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实践探析
2019-05-11姚龙琴姜嘉敏
姚龙琴 姜嘉敏
摘要:高校基层党支部是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和重要方针政策、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但目前高校的基层支部建设尚存在着思想不够先进、工作创新不够、党员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主要是党支部对自身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党支部活动形式老套,缺少创造力和影响力;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并向基层延伸的新时代背景下,要通过优化支部设置,强化教育管理;创新工作形式,激发支部活力;完善保障机制,健全激励制度等措施来加强高校基层支部建设,使之成为高等教育的基石。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1-0149-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精神,组织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正努力把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强大的战斗堡垒。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党支部建设,激发活力,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方向、高校党建以及多项事业的发展。这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诸多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 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已经受到了高校党委的重視,“先进性”教育活动、“创新争优”活动及“两学一做”活动也在井然有序地开展。在活动过程中,高校基层党支部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各项活动,但不可否认,新时期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不重视理论和政治学习,思想未能先入党
部分高校党支部不重视学习理论,思想上认为学习和不学习是没有差别的,造成许多必备的党的理论不能很好地掌握。在一些高校,基层党支部在组织党员理论学习时,简单地把教育活动当作任务。尽管有些学院和大学基层党支部会组织座谈会,但其中许多理论也脱离了实践,没有实际意义。再者,学生组织入党前未能思想先入党,在党课学习过程中不够认真,功利性强,过程中考核制度缺失,导致党课学习效率低下,没能将党的基本理论入心入脑。
(二)工作缺乏主动性,创新不足
部分党支部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本支部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等缺乏相应的认识,以致不能及时帮助党员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因此,损害了党的威信和在党员心目中的地位,部分党员逐渐对党组织失去了信任。同时,一些党支部的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对于党建工作存在惯性思维,常根据旧思想、旧方法进行工作,在进行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一人念,众人听”的过时模式,不能准确把握政治工作的先机,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的一些活动也没有吸引力,不能引起党员的共鸣。甚至有些大学生党支部实际上已经建立起来,但组织生活常年处于真空状态,学生对党员身份认知逐渐淡漠。这样的状态使得党建工作十分被动,其政治职能也被逐渐弱化。
(三)入党动机不纯,功利色彩较重
部分学生党员受到不良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入党动机是不纯粹的,将入党作为优先获得考研、考公及其他工作机会的跳板,甚至为了争取入党拉票、贿选等,一旦入党,就会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在学习生活中,不能履行好党员的义务,做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没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甚至自私自利,对遇到困难的同学漠不关心,工作中怕吃苦,挑肥拣瘦,缺乏奉献精神。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党员乃至党组织在一些师生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高校党支部应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 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党支部自身认识不足,缺乏责任感
高校基层党组成员对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做好党支部工作缺乏责任感和主动性。当前,高校的各级组织、师生都肩负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认为教学和科研才是重中之重,党建意识薄弱。在此形势下,部分党员干部认为教学和科研才是工作的重点,因而忽视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工作,认为党的建设是可有可无的,认为党的建设是“虚”的,做起来没有成果、浪费时间。在党建工作上就缺乏积极性,简单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草草了事。
(二)党支部活动形式老套,缺少创造力和影响力
当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高校办学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影响力。部分高校基层党支部却仍然因循守旧,不会用新思想、新方法、新视角及新平台来加强党支部的建设。他们还没有找准党建活动与大学教研的最佳结合,达不到预期效果。许多高校基层党支部的活动仅限于少数成员举行会议或参加座谈会。这项工作是十分被动的,党的部门工作也因此对群众的影响越来越小,或者根本没有影响,从而导致了党的组织缺乏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到位
部分高校由于学校领导以及老师的科研教学任务较重,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了部分党员同志只求说得过去,机械地完成上级所派发的任务,对支部工作并没有尽心尽力,精力投入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深入学习党的先进知识,仅仅靠集中学习是不够的,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办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如参观学习先进典型、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对口共建、知识竞赛、社区志愿服务等,不仅能更好地学习党的理论思想,更能吸引党员以及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部分高校由于在党支部建设方面的经费受限,以至于只能在教室、办公室等地方进行传统的会议,高校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更无法得到保障。长此以往,保障措施的不到位也会挫伤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党务工作者不愿干、其他党员不愿学的局面。
三、 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优化支部设置,强化教育管理
科学合理的支部设置是党支部充分发挥作战要塞作用的重要前提。高校应结合教学人员和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完善相关工作体系,优化分支设置形式,加强分支书记的建设。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是党建的关键。在专业教师党支部方面,可以将党支部建在学科或系中,积极探索新型学术团队,在科研机构中成立党支部,推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在本科生党支部的设置方面,应该积极推进把党支部建在同专业的不同年级中的理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讨党的学习在本专业中的实际意义。在传统理论教育之外,大力加强实践教育,组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在师生中开展党员“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創新工作形式,激发支部活力
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是党建部门建设活力的源泉。高校要注重各种主题教育,围绕党政中心工作,通过创新活动和项目建设,不断激发党支部的内在潜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党支部应每月确定一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围绕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深入对党的认识及学习。每年提出一个主题,开展教职工以及学生党支部的创新活动的评选,使内容更加富有吸引力、创造性,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建设网上党员继续教育基地、党员之家等,在此平台上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延伸培训空间。同时,利用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党员互动与交流,强化学习的效果。
(三)完善保障机制,健全激励制度
完善的保障机制和良好的激励制度是党支部建设的有力保证。学校应侧重组织领导、经费支持、表彰和激励等方面。高校党建部门需建立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定期召开院系党组织工作建设、思想学习汇报的相关会议并加强考核,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党支部建设的新举措。高校要设立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年度的财务预算。在经费的使用上要有计划并建立台账,在用于支部建设的同时,要划拨部分经费用于慰问离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以及发生重大变故的党员,同时还要拿出一些经费支持师生党员开展党建研究。另外要注重表彰和激励,每年开展先进基层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最佳党日活动等评选活动,对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学习,引领师生党员严格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柴爱仙.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究[J].人民论坛,2012(7).
[2]李洁.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
[3]王芳,崔春花,张晓东.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以北京部分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
[4]蔡世华,王增国,冯震,马文彬.从严从实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9).
[5]王晓飞,廖小平.创新高校基层党支部供给侧彰显意识形态话语权功能[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