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通皋大道工程初步设计
2019-05-13齐庆祥
齐庆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74)
1 项目研究背景
如皋市是江苏省南通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位置,西距南京230 km,南距上海180 km。2014年,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其目标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立体交通走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为响应国家战略,促进城市发展的“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交通转型”,同时也为了完善区域路网,深化区域互联互通,如皋市政府决定建设连接南通市的通皋大道工程。图1为工程地理位置图。
2 工程概况
通皋大道位于如皋市中东部地区,沿线分别经过如皋市高新区、下原镇、九华镇和通州区平湖镇,整体路线呈南北走向。本次初步设计标段为如皋市九华段,桩号范围为K15+235.04~K22+024.5,道路工程路线起点顺接北段,向南跨越白李河、群力河、大寨河、龙舌河,上跨龙舌线、龙新线,上跨规划锡通高速后进入通州区,终点顺接通州段。该项目通皋大道工程初步设计为如皋市九华镇段,路线全长约为7 km。
3 道路功能定位
依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南通市将构建“一主三副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通皋大道作为城市快速路,正好位于“三副”中的“如皋—海安”城镇群发展轴带上,路线向南进入南通滨江新区、通州平湖镇区的北部地区,建设后可加强如皋和南通的纵向联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4 交通量预测
该项目建成后主要连接了南通快速路网南通客运西站及过江通道。根据“四阶段”交通量预测方法,各路段预测交通量见表1,车型比例预测结果见表2。
由表1和表2中的相关数据可知,2038年平均断面流量为6 378 pcu/h。
根据《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1]中的相关要求,快速路设计应采用三级服务水平,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见表3。
表1项目路各断面交通量预测表 pcu/d
表2 交通量车型比例预测结果
表3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最大服务交通量表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计算对应交通量所需的单向车道见表4。
表4 项目路各断面单向车道计算表
该项目按照相应服务水平,所需车道数为4车道。从近期的交通量预测来看,双向4车道基本能满足要求,但随着区域的发展,远期交通量目前还不可准确估量,交通量的增长率也可能远远超过近期水平,因此推荐项目主断面宽度按照双向6车道考虑布设,道路外侧车道可作为紧急停车带。项目路的主要功能是城市之间的快速路,路线宜尽量选择较高的设计速度,因此如皋主路设计速度采用100 km/h,终点与通州衔接段设计速度采用80 km/h。
5 道路工程设计
5.1 道路横断面设置
根据对该项目功能定位的分析,道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大、中、小型客车,全线禁止货车通行。结合通州段断面布置,主路车道采用3.5 m宽,外侧两个车道采用3.75 m宽。该项目近期不考虑设置辅路,道路预留控制宽度为90 m,远期设置辅路采用双侧设置。道路近期横断面布置为:2×30.5 m绿化带+2×12 m主路+5 m中分带=90 m(见图2);道路远期横断面布置为:2×5 m绿化带+2×7.5 m辅道+2×18 m侧分带+2×12 m主路+5 m中分带 =90 m(见图 3)。
图2道路近期标准横断面图(单位:m)
图3 道路远期标准横断面图(单位:m)
5.2 道路路线设计
项目整体路线起点顺接已建海阳南路与老丁磨线交叉口,距老G204东侧约2.6 km向南前行,走向基本平行老G204,紧邻司马港和新建河交叉口东侧跨越司马港(Ⅷ级航道)、新建河后,在下原镇利园山庄东侧约330 m、花园老街区转盘西侧约600 m设置跨线桥主线上跨X314林吴线,向南跨越跃进河(等外级航道)后,在山珀小学东约200 m设置跨线主桥上跨X303蒲黄线,距下驾原路东侧约300 m沿下驾原路向南前行,从老李桥接区东侧430 m左右向南跨越白李河(等外级航道)进入九华镇范围,在龙舌河东侧约1 km处设置跨线桥主线上跨龙舌线,然后向南约1.3 km进入通州区平潮镇,在如皋境内上跨锡通高速后顺接通州段。
本次初步设计标段路线起点跨越白李河,顺接通皋大道下原段,避让沿线拆迁,路线向南分别跨越群力河、大寨河、龙舌河,上跨龙舌线、龙新线后,在终点上跨规划锡通高速后进入通州平潮境内顺接通州段。本段路线全长约7 km。
5.3 纵断面设计
考虑到沿线居民的出行方便,沿线通道尽量下穿。本段主路全线共设竖曲线22个,匝道全长约2 km,共设竖曲线8个。主路扣除大桥部分路基平均填土约2.2 m,通道处平均下挖约50 cm。
5.4 路线交叉设计
该项目为城市快速路,道路等级高,与同等级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交叉需要进行交通流转换时应采用全互通的形式。本次设计在龙舌线交叉处设置互通式立交,在与龙新线、锡通高速以及其他农村公路交叉处采用分离式交叉。本次初步设计沿线交叉见表5。
表5初步设计沿线交叉
5.4.1 跨龙舌线互通立交设计
目前已建成的城市快速路和公路大量使用的是菱形立交布置。其优点是能保证主线直行车辆快速通畅,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短等。本次初步设计推荐采用主线上跨龙舌线,双侧设置菱形匝道的互通形式(见图4、图5).
