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民俗艺术传播

2019-05-13赵然

艺术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动画电影

赵然

摘 要:当今时代多种文化思潮涌现,多元文化交互融合,伴随视频技术、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和数字技術的发展,皮影艺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原始与科技、本土与外来等矛盾,其吸收、转化、传播、传承等问题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分析皮影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类别及其造型和叙事特点,结合皮影艺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案例,总结出皮影艺术可以借助动画电影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其传播效果、克服保护和传承的困境,其理论结果为我国皮影文化传承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皮影艺术 动画电影 多元文化

文化发展是动态的,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动态的,同时文化艺术还肩负着反映民族历史、社会生活、美好愿景等作用。回顾历史,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都是吸收、融合、创新外来文化并形成本民族文化特征。中外众多历史文献表明,皮影艺术(Shadow Play或Shadow Puppetry)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光”、“影”元素与本民族绘画、雕刻、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体,且传播时间和范围极广。在现代电影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诞生前,皮影艺术因其表演特征,在民间文艺传播及大众娱乐领域起到过重要作用。

在多元文化和科技日新月异进步的今天,全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如何发挥皮影介质特色及传承的问题,全球很多国家都把皮影艺术作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建立皮影艺术博物馆等用于留存和展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皮影艺术,但其始终面临诸如制作工艺复杂、材质保存困难、内容固化、继承者稀少、观众审美需求升级等问题。如果想有效传承这一艺术形式也必须从三维立体的角度去看,纵向上融合时代科技和社会元素,横向上处理本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另一个横向上处理本民族与他民族文化的矛盾,皮影艺术和动画电影的结合可能是一个切入点,但这种联姻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模拟,而必须是在深深扎根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同时吸收先进技术时代和外来优秀文化,滋养出新芽,这一过程是动态的、艰难的、意义重大的。

一、皮影艺术在动画电影中案例分析

皮影艺术与电影艺术具有不解之缘,全球很多学者认为电影技术的发明是借鉴皮影艺术的,而皮影的演绎形式抽象、活泼生动,很早就受到众多电影导演的重视,其传统性和亲民性成为导演和观众之间快速沟通的有效方式。1926年在中国物质技术资源极度贫乏的条件下,万氏兄弟创作的《大闹画室》破壳而出,这部动画被中国动画界公认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万氏兄弟在回忆当初的创作经历时,谈到儿时在夫子庙前观看皮影表演①,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观赏情绪使他们非常着迷和激动,从而萌发创作中国动画的理想。皮影艺术与电影艺术的结合不仅在技术层面,在内容层面也有很多交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改编原著加入了“皮影元素”,暗示在人在宿命的操纵下“人如玩偶”的深刻意向,这种意向对电影作品中民俗文艺的表达注入了一种新的活力和多元文化融合的启发。2006年土耳其导演Ezel Akay(莱文特·哈萨克)根据本国传统皮影艺术中传奇角色Karagz(黑眼睛)和Hacivat(哈吉瓦)改编成真人电影《Hacivat Karagz neden ldürüldü》,这是一部皮影故事通过现代电影技术演绎的尝试,在Internet Movie Database(互联网电影资料库,简称IMDb)上也获得了7.5分以上的评价;2011年印度导演Bapu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改编电影《Sri Rama Rajyam》(《罗摩王朝》后篇),在乡村场景设计、宫殿场景设计和人物角色服饰设计中结合印度皮影剧目“Ramayana”中的大量装饰元素,并通过三维动画和电影特效等方式表现角色的品德和神性,场面恢弘壮观,宫殿华丽炫目,十分震撼。美国的动画电影从发生就定位于商业电影并发展非常迅速,赢取了大量的商业价值,同时成为文化传播有力工具,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商业动画电影积极吸取“域外元素”,积极借鉴改编他国的故事传说、传统元素为己用,1998年美国迪斯尼推出二维动画电影《花木兰》,取材中国《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辞》,是一首在中国流传至今的民歌叙事诗,描写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忠”“孝”勇护国英雄故事,但是在迪斯尼版的《花木兰》中更强调了冲破束缚,追求自由的个性,这里面展现了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其中花木兰的造型汲取到三维动画《功夫熊猫》的上映,美国商业动画电影充分吸收中国民俗文化元素,其叙事风格也不在于记录现实而在于打造传奇,很多动画电影中不约而同的借助皮影艺术对民族、民俗、传说进行演绎并显示了叙事魅力。

