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对于校园贷的对策研究
2019-05-11孙颖娴王山杉
孙颖娴 王山杉
摘要:校园信用贷款作为信贷产品的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信贷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校园贷给年轻一代学生的消费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其隐藏的危害也随其发展,逐渐被人们所熟悉、了解,本文研究了校园贷产生的原因,从学生消费观、校园授信及监管进行分析,结合院系案例提出高校应对校园贷的解决对策与相关措施,从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校园贷危害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1-0110-02
一、 引言
校园贷服务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企业针对在校大学生提供的贷款服务业务,大学生消费潜能的巨大需求,加速了其发展。有利的一面必然存在弊端,前些年的“裸贷”、自杀事件都是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鉴于此类事件对社会所产生的严重影响,2017年6月28日,由中国银监会、教育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校园贷业务的规范管理。
二、 校园贷的归属
校园贷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贷款借钱的行为,是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金融产品,在学生中的推广也非常迅速。
如今的手机应用发展,网购及电子消费习惯的改变,正促使当下的大学生爆发式刺激性消费,校园贷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对于学生接触的校园贷类型,基本属于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产品和P2P网贷平台。
(一)学生不正确消费观的养成
进入大学期间,个人财物管理需要自我约束,个人消费观的养成,大学期间尤为重要。
校园内一些大学生在接触到如手机、穿戴名品、消费旅游等产品,往往冲动性消费会冲破理性认识,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易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有了不明智的消费理念——“早买早享受”“花未来的钱,实现你的梦”,相对过分的超前购买能力远超自己的承受能力。这种贪图于物质享受的、不实际的消费观,会促使学生人群去想办法筹集资金,使超前的消费的欲望得以满足。这样就会出现例如开学开心消费,期末泡面流泪的局面。
(二)校园贷的规则
作为针对学生的金融产品,在过度消费的前提下,资金的缺口学生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得到相应的缓解。学生相信校园贷的“审批手续简单,到账速度快,無抵押”,在校园贷与学生之间达成的协议面前,贷款平台正常只会介绍其有利于学生的一面,而对其他不利的条款只字不谈,这样大学生并不能认识校园贷的真实面目。
大学生通过校园贷贷款,学生并不会得到贷款协议中所列出的金额,到手的是扣除一系列平台费用后的金额,简而言之就是钱没到手,就已经欠放贷方一定费用了。在校园贷带来方便的同时,学生后期还会出现还款不及时的违约状况、被催债状况、心理压力状况等问题。
(三)学生案例
在校园中,真实的学生校园贷案例非常多,王同学是文科学院管理专业的学生,该同学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其在校就读期间,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迷恋网络游戏,对游戏环境中的装备尤为痴迷。
初期的游玩只是打发个人空闲时间,逐渐发展为挂网练装备,花钱买不容易打着的特殊装备,到后来,整晚熬夜提高自己的游戏等级,在痴迷于游戏的过程中,王同学找到了虚拟社会中的自我,同时也花掉了自己高额的学费,寝室的舍友都被王同学借过钱,借出去的钱结果都是有去无回,王同学逐渐变得爱撒谎,骗父母说生活费丢了等等,到最后借不到也要不到打游戏的钱时,正好网络金融产品校园小额贷款出现了,王同学在网络中知道了这个借钱的方式,便有了第一次借贷经历,由于日利息高,难以按期还款,她不得不借助于多家网络平台,分批借贷,以填补其先期借款的漏洞,最终雪球越滚越大,利息越来越高,最初的借贷金额由3000发展为欠债18万,王同学个人已经没有经济能力还款,出现同学、父母、老师接到多个追债电话的现象,后来该同学休学在家打工还债。
(四)监管问题
校园贷的出现,是在2007年国家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后,这项业务大部分平台是互联网环境下完成的,与银行在校园信用卡的业务量相比,当时的校园贷业务并未受到银监会、工商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生形式、特别是缺乏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无对应的法律法规对新兴的行业进行监管,促使网上交易模式迅猛发展。
在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后,国家相关部门对应出台了相关政策。如:在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2016年8月,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6月,中国银监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
随着以上文件的出台,校园贷相关业务的开展被勒令暂停,这些文件规范了行业发展的规则,有力打击了在校园贷后期业务内容中,协议内容所附加的不合法利滚利还款、非正常手段催收、社交平台发布个人信息等问题。
三、 应对校园贷的对策
互联网金融业务之校园贷是一种充分利用互联网+,不断创新的网络金融新模式,是对现有金融业务的合理补充。
在社会理想状态下,校园贷在得到国家认可、社会认同的同时,按照良好的金融发展模式增长,并将其纳入政府监管,适时的进行风险提示,大数据信息共享,增加业务信息公开力度,良性循环合理发展。
但事与愿违,实际生活中的校园贷,带来的不是便利,而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校期间的学生由于无还款能力,出现了跳楼、自杀等极端案件。
(一)监管部门对校园贷的态度
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在校园的业务延伸,客观上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
作为监管部门来说,出台与之对应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防风险意识,普及金融风险知识,可以合理规避校园贷带来的不良影响。
近些年校园分期购物平台的出现,化解了实际消费能力的资金缺口,将学生旺盛的消费需求通过分期付款的形式,缓解学生资金不足的压力,这有助于个人信用体系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但这都建立在人人诚信的基础上。
(二)高校对校园贷问题的对策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学生毕业后即将踏入社会,在校园里,进行合适的防风险意识讲座很有必要。
就学生来说,校园生活相对单纯,信贷业务风险的案例学生接触较少,可以进行专题讲座来进行校园信贷的案例宣传,其基本形式是怎样的,校园贷的危害是什么,如何远离校园信贷等等。
大学生有校园贷需求,往往是因为消费了自己实际承受能力之外的物品。超前消费的观念、享乐主义思想误导了年轻人,让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走进了校园贷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的连环套。因此,高校的教师除了传道授业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解惑的能力,让其合理规划个人的日常消费行為,树立个人正确的消费观。在受到外界诱惑时,能自我控制和调节,提高个人辨识能力。
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精神,开设相关的财商课程,对于青年的财商教育要进行先期引导,积极宣传并教导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并在校园内开展多种文化活动,间接地隔离校园贷的推广活动等。从社会的发展讲起,经济发达国家信用社会体系如何构成,强化学生对于个人信用的认知,同学间相互监督,互相提醒,班主任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在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可靠的保障。
四、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产品之校园贷的发展,正是看中了学生强烈的消费需求,从本质看来,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财商教育,对在校学生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普及,同时提高其自身的防风险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认清校园金融产品的本质,远离个人消费能力外的校园贷,让学生的校园生活返璞归真。
参考文献:
[1]胡林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的调查与思考[J].生产力研究,2017,5.
[2]吴昀霖.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危害及解决对策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7,3.
[3]倪嘉璟,吕婷.关于校园贷的分析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23.
[4]沈源.对校园借贷平台的探究与深思[J].现代商业,2016(1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