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日记为抓手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2019-05-13沙方明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体验无处不在,每个学生要走进生活,寻找习作的“下锅之米”。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意识,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用心去观察世界,感受世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与纯真,体验人际间的真情与关怀,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重点、细节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生活的乐趣,并将切身感受诉诸于笔端。
一、体验生活,丰富体验日记的内涵
1.社会生活体验。一是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等。充分利用学生外出旅游和人际交往等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好机会,让他们走进大自然:赏青山绿水,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啁啾,吸新鲜空气,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夏日的繁花似锦、秋天的硕果累累、冬日的大雪纷飞;参与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感受;走向社会,了解超市、社区变化。清明节扫墓,了解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勇敢顽强、坚贞不屈的精神。二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关注各种社会现象、新闻焦点或热点人物,关注和思考地球、环境、人生。如去乡村旅游或者体验生活,观察农民的脸、手,体验“饱经风霜”的真正含义,体验他们的艰辛和疲惫。走进工厂,观察工人们的工作,体察工人的辛苦。通过读书看报、看新闻、听广播、以及上网浏览信息等途径,间接了解异彩纷呈的社会,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三是社会调查体验:调查人情消费、务农打工,观察风俗习惯、人生百态。看街头小景,听爷爷奶奶等讲家乡往事,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看电视、电影、展览,“社区医保情况”等社会热点调查等,感受家乡改革开放四十年巨变。
开展小课题研究,如新年快到了,让学生调查过年贴春联、放鞭炮、拿压岁钱等习俗的来历,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调查过程。
2.学校生活体验。校园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习作的广阔天地。校园充满知识与幻想,学生在校园中学习文化知识,感受着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谊,集体的温暖,教师抓住学生身边发生的点滴小事,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加以感悟,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通过记日记积累写作素材。
3.家庭生活體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乐园,家庭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可以从父母的辛勤工作、家务的繁琐劳碌中去体会生活的艰辛。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学炒鸡蛋、包饺子、使用洗衣机等,学习生活知识,培养生活能力,提供习作素材。平时以日记的形式,带着满满的亲情体验,真实地记录家庭生活的乐趣,把情感升华,进而可以涌现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
二、积累生活体验,学生神思灵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利用阅读课、中午课前十分钟等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成语接龙”、故事会、演讲会、“我喜欢的格言”“我的读书故事”等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趣味盎然;手抄报展、制作贺年卡,使学生乐不思蜀;至于课本剧表演、阅读书报大奖赛,更让学生欲罢不能。
利用语文教材向学生推荐课外书。例如,学习了《海伦·凯勒》,向学生推荐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定期布置读书的范围,如科幻类的、人物类的,或是确定一个读书的主题,如以友爱为主题等。
学校开展“读书节”“亲子共读”“好书换着看”评选“读书小博士”“朗诵小能手”“古诗大王”“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活动。学生在读书中储存大量的好词佳句、优秀篇章,有了源头活水,学生便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
三、整合资源,让日记走进课堂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肯定扮演着一个重要资源的角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开展就是学生写作资源开发的过程,也将成为学生丰富的写作资源。
1.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翻开教材,映入学生眼帘的其实不仅仅是文字符号的罗列,将学生引进文本,去探幽揽胜,去与大师对话,与历史交流,与文化碰撞,感动着文本的感动,悲伤着作家的悲伤,解读着文本的精神、脉理、气势,体验着文本的韵趣、格调、辞采。
2.多学科联系。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互相滲透,会使作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内容更丰富,积极性更高。教材资源除语文教材外,还有数学、科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等其它学科,皆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内化为学生写作的素养。
沙方明,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汇文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