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2019-05-13庄楷玲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

庄楷玲

【摘要】本文对我校中职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利用信息化辅助英语学习情况和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探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改革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端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也悄然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成为新型广泛的教学手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职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浪潮下,中职英语教学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绩效。

一、目前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本人以所任教的学校为例,对一年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现状开展调查分析。发出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为80%。教师调查采用随机听课和访谈方式。调查问卷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学习条件和情况调查分析。从问卷结果看,虽然抽样调查的学生有68.75%来自县区,但是每一个学生都备有手机,28.13%的学生拥有两台手机,31.25%的学生家里配有电脑;其中37.5%的学生拥有手机的年限为3-4年,37.5%拥有手机达5年以上。由此可见,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工具在学生当中使用非常普遍,而且65.63%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超过4年,79.69%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多媒体教学了,可以说,学生对于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不陌生。

2.教师使用信息化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通过调研,多数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只局限在课堂的音频、视频等網络资料播放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上,较少利用校园网络课程平台。同时,调查问卷分别从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和课后自主学习两个方面反馈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超过50%的学生反映在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时候,注意力能比较集中;对于教师是否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兴趣度调查,34.38%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但是持无所谓的态度的学生占51.56%;54.69%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在教学中能比较熟练操作多媒体,但是还有43.75%认为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能力一般;在教师展示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包括语法、单词、文化背景、国外风土人情等几个方面。在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中,48.44%的学生对展示的内容最感兴趣,23.44%的学生对图片感兴趣,其次是版面设计18.75%。59.38%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信息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可以扩大知识面。但是认为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有些教学内容不够生动详细,个别老师只是将电脑作为板书的工具,手段较为单一;二是字体较小,看不清楚;还有内容过多、信息量过大;教师播放速度太快等问题。

虽然学生课外上网时间较长,3-4小时占25.56%、4-5小时占28.13%、6小时以上34.38%,但是多数时间花在聊天、玩游戏、看电影上,只有6.25%的学生主要把用在学习、查资料。在课前预习方面,经常预习的学生只有4.69%,有时会预习的是31.25%,可见学生在课前预习方面的自觉性较弱。在利用互联网开展的英语学习活动方面,学生多数是观看视听资源和搜索资料,因为互联网上资源丰富,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方便快捷。但是在查阅大量资料时,学生容易走马观花地浏览,随便选择一些相关信息。21.88%的学生经常会,65.63%有时会点击与学习不相关的链接。学生认为收听英语新闻及观看英语影片可以帮助自己提高英语听力,扩大知识面,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素材,花费很多时间。同时,在浏览英语学习网站时,学生表示阅读速度较慢,容易视觉疲劳,下线之后记不住所看的东西。下线之后,学习效果不太明显,只有37.5%的学生认为了解到有用的英语知识。

3.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76.56%的学生比较喜欢教师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超过80%的学生表示愿意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英语、提高英语,96.88%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对于英语学习有帮助,如阅读、听力、口语、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但是在网络英语自主学习过程,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比如英语句型词汇方面、推荐优秀的学习资源、筛选有用的英语素材等。可见,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还是有很大的需求,只是自身自控力较差,自学能力较弱,没有完善的学习渠道和资源,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帮助与指导。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信息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传承,汲取多种学习理论,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一种主动构建的动态过程,指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自身知识基础,建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传递实现,而是通过不同维度的意义建构而生成的。只有生成的知识才能在能力形成中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来完成自身知识意义的构建,形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学习、探索的场所。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丰富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以媒体环境作为学习认知的工具,利用各种平台、工具与信息资源来达到学习目标,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搭好“脚手架”,发挥指导作业,帮助学生建构自己,不断形成新的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互动交流中,为学生提供外部支持。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支架”,习得方法能力,从而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我们进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信息化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策略建议

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设计。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我们应辨证看待并利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利剑”,结合我校学生学习条件和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要适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信息化技术确实具有很多优势,特别是和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结合时,教师在某些教学活动方面比较容易实现教学目标。但是,信息化技术不是简单地指课堂多媒体展示,而是应该与课前、课堂、课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应该将深入研究,努力将信息化技术拓展为建构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励工具和学生认知习得的工具,将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进行重构、整合、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并不是所有教学设计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一无是处,信息技术也不是万金油。我们既要看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劣势,也要意识信息技术的局限性。信息化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用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无法跨越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握好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技术的优劣势,结合教学需要,各取其所长,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扩展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改革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用对教学方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率显得非常重要。

2.教师需搭好“脚手架”,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一是中职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围绕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兴趣倾向,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置适当的情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较为模糊的知识点转变成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使之直观化、生动化,便于学生容易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之更加投入课堂学习。

二是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提供更多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情境和资源,支撑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英语相对其它学科有一些特殊性,特别是在一些英语听说方面训练方面,课堂时间有限,教师难以一对一地辅导学生。通过学习软件,采用视听说一体的模式,学生课后进行预习、语音模仿、纠正、温故,加大听说训练密度,教师线上答疑解惑、评价效果。互联网虽然有海量的学习资源,但是学生筛选有效资源的能力比较有限,自控力较差,自学能力低,这就需要教师搭建好网络学习平台,将知识点作转化为数字化资源,设计任务清单,精选或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能力、贴近课程学习内容的素材,如微课视频等。

3.教学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运用现代教学理念,探究“做中学”。 教育的意义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帮助学生习得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关键能力。信息化教学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接受、消化信息的能力,增加信息储备量,扩宽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学生不单单能学到英语知识,更能增强沟通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題能力。锻炼学生的能力比单纯地传授英语知识更重要。比起知识,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更多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育的意义是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由于中职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如果要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设计有梯度,有渐进性的学习内容,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按照各自不同的步调,通过老师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预习,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间的讨论,提出问题、困惑,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从旁指导辅助。课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和任务。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在互联网不断温习教学资源,与教师、同学线上沟通,完成教师设定的不同等级的能力测试。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中职英语教学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结合社会现实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总结和修正,这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79.

[2]王梁百合.探讨中职英语课堂与信息化教学新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8,34.

[3]曾伟平.对信息技术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辨证思考[J].科教导刊,2010,10(中).

[4]朱婷.现代教育技术在中职英语情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职英语信息化教学
浅谈“互联网+中职英语教学”革新的影响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渗透专业元素,提高职业能力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