动画电影拥有自身的特性,在中国它也被称作美术电影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动画电影大师虞哲光运用皮影戏和剪纸片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一种新的形式—中国剪纸片动画电影诞生了,剪纸片是借鉴皮影、剪纸、窗花等民间艺术发展而成的一种美术片。③1958年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诞生,中国动画电影金牌编剧包蕾先生在反复研读中国传统四大名著《西游记》之后,受生活中邻居小孩吃饼干的小趣事激发创作灵感,最终在万古蟾导演带领下,这部结合皮影剪纸和中国民乐二胡等元素,妙趣横生诙谐幽默又富有哲理的民族艺术风格的动画影片获得成功。

2006年中国深圳环球数码公司创作的《桃花源记》(图1)中角色和近景应用皮影元素和远景应用水墨元素相结合,取材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通过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模拟水墨、皮影元素,模拟皮影人物转身、跪拜等动作表现逼真,开拓了中国民族元素与电脑技术结合的新思路。

2010年由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打造纪录片《嵩山秘籍》(图2所示),讲述了嵩山文化发展历程,其中最精彩的片段例如帝王争河南、武则天秘史等情节,也是现代电脑三维动画技术演绎,动画角色采用中国滦州皮影造型,配以河南戏曲伴奏,地方方言解说,用妙趣横生,获得观众的喜爱。2011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CCTV3的《快乐驿站》的“剪影中国”系列搞笑动画短片中,用二维Flash动画技术模拟中国皮影元素演绎中国杰出相生艺术家侯宝林老先生的《武松打虎》、《关公战秦琼》等经典相声片段,轻松幽默、民族风味浓厚,重构了传统皮影角色的造型,进行萌化头身比1:1处理,最终播出效果良好,满足了中国各个年龄层的文化娱乐视听需求。

2011年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系列第二部电影中,片头片尾皆用皮影元素,片头先是用皮影演绎梦工厂的经典片头动画,然后通过皮影艺术引出妖娆傲娇的孔雀王子“Lord Shen”与呆萌熊猫之间的矛盾冲突,解构了中国“太极”的深邃玄妙,把熊猫的黑白肤色和“太极”进行转化,重构了“图与物”的联系。整个情节美轮美奂,从建筑、角色、装饰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充分显示了对中国皮影形式的研究,片尾以皮影元素构筑动画场景分镜头的形式表现角色的日常生活,通过皮影元素演绎电影中的花絮部分,艺术与现实水乳交融,虚实相间更有种真实感,这种艺术形式能够使电影迅速拉近和本土观众的距离,同时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解构与重构的过程。

通过皮影元素展现电影情节片段的还有2010年上映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部)中《三兄弟的传说》片段,这一插曲讲述了三个死亡圣器老魔杖(the Elder Wand),复活石(the Resurrection Stone)和隐形斗篷(the Cloak of Invisibility)的来源及威力,谁能拥有这三个死亡圣器谁就是死神的主人,并能够战胜伏地魔,也同时阐明暗喻虽然每个人都对生命充满向往,但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片段通过三维技术中创建了皮影角色,并借助三维软件中粒子系统模拟柔体布料、流体水墨,最终Nuke软件合成,这样角色挥手之间又有水墨的飘逸,神秘玄妙,也有皮影扑朔迷离的光影效果,同时皮影造型弱化人物的面部和身体的细节,对身体的比例进行夸张,死神的造型和《鬼妈妈》中的“鬼妈妈”蜘蛛女巫变身后造型相似,这是皮影元素转化成叙事符号又一力作,作为片段能快速让观众理解情节,与整个影片的魔幻意境完美结合,往借助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信仰等反映原始生存状态和心态的诸多元素,来反衬现代人的生存境遇④。

2011年美国致力于裸眼增强现实的Magic Leap公司成立,2015年这家公司发布一个鲸鱼在体育馆中跃出水面的短片,该短片直接将三维立体图像投射到人的眼中,震惊四座,这部动画短片在技术上预示着裸眼3D动画电影的时代拉开序幕。伴随时代发展,动画电影与电影之间的界限已经日益模糊,从动画电影的定义来说:是指以动画为载体而呈现的影像⑤。从动画的原理来说,凡是动态的、采用逐帧播放的连续画面,都是动画;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说,以角色造型、场景造型为基础,运用现代电影、电视技术进行叙事的艺术风格既是动画。但目前关于皮影艺术与动画电影相比其他艺术融合还是非常之少,大部分停留在各自领域艺术形式的研究,伴随着世界百年电影的发展,动画电影经历了实验动画、黑白动画、有声动画、彩色动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四维动画、特效动画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交互动画及未来的裸眼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动画的历程和趋势,皮影艺术应该搭乘动画电影的发展平台,相互借鉴和融合创新。

