行统一阅读时,可以由教师统一设置整堂课的阅读内容;如进行分散阅读时,可以由学生自己设置整堂课的阅读内容。确定了阅读内容,学生可以在阅读目标的引领下进行名著赏析。
(四)提炼阅读问题
我国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卻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读书经验之谈。这样才能真正深入小说,领会思想内涵,学有所得。在开放性的名著阅读课中,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所感所悟,积累提炼本阅读课中的质疑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如:《海底两万里》的第十章《水中人》,讲述了尼摩艇长他们的衣食用都取自海洋,他热爱海洋,海洋中没有争斗、厮杀和独裁。第十一章《鹦鹉螺》,讲述了尼摩艇长带我们参观“鹦鹉螺号”上一万两千册藏书的图书室,给我抽用海带制成的雪茄,观赏他收集的标本。第十二章《一切都用电》,讲述了尼摩艇长如何开采海底矿藏,如何发电,如何提供空气等。第十三章《一些数目字》,尼摩艇长向我介绍潜水艇的概况、构造、动力、发光、建造过程等。第十四章《黑潮》,看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们在阅读这五章时,对小说中描述的各项高科技成果等,提出各种疑惑的问题,并当堂进行激烈的讨论与设想,感悟小说作者写作中大胆的想象,尼摩船长过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兴趣,这种强烈的阅读欲望一直延伸到课下还在继续。
名著阅读课型,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阅读时间里,感受名著的经典魅力,把学生潜意识中枯燥的名著读本,变得生动,变得有趣,激发学生课下阅读愿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求知欲的不竭源泉。
二、名著交流课型模式
名著交流课型,旨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名著阅读后,可以就整本书或这段时间内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展示与分享。交流课型可以分为资料展示课型、主题分享课型两种模式进行。
(一)资料展示课型
在资料展示课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近段时间名著阅读的各类积累。如:作家作品、主要内容、创作背景、作品目录、人物介绍、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作品影响、阅读感悟等方面。可以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例如在《海底两万里》展示课中,学生们大多从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分析等方面进行积累展示。尤其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分析中运用直观的思维导图把复杂的情节与重点人物形象分析联系起来,使情节与人物更加清晰,更加立体。作品目录则采用数轴的方式,把一个个故事串联。各章节主要内容通过百字概述的形式展示。一部长篇小说,在学生们别具特色的展示课上变得简洁而丰满。
这种资料展示课型,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会积累。同时在交流展示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时更精细,交流展示时有创新。真正做到把书读薄。
(二)主题分享课型
主题分享课型,即确定一个主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全班进行名著交流分享。如:“水浒英雄知多少”“西天取经的故事之孙悟空(唐僧、沙僧、猪八戒)”“三国故事我来讲”“走近鲁迅”“傅雷家书之我悟”等。这种主题分享课型,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同时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也弥补了学生个体自主阅读的不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真正做到把书读厚。
三、名著探究课型模式
(一)专题探究课型
专题探究课型,旨在把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全班进行探究,或对于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赏析。如读《三国演义》时,笔者设置一节专题探究课为“话说曹操的军事才能(阴险狡诈、文学成就)”,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每个组探究一个方面。学生通过具体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等对小说进行详细探究,总结归纳曹操的军事才能、曹操的阴险狡诈、曹操的文学成就。从课内到课外,从课上到课下,专题探究课把知识面扩大,把主题缩小,使学生全面把握人物形象。又如读《水浒传》时,笔者设置的一节专题探究课为“细节描写的赏析”,学生在原著中找到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然后分小组品评赏析,交流探究。很多同學认为拳打镇关西这一情节中有很多细节描写。“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并对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一个“摸”字倾其所有,犹感不足,并且借银相助,而一个“借”字更表明他是豁达之极。还有那三拳的描写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描写了拳头是一拳比一拳厉害,鲁提辖嫉恶如仇、火暴刚烈的形象跃然展现在眼前。
这种专题探究课,让学生对名著深入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全方位思考。同时在进行详细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辩论研讨课型
“没有思想的碰撞,就没有精神的火花。”辩论研讨课型是专题探究课型的延伸,在名著阅读中,强调在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见解中达到思想的辩证统一。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笔者设置一节专题探究课为“我眼中的祥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不同的描写中找出祥子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丰富人物精神内涵。
名著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在读名著、赏名著、悟名著的学习路上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朱雯;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五单元学习指导[J];中学教与学;1996年02期.
[3]徐玉琴;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7.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生名著高效阅读模式的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604214)成果]
李颖,河北省香河县第十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