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普惠金融对95后大学生消费的分析

2019-05-11周怡娟车炜东

市场周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普惠群体消费

周怡娟 车炜东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应用,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引起广泛关注。以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的形式,可以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为弱势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为广泛、便捷和低成本的金融服务。本文在现有的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基础上,将其对我国95后大学生的消费进行分析与思考。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95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支出。上述结论较好地印证了G20数字普惠金融所倡导的数字化的价值,也是继续推广数字普惠金融的有力证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95后大学生;消费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1-0107-03

一、 引言

2005年,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正式提出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能有效、全方位、方便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并将其大力推行。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将发展普惠金融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要“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再次明确我国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发展方向。同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消灭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的必要手段。2018年8月,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认为,政策指引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将我国普惠金融带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因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至关重要。

我国现在有近14亿人口,金融服务需求旺盛,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传统金融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有限,存在极大的供需缺口。和传统普惠金融相比较,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好的地理穿透性,可以使金融服务覆盖度更加广泛,也可以让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相对更多的金融服务,所以基于数字技术的普惠金融无论从运营模式还是资源配置方面都为我国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而且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公认的消除贫困、保障权利、实现平等发展的重要途径。

2017年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写道:从现在起到2030年,年龄在17岁至27岁之间的年轻人将贡献中国总消费增长的20%以上,高于其他任何人口类别。95后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和经济转型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个群体,占中国总人口数的16%。他们对于数字化技术的接受能力更强,更乐于尝试和接受新鲜事物,也比70后、80后更舍得花钱。一些95后甚至会将消费与身份、阶级、地位等联系在一起,推崇“消费至上主义”。有数据显示,现在的中国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能力已经达到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在稳步上升,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道:“目前,国内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升级步伐不减。”因此,加快我國消费水平增长速度,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对经济增长尤为重要。那么作为我国的消费主力军,95后的消费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其的影响也格外重要,这些也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二、 文献回顾

在大学生消费方面,李世祥(2016)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互联网信贷的方式购物,这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的消费特点和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崔源(2018)认为从2016年余额宝推出,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金融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支付手段、支付平台,增强了大学生的购买力。袁慧芳(2018)认为,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产生了异化,因为网络购物的普及,移动支付的出现都大大方便了大学生的消费,另外社会中炫耀、攀比等不良风气的蔓延也导致了大学生消费的异化。朱天成等(2018)对上海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剖析,发现其消费结构有趋同化和“月光化”的特点。朱丽莎(2018)认为,大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等原因,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存在一些认知和消费行为偏差,存在着金融风险,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来防范金融风险。张雯瑜(2018)认为当代大学生形成的消费观念是其从小形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反映,无形当中也会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变化。康俊杰等(2018)认为,新客群是当前消费金融的主力军并且学历对消费群体的金融能力养成与深思熟虑能力具有一定影响。冯雅婷等(2018)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消费水平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购买商品时,口碑和性价比分别是大学生们最先想到的。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陆岷峰等(2018)认为我国应制定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优化监管格局,万商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互联网金融安全机制,促进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并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以维护消费者权益。黄文礼等(2017)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融合了金融和科技,将数字概念、移动概念、互联网概念融合在一起,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科技金融的下一个风口。宋晓玲(2017)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尹应凯等(2017)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贡献”。万雅桢(2018)认为在发展中还应提升用户安全意识,朱大磊(2017)认为大数据风控可以助力普惠金融。崔海燕(2017)利用数据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农村居民消费变动呈现出对收入变动的国度敏感性。闵惠子等(2017)认为普惠金融可以应用于大学生创业领域,缓解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Escoffery Cam 和Miner Kathleen R(2005)对大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的消费行为作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上网消费行为的差异与迷恋上网程度的差异之间存在紧密联系。Chattopadhyay(2011)曾通过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如果银行体系缺乏足够的包容性,会使得GDP损失1%。这一结论证明了普惠金融的重要性。Kapoor(2013)认为普惠性、包容性的金融服务可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最终所有公民都能从经济金融发展中受益。

从以上研究中可发现,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95后大学生群体消费支出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但作为“数字原住民”的95后一代,数字普惠金融对他们的消费是否产生了影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一块的研究也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三、 分析

《2016数字普惠金融白皮书》指出,数字普惠金融是在移动互联网络和通信服务、移动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的技术的基础上,使原金融服务不足人口都能长期享有由各金融机构以及类金融机构通过不同方式提供的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支付、融资、保险、理财等金融服务。这些服务是有偿的并且应该符合用户的需求,在用户可负担、服务提供商可持续的价格基础上提供。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指出,在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中使用深度共涉及六项:支付、货基、征信、保险、投资、信贷,其中信贷分为个人消费贷和小微经营贷。本文将主要从支付、理财、投资、信贷四个方面来分析95后大学生的消费。

(一)支付

在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方面,支付系统算是发展最快的,也是到目前为止系统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正是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与实践,让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消费。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608.78 亿笔,金额3759.94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 375.52 亿笔,金额202.93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2867.47亿笔,金额143.26万亿元。与同期数据相比均有明显增长。

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会让95后群体更愿意消费。2018年4月,唯品会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种草一代:95后时尚消费报告》,基于消费大数据对95后人群的消费行为进行调查。该数据显示,95后在网购人群中占主力地位,表现在人口占比最大、黏性最高、渠道偏好最强烈。

