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与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
2019-05-11乔雪
乔雪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可见,全面从严治党依然面临着严峻的任务,要求我们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正风肃纪,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继续传承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
一、何谓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就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精神,是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过往理论和思想的不足并及时自我纠正、自我反思的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秉持着这种精神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它是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来源。它首先集中表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世界观的认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三个方面。
在对哲学世界观的认识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创立了唯物史观。他们早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黑格尔哲学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博士论文当中包含有深刻的无神论思想,并强调人的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表明他开始反思黑格尔哲学。
在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上,马克思、恩格斯在“两个必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强调资本主义还有扩张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研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于1848年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但是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由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估计不足,导致他对革命形势作出错误判断,认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即将在欧洲主要国家实现,但事实上迎来的却是资本主义的繁荣和发展。通过对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情况的研究,他意识到资本主义还有扩张能力,开始重新审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于1859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还需要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暴力革命的同时也重视和平手段的作用,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恩格斯更强调暴力革命和武装起义,这是由于当时无产阶级的多次斗争都被资产阶级暴力镇压,因此无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只能采取暴力革命或武装起义来反抗压迫。但是,随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固,工人阶级革命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开始采用所谓“民主”的方法来调节二者之间的矛盾,以普选制为基础的代议制开始得到发展。针对这样的变化,他们修正了原来的看法,主张在强调暴力革命的同时也偷用和平手段取得政权的可能性。马克思晚年致力于研究人类文化学以及俄国公社问题,认识到他之前关于西欧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理论过于绝对,1877年10—11月,马克思给俄国的《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写信,反对将《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必然性的概述套用于俄国。他认为俄国公社有“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为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指明了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的传承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改革道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过挫折,有过失误,犯过错误。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总能发扬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及时纠正错误,一次次从挫折中奋起,推动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继续前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传承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光辉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受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影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紧急会议着重批评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正确方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的盛行并占据主导地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在长征中“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使党和红军损失惨重,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战役中实行逃跑主义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統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党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延安开展了一次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方针,以“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为主要内容,从思想上彻底清算了右的和“左”的错误,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1945年,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胜利召开,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中将批评与自我批评概括为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写进党章,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党内组织生活的指导原则,切切实实地推动了党建设。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急于求成,犯了“左”的错误,在指导方针上出现了偏差,导致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中苏关系破裂、我国又连续出现灾荒年,使党和人民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此,党带领全国人民不畏艰难、纠正错误、调整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内一些干部思想作风开始出现偏差,党组织也出现了软弱涣散的情况,直接降低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此,党中央先后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其目的就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具,反思自己,批评别人,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净化的目的,从而造就一支抵御风险能力强、干事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本国国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
三、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于传承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并将其作为党内组织生活的指导原则。回顾党的历史,我们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在诸多关键时刻,及时纠正错误,不断战胜困难,团结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严肃纠正了全党的作风纪律。新时代,党执政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艰巨的任务,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说“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为此,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要规范组织生活,要搞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一是不重视,一些党员同志或是碍于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或是不喜批评喜表扬,或是主观地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不敢批评、不想批评,完全忽视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二是形式主义,因为不重视,一些党员同志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走完这个形式,所作的批评多为表扬式的批评,所提的缺点多为良好的缺点,仅限于皮毛,不疼不痒。三是不解决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显然不只是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一些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结束后,只是把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停留在纸面上,真正在工作中调整策略、解决问题的行动或者说解决了的问题少之甚少,没有真正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改变批评与自我批评弱化的情况,理直气壮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问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一,提高认识。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党章把“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因此,我们要站在一个党员的角度,从党的事业、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来认识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一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一次的发现问题、整改问题都是都是党员思想作风的一次净化,都是党组织前进发展的一个推动力。批评要从全局出发,本着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认真地指出自己和他人的缺点,通过自我批评提高觉悟,通过互相批评互帮互助,切忌借机整人、人身攻击或碍于面子、纯粹表扬,不能把个人恩怨、感情面子掺杂其中。
第二,制度保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除了需要主观上提高认识外,客观上还需要制度机制的保障。一是要规范落实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并作为重点党务工作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在民主生活会结束之后要继续跟进,确保整改问题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用。二是
要把党员干部的晋升作为开展批评的重要时机,把评议干部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一环,既要对其过往的成绩给予肯定,也要勇于指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作出调整。三是要建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考评机制和保护机制,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纳入考评体系,对于弄虚作假的行为要督促其改正,对于批评的人要通过制度实行保护,避免被批评的人出现打击报复的行为,从而畅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渠道。
第三,讲究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讲究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提出批评必须建立在认真了解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复核实际的分析,不要有意放大问题,也不要故意轻描淡写。二是要找主要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要从大的方面、从主要问题着手,敢于触及问题的本质,使自己和他人能真正“红红脸”、“出出汗”,避免批评浮于表面,不疼不痒。三是要抓“关键少数”,各级党委书记要打消心中顾虑,带头作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同时积极批评他人的错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敢讲话、讲真话的氛围。
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已将近200年,依然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能够随着社会的变化做出修正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正是其自我批判精神的精髓和实质。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要始终传承马克思主义自我批判精神,特别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路上要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6)
【3】孙麾.马克思自我批判精神的深刻启示[J].哲学研究,2001(11)
【4】张永超.浅析马克思早期思想两次转变的历史过程[J].新西部(中旬刊),2017(7)
【5】李鵬静.马克思自我批判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