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壮”起来 使精神文明“美”起来
2019-05-13朱林梁美玉
朱林 梁美玉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关工委在参与建设壮美广西的过程中,在各中小学校打造了一个个关心下一代工作民族特色品牌,使民族文化“壮”起来、精神文明“美”起来,精神文明建设充满生机活力。
让民族文化“壮”起来
百色市各级关工委为了让民族文化“壮”起来,在打造文化精品上狠下功夫,尤其是边境一线中小学校普遍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民族特色品牌。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展示活动
田林县潞城中心小学师生跳竹竿舞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传承民族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为特色,传承隆林山歌、八音坐唱和踩风车等3个自治区级非特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让师生不断提升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学校大门左侧矗立着壮族三大铜鼓,寓意三小学校、教师、学生;右侧高悬三本巨书分别是“心灵之本”“无字之书”“有字之书”。学校用313个旧石磨砌成33米长的石磨长墙,并在墙壁前边建起水轮和泉眼,寓意磨砺人生、培养人才。学校通过推进“九个一”创建活动,助推民族文化传承。“九个一”即改造一批公共场所、添置一套齐备的教学设施、完善一系列乡土教材、开设一系列“民族民间文化”社会活动、策划组织开展一系列文艺活动、传承壮族踩风车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一座民族标志性建筑、制作一系列校园微电影、建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学生社团有壮族山歌队、民族舞蹈社团、壮族八音坐唱社团、曲艺社团、壮戏社团等16个。国家教育部和自治区文化厅分别授予该校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隆林壮族山歌)传承基地。
隆林各族自治县常么小学是一所苗族小学。学校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民族文化气息,苗族月琴曲《过山打鸟》《一杯酒两杯茶》《隆林簸金坳苗族》《跳月》《秀才歌》《苗族芦笙舞》等内容在围墙上、走廊边和功能室里随处可见。田林县潞城中心小学是一所瑶族学校。每到大课间操时全校师生身着民族服装,列队做瑶族武术操,奏瑶族武术曲,分列丢瑶族沙包和壮族抛绣球,跳壮族竹竿舞等,场面非常热烈。西林县的那劳小学、民族中学,凌云县的览金瑶族小学、民族初中,右江区汪甸瑶族乡民族中学等,亦充分体现民族鲜明特色品牌。
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三小学和乐业县新化镇中心校两所学校建有民族文化陈列馆。农业耕种工具、农产品加工工具、纺织工具、渔猎工具、民族乐器、民族服饰等应有尽有,其规模之大、陈列品种之多,物件经历年代之久,不亚于一些县级博物馆。
使精神文明“美”起来
百色市各级关工委在打造民族特色品牌的同时,努力让精神文明“美”起来,积极引导青少年从弘扬传统家庭美德做起,用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勤劳善良、邻里守望等好品行浸润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做人信条和生活习惯。
充分发挥广大五老言传身教的作用,鼓励他们带头搞好家庭建设,带头亮家风、讲家教,带头立家训、定家规,用他们的丰富阅历、品格风范以及亲情优势、威望优势,引导家长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开展好家教,传承好家规,涵养好家风,在弘扬良好家教家风的舞台上积极展示五老作为。
在实践中结合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民族文化的精华得以积淀,校园传统文化特色品牌不断形成。右江区汪甸民族中学是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一训三风”、名人名言、优秀传统文化长廊、花草树木名称标记、橱窗板报、影视广播等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实现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优良传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等宣传教育的全覆盖。田阳县头塘中心小学把壮族舞狮文化引入校团,成立学校少年舞狮队,开展各种扣人心弦的表演,打造成学校少年宫的特色品牌项目。田东县关工委大力开展传统道德、文明礼仪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编印职场礼仪、家庭礼仪、传统美德等内容的文字材料,作为各中小学的一项教学内容。平果县各个学校结合实际,继续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爱·感恩·孝顺”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德保县第三初级中学编写《新三字经》并将其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浓厚的校园特色文化环境。靖西市新靖镇中心小学是创办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近年来着力创建优雅校园、塑儒雅教师、育文雅学生,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根基壮起来,枝叶旺起来,花儿红起来。那坡县历来出歌手,县关工委和县文体广电局抓好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发展工作,组织开展“尼的呀”山歌和优秀戏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青少年民族歌手和地方优秀戏剧演员,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德保县足荣小学、中学利用学校围墙、教室外墙,以图片和文字形成弘扬国学文化精髓,以从足荣中学走出去的科学家、教授为榜样,激励学生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