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源多样化下高职院校教育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5-11强慧媛

市场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源多样化高职院校

强慧媛

摘要:高职院校的生源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同时有统招生、注册生和对口生这三类生源。本文针对三类生源在日常教学与生活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多项针对生源多样化的对策,切实实现因材施教,形成了独有的南城院模式。

关键词:生源;多样化;高职院校;改革

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1-0022-02

一、 绪论

高等职业院校因其独特的教育使命,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先锋队。特别是近十余年来,高职院校在招生制度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江苏省为例,2007年首次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对口单招,2011年首次在部分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制度。时至今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简称南城院)同时有统招生、注册生和对口生这三类生源(简称三类生源),传统的一刀切教学及管理已经不再适用。

三类生源存在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进校来源上,而且在专业技能基础、人际交往能力、就业升学目标等诸多方面存在重要差异。对于统招生而言,他们在高考中落榜,并且职业兴趣难以被完全识别,对转专业需求庞大,升学比例较高,专业建设以宽口径通用类为主。对于注册生而言,他们虽有明确的就业(或再就业)目标,但技能不足,因此以速成就业为导向,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量大、低门槛的专业为主。对于对口生而言,他们具备多年的技能基础,职业导向明确,在单一学科技能领域有所专长,专业建设以订单化培养、高门槛的专业为主。

本文针对三类生源在日常教学与生活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调查研究,以同属于服务外包软件专业群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软件技术的三个班级学生为分析样本,从多个维度进行比较与分析,作为高职院校的差异化教学与管理的改革依据,切实实现因材施教。

二、 三类生源的特征及差别

传统的高职院校生源全部为统招生,他们的学习经历类似、学习成绩水平相当。而当前的高职院校生源则是多元的,同一所高职院校中包括统招生、注册生、对口生这三类学生。在学习起点、基础知识、家庭社会期望均存在差异情况下,这些学生在专业技能基础、人际交往能力、就业升学目标等方面差异巨大。

(一)专业技能基础方面

统招生因接受过完整的高中教育,又经历了高考的洗礼,学生成绩差异不明显。注册生则普遍偏科严重,学生质量良莠不齐。对口生的专业课优势明显,但综合成绩则较为普通。本文对不同生源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初级实训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专业基础课统招生成绩优秀者比例较高,对口生中等生居多,注册生中差生居多;公共课差异较小,但注册生不及格率较高;初级实训对口生成绩显著优于统招生与注册生。綜合可见,注册生生源两极分化严重,对口生专业技能基础扎实,统招生则成绩平平、以中等居多。

(二)人际交往能力方面

统招生与注册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的学习经历较为相似,不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教学内容单一,学生个性难以解放。因此,这两类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易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中积极加入各类社团活动;另一部分学生在脱离单纯以学习成绩为导向评价体系后,失去了学习目标,陷入迷茫与困惑。对口生在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与职业高中阶段相对接近,能实现平稳过渡,绝大多数对口生的大学适应能力强。

(三)就业升学目标方面

对口生因填报志愿时已选择与职业高中阶段所学专业匹配的专业,这种延续性有助于其建立更明确的就业目标和人生规划。统招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存在诸多失落与懊恼,转本升学是大部分统招生的首选。注册生在高中阶段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有清醒的认知,高职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其规避社会的缓冲手段,对他们的特长兴趣挖掘十分重要。

三、 针对生源多样化的对策

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目标不应该、也不可能是让所有学生被培养成为相同的人,达到相同的效果。如何因材施教,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优势,最大化地降低学生的劣势,才是高职院校在确立办学模式、办学目标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围绕培养目标、管理手段、考核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

(一)培养目标差异化

1. 以升学为目标的群体

这部分学生以统招生为主,虽然没有入读本科,但是对于从专科学历提升到本科学历的需求十分强烈。因此,课程设置上予以差异化对待,开设专升本的针对性辅导。

2. 以就业为目标的群体

这部分学生以对口生为主,首先是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招聘具有丰富产业工作经验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其次是定期举办本领域的榜样人物的交流活动,例如优秀毕业生返校活动、知名企业家的讲座等。

3. 其他目标群体

这部分学生以注册生为主,他们在高职院校就读阶段的目标虽然与前两者不同,但目标是明确的,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难点所在,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从学校应起的指导性作用来看,还是应该积极创造条件给予鼓励。例如,对待有参军意愿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复员保障;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给予创业指导,提供创业场地,积极协助申请政府资金扶持;对有文体特长的学生创立学生社团,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学生的才华;对于因身体残疾而局限于某一种出路的学生给予重点的关照、特殊推荐通道。

