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赛事的“常态化”思路与策略
2019-05-13王东
王东
摘 要:学校体育,应该是淡化强者优先,强调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环境、教學考核与评价的同时,促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意志品质、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人际交往等。学校体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下一代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也在于如何体面且有尊严地输。培养这种积极面对生活的状态和价值观的最佳途径,就是提供适合全体学生的常态化、优质化、普及化的赛事活动。
关键词:比赛日;常态化;学校体育;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9.02.015
1 体育赛事“常态化”思路的缘起
1.1 校园体育赛事开展的不确定性
每年的学校工作计划中体育赛事是不可或缺的,但能够像“校运会”那样将时间相对固定且基本能在安排的时间段中完成的不多。那些规模相对较小一些的年级赛事,常常是“计划不如变化”,多采用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1.2 对体育育人功能认识的局限性
在很多人眼中,体育运动是娱乐和健身,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价值。体育教育,尤其是学校体育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养成教育,应该是淡化强者优先,强调在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考核与评价的同时,促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意志品质、规则意识、合作意识、人际交往等的育人过程。
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在力求让每一位儿童在体育活动中获益的力量促使下,让学校的体育赛事拥有相对固定的时间、稳定而规范的组织团队,从而逐步实现赛事的“常态化”思路,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并逐渐清晰。
2 “常态化”体育赛事的预选内容
反思和总结从教25年来组织过的校园赛事(之前在场地很小的学校任教,现在场地宽敞的学校任教),总结如下:
1.年级足球联赛(四、五年级上学期,二、三年级下学期)。
2.年级篮球联赛(一至三年级进行单项比赛,四至六年级进行半场或全程联赛)。
3.年级羽毛球联赛(四至六年级进行比赛)。
4.游泳比赛(三、四年级结合游泳课程教学,放在比赛日进行比赛)。
5.各年级田径联赛(单项比赛,循环选拔校田径运动员,建立运动员资料库)。
6.民族传统赛事:跳绳(短绳、长绳)、踢毽、长跑等项目。
7.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定时跳人羊、定时投篮、定距离运球等团体趣味比赛。
8.各年级趣味运动会、亲子运动会、各年级主题大单元活动(体育部分)。
3 体育赛事“常态化”的实施策略
3.1 设定比赛时间,形成周周都有赛事
将每周五定为“体育比赛日”,在不影响日常课务的同时,体育老师尽量将周五上午的体育课自行调整到周一到周四完成(与班主任或其他课任老师协调)。结合每周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第一课进行学科内的教学总结、教研讨论、当日或下周比赛活动的组织、裁判要求及安排。利用大课间活动(半小时)及第二课(四十分钟)举行本周的比赛。
3.2 固定裁判队伍,搭建抱团学习平台
在大部分或全体老师安排好周五上午的课务后,不管进行哪项体育赛事,基本上是全学科联动的、全员参与的。这样有利于大家在相对固定的、较长时间的赛事活动过程中一起学习赛事编排、赛事组织、赛事裁判等实际运用技能,并实行“循环分组轮换”式的分工合作。
3.3 形成“比赛日”概念,实现赛事的“常态化”
一旦体育比赛的时间固定了,裁判员队伍固定了,体育学科就可以按照之前制定的赛事计划,逐步开展各个年级的各项比赛,并且可以与各个年级的主题性大单元活动(体育模块)、“庆三八”亲子运动会、“迎新年”趣味运动会等相结合,就不会像以往那样,元旦有活动任务,还要费力地思考什么时间搞活动,设置因为学校其它活动的繁多,而被动地凑时间来草草完成。在经过了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循环之后,在学生和老师的脑海里,周五“比赛日”会渗入记忆,形成周周有比赛的概念,逐步实现校园赛事的“常态化”。
4 践行体育赛事“常态化”的几点考虑
4.1 交错安排,实现一个学年,六级欢动
考虑到高年级的期末考试因素,在学期期初应尽量安排高年级的赛事。上半学期是九月开始,天气较暖,适合开展高年级的球类、中年级的游泳比赛(我校有体育馆、游泳池,一般在天气较热的时段在三、四年级开展游泳教学课程,下学期也是如此。)。随着气温的温和,中低年级的球类、各年级的田径单项比赛、趣味运动会(各年级的主题活动)等相继开展;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变冷,传统的冬季锻炼活动就可以组织起来。而在下半学期,气温由低到高,仍然是从高年级开始合理进行安排。
4.2 分场分类,实现多项同比,多点开花
值得指出的是,文章及表格中提及的球类联赛,除了一、二年级安排在周五的比赛日进行,三至六年级的建议安排在下午第三课进行。具体方法是:周一、周二、周四、周五(周三下午全校开会)下午的第三课,安排三至六年级的足球、篮球、羽毛球联赛,有课的老师照常上课,没有课的老师参与组织和裁判工作。这样,足球、篮球、羽毛球赛事就有了固定的比赛时间,有利于联赛的组织和推进,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体育赛事活动的品质。而且,只要场地条件允许,多项赛事可以同时开始,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赛事活动中,同时,班主任也能通过各种联赛加强对班级的管理。所有的赛事成绩如田径黄金单项比赛、吉尼斯纪录(个人单项、团体总分前三名、联赛成绩),最终都将张榜公布(电子屏幕、板报上墙),让全校师生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各项赛事的比赛结果,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逐步形成学校体育比赛常态化和特色化。
4.3 统筹自调,实现灵活机动,价值凸显
无论是周五(或者是每周选定的其它任何一天)、还是每天下午的第三课(周三的政治学习空出),所有的课务采取自行调课与教学处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凡涉及到空课老师参与赛事组织、裁判的,都记入代课课时。在试行一个学期之后,如果体育老师的课务较多,学校应及时增加体育老师的数量,以相对减轻体育老师的课务负担,这样能让老师们以更好的状态去组织赛事活动。并且,学校应尽可能地在代课津贴、训练补助、年终绩效中,相应地提高老师的待遇水平,以体现老师们辛勤劳动的价值。
4.4 沟通协作,实现班班团结,聚力发展
校园任何赛事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班主任以及配班老师的通力合作。因此,体育学科应联合德育处,期初召开班主任会议,将本学期设计的所有赛事安排告知和提醒班主任,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另外,要以宏大的表彰仪式,表扬和奖励在各项赛事中取得好成绩的班集体,大力勉励进步较大的班集体,以激发班主任带领学生参与赛事的热情。同时,充分利用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带动和促进班集体凝聚力的建设。
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在踏实工作的同时,及时、积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状态,反思学生的学习状态,反思一切的教学和活动效果!我们要常常思考:儿童喜欢怎样的体育活动?儿童需要怎样的体育活动?我们要努力立足儿童的视角,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年级活动中、单项比赛中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力求让更多的儿童都有在活动或竞赛中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体育课堂、体育竞赛成为儿童舒展身躯的舞台,真正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笔者在南京市金陵小学考察学习时,看到“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标语,那一刻,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回想我们崇川学校,“向上向善”的办学理念,其目标也是培养世界儿童。而我们体育学科,也正行走在这条越走越宽广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