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与孩子教育
2019-05-13唐世红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享誉全球的奇书,它记载了作者在巴学园里面的一段学习生活。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自从进了巴学园以后,小豆豆逐渐发生了巨大改变。小豆豆由以前的坏孩子逐渐变成了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那么促使小豆豆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仔细分析书中小豆豆的学习经历,你会发现小豆豆的成功转型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下面将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来分析该书中的儿童教育经验。
一、独特的学校教育
巴学园的独特教育模式是小豆豆转型的主要原因。巴学园的教育方法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特点,下面将分别从素质教育的特点(主体性、基础性、差异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巴学园的儿童教育经验。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主体性的含义。毛家瑞,孙孔懿指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是说素质教育十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也是素质教育区别其他各种教育模式的最显著和最根本的特征。”传统的教育片面强调受教育者的受动性,十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只是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受教育者完全按照教育者的要求规定去做。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缺乏长久生命力的,是我们必须改革的。
(2)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塑造完整人生,要学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必然是主动索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它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识、兴趣、爱好、特长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巴学园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依据主体性,素质教育不是把人看做物而把人看做人。不能把学生看做知识的接收器,而应看做知识的主人。”巴学园在教学过程中从多方面充分尊重孩子们主体地位。
每天孩子们可以根据当天的心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坐在一起。小豆豆第一次到巴学园教室上课就对这种座位的坐法感到特别,因为在其他学校是不可能这样的,小豆豆还真有点不敢相信。这种座位坐法充分显示出巴学园把孩子们当做成人一样看待,让孩子们享有自己的选择权。在上课的方式上,一般的学校都是按照学校早已安排好的课程表有顺序上课。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一般不准随便调课。这种上课方式时间久了就比较单调和枯燥,一点没有新鲜感,时间久了上课效率就不高。而巴学园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老师一般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课,以及每一节课所要学习的所有内容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孩子们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于是大家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出发,各忙各的。如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喜欢物理的学生点起了酒精灯……总之,每个教室里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通过这种方式,老师能够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这样老师就可以详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从而使教育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要把外界教育影响内化为儿童的身心素质必须以儿童为主体,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影响与学生主体的需要相一致而且学生对外部教育影响的内容与形式有着浓厚兴趣,表现出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自觉地进行各种智力活动。”所以为了达到这点,老师必须以一种民主开放的心态让孩子们感到温暖,让孩子们接受的方式去进行教育活动。在孩子被鼓励表达出他们自己的想法,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候,他们会感到他们被得到了尊重和认可。小豆豆第一天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没有详细询问,调查小豆豆以前的表现状况,而只是说:“好了,你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把想说的话全都说给老师听。”在长达四个小时里,小林校长非常有耐心地听小豆豆说话而且他是非常专注的倾听。有时候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小林校长这种倾听包含着对儿童的热爱和尊重。在以前的学校,小豆豆的所作所为一直是被老师批评的,这样会让小豆豆有一种被忽视,排斥的感觉。但是她和小林校长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小林校长却给小豆豆一种温暖快乐的感觉。小林校长没有把小豆豆当小孩看待而是给与他一种平等的尊重,这种聆听表达了对孩子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和认可。
“作为对应试教育的直接批判,素质教育正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以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自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这种尊重让小豆豆感到的是信任和亲近,而当小林校长赢得小豆豆的信任时,小豆豆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并且从心里面把校长看做一个可以亲近的,可以信赖的人,这个人不会为难她的。于是小豆豆希望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在以后的日子里小豆豆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大胆的和校长说,巴学园其他的孩子也是一样。最终是老师成功的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否则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在我们一次次的不耐烦和冷淡中,我们缺失了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从而也让学生对我们关闭了心扉。”
2.素质教育的基础性
(1)基础性的含义。蒋士会,唐德海指出:“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就是要为学生打下素质基础,以不变应万变,基础知识包括知识、能力、态度、情感、道德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2)打牢基础的意义。面对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只有从小夯实文化基础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才能为更进一步发展做好铺垫,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从小打牢基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巴学园是如何夯实孩子的基础。巴学园的日常教育方式就特别注重基础性,遵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如感性思维特征是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所以小林校长就特别重视这个规律,首先大力发展儿童感性思维。巴学园教室的设置用的是电车,这就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儿童对这些实物是很着迷的,每天电车的玻璃反射着清晨的阳关 闪闪发亮,孩子们坐在电车里上课就像旅游一样,上午完成了学习计划,下午就可以到田野散步,观察大自然,让儿童融入大自然中。這种具体形象的教育方法是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的,它可以让孩子积累大量的感性素材。还有就是课程的安排上也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在巴学园首先开设了儿童成长必备的门类齐全的基础课,这些课程为孩子们的继续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从后来高桥君,山内泰二取得的成就都说明了巴学园的基础教育的重要意义。
3.素质教育的差异性特点
(1)差异性的含义。文喆指出:“人与人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