4. 无目标群体

与前面三类有明确目标的群体不同,高职院校中确实存在一部分无目标群体,他们缺乏对本专业的兴趣,抑或是本人的职业兴趣没有真正被识别。正因如此,需要大力发展大学生社团,并充分给予学生社团的自主权,让他们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全面发展。

(二)管理手段精细化

1. 转专业常态化

国内多数高校对转专业较为保守,仅本专业排名前10%才具备转专业的条件。然而,在本专业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恰恰是适合本专业的,真正应该允许转专业的应为本专业排名后10%、对本专业完全没有学习兴趣或学习能力的同学。

2. 丰富勤工助学岗

一方面是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避免学生校外兼职的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是选拔留校后备力量,培养学生骨干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 校企联合培养

以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对口生的培养目标。除了最后一个学年的集中实习实践,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意愿,安排夏季学期的短期实习。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1. 杜绝唯考试论

在每学期期末的奖助学金评价时,高职院校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并且,高职院校应降低期末考试笔试的比例,特别是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以实际动手能力作为考核形式。

2. 注重实习实践

对口生毕业后愿意留在实习单位者较多,用人单位对对口生业务能力评价较高。对口生高职高专毕业后,在本专业领域已经接受了六年的熏陶,专业技能较为踏实,对本专业认可度较高,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比例显著高于注册生与统招生。

3. 强化职业生涯规划

不同的生源在职业路径的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对其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该阶段即为他们接受教育生涯的最后阶段,即将面临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关键问题。因此,他们的职业规划至关重要,甚至与专业课程的重要程度相当。

四、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的探索实践效果

面对招生多样化、质量低下、管理分散的难题,南城院基于已有的教育和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归纳,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独有的南城院模式。

(一)挖掘学生专业技能,注重动手能力

对口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比例显著高于统招生与注册生,他们的优势是专业深度。例如南城院首批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口生在国内外多项赛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包括:中美大学生编程比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另外还申请了数十项发明专利,技术能力不亚于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又例如Photoshop课程的期末考试,以某婚纱摄影公司的真实底片作为考试试题,以修图作为实战演练,取得了学生及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二)关注学生学历提升需求,为学生搭桥铺路

统招生优势为升学比例较高,南城院充分关注该类学生专转本需求,及时给学生提供專转本资讯,并在课程设置方面开设如高等数学等相关课程。除了专升本之外,南城院近年来涌现出多位优秀毕业生,他们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这些学生均为统招生,在校期间专业成绩优秀,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另外,南城院还开设了赴台湾交换生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促进多元化发展

注册生优势是以人际交往为主的综合素质。注册生虽不愿或无力从事本专业工作岗位,但因其兴趣特长广泛、追求全面发展、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强,能胜任多种类型的工作。例如南城院每年3—5月的“校园文化艺术科技节活动”为热衷于社团活动的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兴趣中巩固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多元化发展。又例如一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注册生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日渐吃力,后加入大学生记者团,在这里发掘摄影的特长,在毕业时就因其在校期间丰富的摄影经验、纯熟的摄影技能,顺利进入热门的自媒体行业。

(四)充分利用属地资源优势,创造实习实践机会

不论是统招生、对口生、注册生,都将面临就业的问题,这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加强与辖区企业的互动及人才输送。南城院先后经历了新街口、晓庄、空港新区三个阶段的办学,分别得到了不同类型社会资源的优势:新街口校区周边商贾云集、社区密集,为财金与商贸学院、社会管理学院各专业的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晓庄校区周边化工制造产业密集,为工程与信息学院各专业的学生的生产实践课程提供了校外课堂;空港新区借助禄口国际机场、石湫影视基地两大资源优势,为文创艺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的培训、实习、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五、 结语

在生源多样化的今天,因材施教成为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主题,将生源多样化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转变为当代高职教育的亮点是高职教育的唯一出路。高职教育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生的潜力、兴趣、优势,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学与管理,将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如此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将显著提升,高职院校的生源困境也将得到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伟.浅析注册入学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J].才智,2016:101-103.

[2]张军侠,潘菊素.高职院校分类培养多样成才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5(4):99-102.

[3]徐玉华.多元生源背景下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与需求分析[J].职教通讯,2017(26):16-18.

[4]杜朝仙.分析生源多元化趋势下高职教育基础课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9):52-54.

[5]徐引红.高职院校不同类型生源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猜你喜欢

生源多样化高职院校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