二、皮影艺术传播状况及趋势展望

中国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他的散文中就曾提出过“童心说”,既是真心,对人、物、自然的真心才是文学艺术得以成立的依据,“全球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也将不仅限于寓教于乐,而是成人和儿童心灵世界的平面化⑥表达。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皮影元素和动画电影的发展都是动态的,结合本民族的古今发展状况,结合当今社会的风貌,结合现代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符号,这三个结合是三维一体传承文化的基本规则。

当下世界各国在传承民族艺术的道路上都不遗余力,积极探索、尝试和创新:从1965年,中国彭泽科等表演艺术家的作品《龟与鹤》在罗马尼亚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木偶节上获“最佳演出奖”,中国文化的发展虽有断层,但当今我们已经意识到皮影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始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部分,新世纪在中国高等院校动画专业中,很多高校把民族文化认同感融入教学中,这也是解决文化与时代融合的手段之一;国内的动画导演经过十几年的卧薪尝胆,延续老一代动画电影艺术家民族风格探索之路,不一味地抄袭模仿欧美、日本动画,但能正确汲取他们的优秀元素,2006年中国西南民族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大学生皮影协会⑦,并与中国皮影博物馆合作,组织汇报演出等。实验性的皮影艺术动画短片有2007年南京国际数码博览会优秀奖作品《三英战吕布》、2008年中国西部大学生动漫节优秀奖作品《白蛇传》等,将文化资源转化成市场资源,只有这样传统艺术才能在缺少政府大力支持的情况下,继续传承下去。皮影元素在动画影片中的应用和其他民族元素相同,要更多注重内涵性建设,即创作者和电影剧本的编辑人员从深度去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否则对皮影元素的肤浅的运用变成对皮影元素的简单堆砌,只停留于头饰、服饰、场景设计等各种装饰风格的追逐,最终很难和观众之间实现共鸣,必然引起票房败北。大数据时代,随着通信技术的应用,皮影艺术也可以随着同步发展,土耳其Emrah Kavak公司开发的APP应用“Karagz ve Hacivat”将Karagz和Hacivat等皮影角色融入移动教育APP应用中,这种面向青少年的皮影艺术熏陶和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对全球用户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播也给其他民族的皮影艺术继承给予启发

新世纪进入“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时代,“文化立国”的理念已经深入国家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对本民族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是传承与传播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乃至国家形象符号的刚性需求。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表现,有着不同层次的表现,创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相当关键⑧。2014年3月中国两会召开,“传统文化如何升华”成为热议话题,由此而引发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2015年,更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各县市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等。综合来说,文化多元思潮涌现、数字化发展的今天,皮影艺术与动画电影的结合是多元文化艺术的联姻和类型的挖掘,不是单纯靠动画电影技术照搬模拟皮影艺术,而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拓宽皮影艺术的传播和传承方式,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皮影文件数据的保存和信息统计,形成虚拟的数字博物馆,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结合动画技术,演艺方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当然这种结合必须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深入研读和理解基础上的。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即“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总而言之,皮影戏的发展在如今视觉奇观的时代稍显古朴,当人们已经享受过视觉的饕餮盛宴之后,如何能够再被皮影这种艺术形式所吸引,而皮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就这样流失掉也非常可惜,因此皮影藝术要结合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加入现代题材和现代角色,同时故事结构简洁又富有趣味,能适应不同的时代。

注释:

①鲍济贵.中国动画电影通史[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总社,2010(8).

②冯宪光.周才庶: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场域解读——以国产动画片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1).

③李保传.束霞平:中国动画电影大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④廖海波.影视民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6.

⑤侯小锋,周莉.视觉符号本土化的中国动画电影意象审美[J].新闻界,2011(4).

⑥戴云武.邱昌员:从《大圣归来》谈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趋势[J].当代电视,2015(10).

⑦刘葵,刘琥.周舟:传统皮影艺术与现代动漫艺术研究[J].新闻界,2009(4).

⑧张苇.浅析动画电影创作中民族文化题材的表现[J].当代电影,2015(6).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创意素描,创造新意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中日动画电影产业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