图4 菱形互通平面布置效果图
图5主线上跨龙舌线平面示意图
5.4.2 分离式立交设计
该项目在龙新线、锡通高速公路处采用主线上跨,在K15+678.25与农村公路交叉时采用支线上跨,其余与农村公路交叉的地方,设置被交道路下穿通道或利用桥孔下穿。
5.5 路基路面设计
根据初步地勘报告,该项目场地稳定,无不良地质作用,对全线20 m范围内的饱和粉土、粉砂进行液化判别,判别结果为轻微液化。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3]附录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附录《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的相关要求,该项目所属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南部如皋区域等于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5.5.1 路基设计
该项目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地表起伏甚微,高程一般在4.0 m左右。水网密布是其显著特征。对于主路路堤边坡高度小于等于路面结构厚度+1 m的路段,清耕后开挖至路床以下100 cm,翻拌、碾压20 cm 6%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0%;其上填筑一层20 cm 6%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4%;路床下层40 cm采用6%石灰土填筑,路床上层40 cm采用8%石灰土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6%。对于主路路堤边坡高度大于路面结构厚度+1 m的路段,清耕后翻拌、碾压20 cm 6%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0%;其上填筑一层20 cm 6%石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3%;填筑路基中部填料至下路床底,压实度不小于94%,路床下层40 cm采用6%石灰土填筑,路床上层40 cm采用8%石灰土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6%。
5.5.2 路面设计
经相关比选论证,该项目路面结构为:底基层为20 cm水泥石灰土,基层为36 cm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4 cm改性细粒式沥青混凝土(SUP-13)+8 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SUP-20)。
5.6 排水设计
该项目路基综合排水设计,从保证路基稳定、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影响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及环境的特殊要求,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行了系统设计。近期通过设置路侧排水沟以及线外涵洞、急流槽等连通排水沟,以确保排水顺畅、路基稳定。
考虑到本地区土质特性,在路面边缘设置收水带,减缓路面水对土路肩的冲刷。收水带中间低,两侧与道路边缘齐平,在雨量较多的时候,自然溢流至外侧绿化带。为避免收水带内积水,每隔50 m在纵断面最低点处设置集水井,通过PVC塑料管将收水带内积水排至绿化带外侧(见图6)。
图6 排水设计示意图
5.7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该项目为一条景观大道,途经如皋市。如皋市具有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设计时在注重绿色、生态理念的同时,应将独具特色的江海文化融入到全线的景观设计中,使工程建设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做到路景相容,将通皋大道打造成一条高品质的生态、文化廊道。
中分带的景观设计主要优化省内成熟方案,选择能够满足调节视觉疲劳的防眩树种。地表绿化方面,从美化路容和改善小气候出发,满铺镶边灌木,使地表得以有效覆盖,防止土层污染地面,增强美化效果;路侧绿化方面,通过配置不同的低矮常绿灌木组团,丰富植物季相景观,大乔木成组序列布置,视线通透,驾乘人员可欣赏到美好的路外景观。
6 结 语
目前,如皋城区至南通沪通枢纽的主要南北向通道有沈海高速公路、G204和老G204,最快通行时间都在1 h左右。沈海高速需要从如皋城区向东部绕行,且高速通行增加了群众出行成本;G204在如皋城区西侧,距城区较远,主要承担大部分的过境交通;老204目前道路两侧集镇化严重,通行效率低,行车安全性差。在这一背景下打通如皋主城区进入南通地区的通皋大道,对融入南通快速路网,融入苏南,融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落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