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

2019-05-11孙肖胡付照

市场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

孙肖 胡付照

摘要:在校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青年,他们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文章针对在校本科生的工作价值观的现状作调研,分析其特点,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择业观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工作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1-0163-02

针对大学生工作价值观进行研究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择业偏好,职业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就业竞争力。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价值和价值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是支撑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对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预测和导向作用。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将如何选择与作为。价值观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促使个人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

20世纪30年代,西方理论界对于职业心理的研究将人们的目光聚集到对工作價值观的研究上面。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开展了多项调查研究,但到目前仍未达成共识。学者凌文辁(1999)认为:工作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它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工作价值观是价值观在工作中的具象化,它是指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人生目标与生活态度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大大影响了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工作的态度与职业的追求。在校学习期间是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们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习生涯规划,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一、 调查设计

(一)调查方法及样本选择

本次针对在校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于2018年11月2日至11月8日,采用手机在线问卷星问卷,针对江南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回收问卷69份,有效问卷63份,运用WVI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进行研究。该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舒伯在1970年编制,主要被用来测量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具体分列13个维度进行调研,内容包括:利他主义、美感、智力刺激、成就、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经济报酬、社会交际、安全感、舒适、人际关系和变异性。通过将52道题目做成问卷并发放给调查对象,并对各选项赋予相应分值,求和并找出得分最高的前三项和得分最低的前三项,分别对每个样本得分最高的三项和得分最低的三项进行统计,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六项,并进行分析,得出大学生择业时的价值倾向。

(二)结果分析

1. 得分最高的前三项

分析结果表明,在本次基于WVI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的大学生工作价值观调查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人际关系、经济报酬和成就感,其在所有因素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0.63%、17.46%和15.87%,这表明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主要会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人际关系,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和有素质、有修养的领导和同事一起工作,且期待工作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伙伴关系。

(2)经济报酬,调查对象倾向于创造实实在在的个人利益,他们希望未来的工作能够取得优渥的报酬,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3)成就感,调查对象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在于实现自我,他们能够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实现创造性的成长。

2. 得分最低的三项

得分最低的三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社会地位、变异性和管理,其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22%、13.76%和13.23%。这表示,在校大学生在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时不太看重以下三个因素:

(1)社会地位,调查对象不太在意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地位如何,能否从工作中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重视不是他们考虑的关键因素。

(2)变异性,调查对象在职业选择时偏向于那些稳定、传统的工作,不太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3)管理,表明相对于当领导者,管理下属而言,调查对象可能更加会考虑自己,自我意识强烈,对领导以及权力的欲望相对较弱。

二、 在校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加工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发现随着时代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大学生在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仅考虑经济报酬,人际关系、成就感、舒适等因素也成为重要的择业标准。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便培养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保护意识,长大以后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会倾向于寻找能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网络的工作和企业。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非常渴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看重工作能否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实现自我价值。

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独生子女一代也会影响到他们对利他主义和管理等因素的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而不是为他人着想,所以他们在职业选择时对利他主义和管理的要求较低。美感的要求较低可能表现在他们认为工作应当是注重价值的追求,不太看重艺术与美感的需要。这与他们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求学时代的美育教育不足有关。

(二)存在问题

1.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性

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会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他们渴望获得一份薪资高、福利待遇好而又感兴趣的工作,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缺乏专业知识技能、自信和勇气,不敢去放手一搏,所以,即使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倾向树立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大部分的大学生也很难付诸实践。

2. 大学生工作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矛盾性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既希望拥有一份薪资高、能够获得高成就感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又不愿意追求挑战承担压力,垂青安逸、稳定舒适的工作环境。任何企业都没有理由去招聘一个好吃懒做、没有上进心,还无法给团队带来回报的人。这种自相矛盾的价值观念让大学生在就业时不知所措,始终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3. 大学生集体意识较薄弱,吃苦耐劳精神有待加强

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工作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奉献精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不及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人。他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却忽视了集体价值的重要性。没有经历过贫穷、饥饿、战争的当代大学生们没有遭受过什么难以承受的灾难,在遇到自己人生挫折时抗压的能力较弱,吃苦耐劳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4. 大学生的工作价值倾向于功利主义和金钱主义

此次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普遍会优先考虑经济报酬和福利待遇,现实的个人利益已经成为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审视利益的本质,很可能刚进入职场就被卷进了利益漩涡里,难以自拔。加强对大学生的伦理与法律教育非常有必要。法律基础、经济法、企业倫理、医学伦理、工程伦理等课程在江南大学的相关专业都有开设。另外,在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中,我校有六大模块,即创新创业类、国学文化类、科学精神类、法律思辨类、生命关怀类、艺体审美类,开设了几十门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这对学生提升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三、 提升在校大学生工作价值观取向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主动了解自身的价值观,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大学生是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大学生应当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努力成为具有道德素养、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有志青年。大学生应采取专业测评工具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观进行测评,认清自己择业的价值倾向和偏好,充分认识到理想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差距,从而选择合适的职业,并在自己较为满意的岗位上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创造价值。

(二)校方加强职业指导与工作价值观教育

1. 专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工作价值观等课程

通过开设专门的职业价值观指导课程,让学生形成对工作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授予学生择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到应如何进行职业选择,以减少他们对未来就业前景不明的恐惧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2.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学风建设

大学生应积极落实每年的寒暑假实践或者定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实习、实训、志愿者服务等。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价值观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可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意义与乐趣,学习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将价值观教育与专业课程授课相结合

专业课程的老师除了应该传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组织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承担起作为老师的责任:教导学生做人,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工作价值观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价值观的思想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判断对错。

4. 积极引导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丰富的社团生活是大学生活的主要特点之一,学校规范管理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加深对工作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三)校企共建,创新协同育人

大学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永远存在差异,大学不是企业的岗前培训所,大学有大学的育人目标,但加强校企联系,与培养人才是不矛盾的。如江南大学商学院采用企业家辅导员项目,从实施五年到现在已形成平台共建、资源互惠、机遇共享的新时代特色协同育人机制,逐渐成为联结课堂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实践的纽带,并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真正地实现创新协同育人。在校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有机会到企业中与企业家交流,企业家也经常参与学生的育人工作,这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帮助他们实现人职匹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措施实施以来,受到了大学生和企业家的一致好评。

四、 结语

在校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以接受课堂教育为主,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对社会文化感知不深,大学生活四年中是他们的工作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重视并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工作价值观的研究,将对他们未来进入职场,创造价值、奉献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崔闽.大学生生命观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9.

[2]杨建锋.现代工作价值观研究评述[J].技术经济,2007(11).

[3]孙维维,胡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大家,2012(16):68-70.

[4]陈驰茵,唐宁玉,朱晓妹.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与择业选择——以上海、江西为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5):134-142.

[5]余祖光.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大学生群体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
搭建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实证研究
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网络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探析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高职生自我价值感、职业价值观与应对方式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