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如何做到描写具体
2019-05-13龙涛
描写具体,是写作教学中经常谈到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在改作文和周记时给学生写评语,最喜欢用的一句话是“内容不够具体”;提建议时,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内容要具体”。但“如何”写具体是让不少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今天,就这个话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描写的定义
什么是描写?一般我们认为描写就是用许多修辞手法来形容对象。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用了两个专题谈“描写”,都是从抓住景物特点和突出感情特点两方面来写,语焉不详。对于描写,有人如此定义:描写是作者企图吸引读者感官的一种写作方法,作者把自己对事物的印象描绘出来,希望能够触动读者,使读者根据作者的描写加以再创造。描写通常要涉及三個方面——语言的安排组织、被描写事物的特点性质、作者的感受。[1]搞清楚描写的准确定义是指导教学描写的第一步。
二、当前“描写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办”。前者关乎理论,后者涉及实践,但理论落实为实践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可操作性的正确指导,那么,写作行为就势必无法进行下去。如开头所说,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描写要具体”,但如果对以后的内容没有具体化的说明或要求,那么学生就无法“写具体”:哪些内容要具体?在什么情况下具体?如何才能具体?但是,目前写作教学在为学生提供具体指导方面存在许多不足。
第一,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过于注重传统方式,比如多读、多悟、多写等。这种做法不能说没用,毕竟古时候大多数读书人都是走的这条路,也出了不少文豪,但当下的写作教学的现实和已有的研究已经证明这些方法效率极低,只适合那些有极高天赋的人。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收获的依然是茫然不知所措。
第二,教师教写作时喜好谈论一些虚头巴脑的说辞,比如“作文必须展现个性”,“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这些概念式的话语,使得写作教学越来越难以捉摸。结果,在这些正确的废话的作用下,作文课的教学低效甚至无用。
第三,有一部分老师喜欢用写作行为本身代替有效的写作指导。比如一周一篇周记,半月一篇作文,平时课堂再来一篇情景作文,大型考试之前再写一篇作文“热热身”,如此缺少指导地增强写作的训练量,好比在几乎没有进行游泳培训就把学生频繁地丢进河里。结果是,除了少数悟性极高的学生可能成为游泳高手,多数人只能学会一点“狗刨式”,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呛了几口水对水产生恐惧而终生和游泳绝缘。针对这种现象,叶圣陶先生早就对此提出批评:今日教授作文,每任儿童自由发挥,一二聪颖儿童不乏思想,多数儿童往往随意凑合,绝无秩序。教师不察儿童之能力,不行基本之练习,故有此弊。[2]
三、写作教学如何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一,细致观察。描写的具体化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意打开自己的各种感官,同时运用联想与想象,再融入个人体验。以《荷塘月色》为例,从视觉、味觉、听觉等各种角度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再由眼前的荷塘想起江南的荷塘,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
第二,少用形容词,多用具体的名词和动词。好的描写使我们对陌生的事物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感觉,而写作想要达到这个效果通常需要依靠动词和名词,而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那样多用形容词。好的描写之所以少用甚至不用形容词,是因为形容词一般带有评价的色彩,而评价必然带有概念化特征,众所周知,概念化总是与具体相冲突,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量使用形容词容易导致描写空泛并且虚假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写作中,如果我们要求学生尽量使用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就容易使得描写比较具体可感。比如,“乡村路边站着两排树”,就不如“乡村水泥路边站着两排银杏树”具体可感。
第三,拉长时间。在叙述学理论中,有“真实时间”和“叙事时间”之分。真实时间是指真实的自然时间状态,比如,一节课耗时45分钟,我们称之为“真实时间”;还有一类是“叙事时间”,也叫“文本时间”,指的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说白了就是“讲故事”所耗费的时间。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描写时,叙事时间往往远小于真实时间。但描写的实质是放慢写作叙述节奏,在叙述中停下来进行全方位的描绘,比如,描写上篮的一瞬间,可以拆分为正面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细分为神态动作心理等一系列描写,这样,叙事时间就超过真实时间,也只有如此,才能突出索要描写事物的主要特征。
由于描写的对象不同和描写所涉及的范围也极为广泛,关于描写具体的探讨难免挂一漏万。希望更多的同行能开发出有效的内容,为广大的学生提供高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美国.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章熊,章学谆,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5-6.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1-4.
龙涛,湖北省云梦黄香高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