(2)尊重差异性的意义。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差异性可以在教学中避免使用一刀切,同步发展的错误教育理念,为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3)巴学园是怎样做到遵循差异性特点的。在这方面巴学园最有代表性的是每天孩子们可以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上午完成学习计划,下午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支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且学校对学生的性格,特长加以引导,使其朝着自己的优势方向发展。文国珍指出:“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包括不同的认知特征、兴趣爱好、欲望要求、价值取向、创造才能等。”的确巴学园是这样做的因此在学校才常见到这样的风景: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在写作文,喜欢物理的学生在后面的位子上点起了酒精灯。这种教学方法是值得推广的,有效的,科学的。比如喜欢物理的山内泰二后来毕业于东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物理系,后来到美国留学,现在是日本有代表性的物理学家。我想他取得的成就和巴学园遵从学生的差异性特点,支持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重大的关系。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
小豆豆的成功转型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很幸运有一个真正懂她、爱她的父母。传统上大家一直认为教育儿童是学校的职责,因此许多家庭把孩子的教育完全寄托在学校。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因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也是不能忽视的。仔细分析小豆豆的父母教育方法,你会发现小豆豆的父母在日常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视情感教育,教育方法符合情感教育的特点。下面将从情感教育来分析《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家庭教育经验。
1.情感教育的含义
蒋士会和唐德海指出:“情感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情感教育包括广泛性的心理技巧训练,如人际沟通和价值澄清、情绪教育、职业教育等。狭义的情感教育以情绪和感觉教育为主,包括了解并接受自己,了解自己與他人的关系。”
2.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形成健全的人格。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用真情实感往往能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打开孩子的心扉,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情感教育方法
蒋士会和唐德海指出:“只有对学生真诚地爱,理解、尊重和信赖他们,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扉,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情感教育才能奏效。”是的,小豆豆的妈妈也是这样做的,下面就从(理解和尊重、信赖)这二方面分析小豆豆受到的情感教育。
(1)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就是要站在他人的立场,换位思考从他人角度多思考问题。蒋士会和唐德海指出:“为了更深刻理解学生,应当亲近学生,做到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父母和孩子要多交流。只有和孩子多交流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孩子。
小豆豆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对于小豆豆来说每天在巴学园都过得非常充实,在学校每天都会遇到许多新鲜事。这些新鲜事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天放学回家,小豆豆一定会对着爸爸妈妈说个不停,把所有在学校发生的事,做过的事,都告诉他们。而爸爸妈妈也非常有耐心地听着,尽管小豆豆经常说的语无伦次,乱七八糟,但是她的爸爸妈妈还是很高兴地听小豆豆说这些事。并且他们还经常问些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爸爸妈妈能够详细地了解小豆豆的学校生活,并且能够了解小豆豆学习状况。如就是因为经常和小豆豆交流,妈妈才知道小豆豆每天要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的原因,知道了什么是海的味道,什么是山的味道。小豆豆的妈妈才逐渐了解小林校长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也正是因为交流,小豆豆的父母才能知道小豆豆心里想的是什么,需要什么。父母和子女多交流才能增进感情。正是因为小豆豆父母经常这样做,所以他们一家人相处的非常融洽,小豆豆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和爸爸妈妈说我想和平时的相互交流是分不开的。小豆豆的妈妈因此才非常了解小豆豆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在妈妈心中小豆豆其实是一个好孩子,所以每次小豆豆犯错,妈妈总是能够冷静灵活处理。
儿童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已经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辱观念,所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小豆豆的妈妈做的非常出色。根据作者后来回忆,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她的妈妈才告诉她退学这件事。当时小豆豆才是一年级的学生,如果小豆豆妈妈当时对她说:“怎么搞的?被退学了,真丢人,如果再被退学就没学校要你了。”这样的话,小豆豆的自尊心一定会受到严重打击,也许她会带着沮丧,愧疚不安的心情来到巴学园。也许这件事会在小豆豆心中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伤疤,小豆豆就不能以轻松愉快地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实际上她的妈妈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什么也没说,最终小豆豆是不带任何不安来到巴学园,并在这所新学校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2)父母要信赖自己的孩子。蒋士会和唐德海指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儿童有能力学好的,相信儿童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是的,每个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受过教育以后他们是可以改进的,孩子只要努力最终是可以成才的。我想小豆豆的妈妈确实是这样想的。当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后,她没有对小豆豆放弃希望,没认为小豆豆不可成才,始终怀有信心,她为小豆豆寻找新学校而积极奔走。在巴学园小豆豆也经常犯错误,如小豆豆经常钻铁丝网把衣服弄得破碎不堪,小豆豆不听妈妈劝告,一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马上跳上去。小豆豆经常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即使这样小豆豆的妈妈也从不认为小豆豆没法教,不认为小豆豆不是个好孩子。在妈妈的心里,小豆豆经过教育一定能改好,而且小豆豆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孩子。
正是因为小豆豆妈妈对小豆豆十分信赖,所以从没有对小豆豆放弃希望。从后来的结果,证明了小豆豆的妈妈是正确的。如果小豆豆妈妈对小豆豆不怀有信心,小豆豆就有可能是另外的结局。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情可以理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有一番作为,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但是教育孩子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守儿童的成长规律。孩子刚开始时可能一再让家长失望,但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对孩子有信心,要始终信赖他们,相信孩子经过教育一定会有进步。不能因一时的失败就彻底否决了他们,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
此外,家长还应该加强与学校的联系,特别是家长与班主任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加强家庭与学校交流,可以为更好地搞好儿童教育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蒋士会,唐德海.当代教育理论前沿问题概览[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毛家瑞,孙孔懿.素质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日]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 窗边的小豆豆[M].南海出版公司.
唐世红,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