95后大学生群体看手机的时间普遍多于其他群体,他们平时主要还是在校园,外出的机会和时间也都比较少,而正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才让大家可以足不出户也能进行比较满意的消费,数据化的消费模式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到其他用户对该产品的使用心得,知道产品的质量、款式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等情况。由于支付方式的改变,即使是外出购物他们也不用携带太多现金而担心自身财产安全。数字普惠金融也大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市场监管和约束更加严格使现在的支付环境比过去要安全许多。

但这种支付方式的改变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正是由于数字化消费模式的存在,造成了现在的大学校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女生逛淘宝买衣服、包包和化妆品,男生打游戏买装备,午餐晚饭叫外卖。甚至催生了现下十分流行的“懒人经济”。学生们在无聊的时候大都会选择刷一刷手机,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笔又一笔的开销,而且移动支付模式不会像现金支付那样给人以强烈的约束力。因此虽然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95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动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还需更加理性。

(二)理财

现在有一种新的理财模式即消费理财。它把互聯网消费与互联网理财相互结合以此使消费者花钱的同时也能挣钱。余额宝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利息超过银行的八倍,用户可以将钱存入余额宝获取一定收益,同时也能随时将这笔钱用于消费支付,近年来,余额宝红包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用户的消费需求。随着余额宝等的出现,理财越来越大众化,而且其风险和购入门槛也比较低,更多大学生愿意选择将自己闲置的积蓄用来进行理财。报告显示,2018年一季度,购买理财产品的95后占比高于80后。95后在尝试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方面,均有高于80后和70后的突出表现。

(三)投资

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多的95后大学生开始接触股票、基金市场等这些都属于投资的范围。而数字普惠金融在人工智能方面很好地集合了计算机、控制论、神经生物学、信息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可以为客户提供在线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服务,甚至还可以对股市、基金进行交易预测和投资预测。这一系列服务都能帮助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且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投资的增加意味着未来收入可能性增加,相应地会增加消费者的支出预期,最终促进消费扩张。而随着95后经济能力的增长,消费金融服务的不断丰富和创新,消费金融市场还将迎来更大的爆发。

(四)信贷

和传统习惯的“储蓄消费”不同,90后正养成新的“信用消费”习惯。现在存在一定数量的95后大学生在使用个人消费贷,他们更愿意消费甚至倾向于提前消费。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就相当于段时间内的预算约束线外移,商品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增加消费来达到效用最大化。数字普惠金融的优点就在于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大家解决一些金融问题,为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使有需要的人能够贷得起款,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放贷机构收不回钱的概率。

比如支付宝的花呗,系统会在用户开通花呗前对其进行一个简单的资产评估,再给其相应的贷款金额。而后,如果用户能在规定时间内还款则不产生任何影响,若逾期或还款金额不够则会产生一定利息而需要支付更多的钱,而且逾期还会降低该用户甚至其亲朋好友的芝麻信用积分,造成不良信用记录。现在就开始接触贷款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像花呗、分期这类的个人支付贷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95后大学生来说是较为合适的,不会对大学生们突然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又能让他们享受到自己满意的消费,对自己进行投资。在《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花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一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同时根据唯品会的数据显示:使用唯品会花呗分期消费的人数中,90、95后人群比例远高于80、70后。95后在分期观念上有着明显高于80后和70后的突出表现。正是因为95后更能接受这些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因此这一群体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拉动我国的消费。

对于普惠金融来说,最难的就是风险控制。因此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愿意选择有稳定收入(依靠劳动合同、社保、公积金等资料证明),以及过往无不良信贷记录的人群进行放贷,虽然可以降低不良还贷率,但是同时也排除了一部分次优级客户,而毕业大学生就是其中一个群体,他们也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但却无法提供相应的资料信息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模式以及建立高效率的金融科技布局来确保风险可控。这样就更能促进当今大学生消费而且也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但同时《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也指出,我国普惠金融对创新创业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还需要继续加强。

五、 结论

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角度对我国95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从支出、理财、投资、信贷四个金融角度分析了其对我国95后大学生的消费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大部分没有固定收入的95后大学生,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方式更加能够渗入到他们的生活之中,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也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且现在的95后比过去的70后、80后更偏向于“信用消费”“超前消费”,观念上的转变也使这个群体的消费需求极大地提升。从整体情况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95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呈现刺激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作为中国未来消费的主力军,95后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而数字普惠金融对这一群体的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国家应该更加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促进我国的消费增长和消费转型,同时95后大学生的消费动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等需要更加理性。我国还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健全我国征信体系,降低金融交易风险等。

参考文献:

[1]李世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贷风险的原因分析[J].时代经贸,2016(15).

[2]崔源.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模式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8(4):108-109.

[3]袁慧芳.大學生消费异化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8(7):85-87.

[4]朱天成,毛睿杰,张坤宁.上海市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基于对上海市部分高校发放问卷调查[J].中国市场,2018(28):117-119.

[5]朱丽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教育研究[J].金融经济,2018(18):108-109.

[6]张雯瑜.民办高校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及存在问题探析[J].现代商业,2018(20):167-168.

[7]康俊杰,黄志祥,张航波.银行新客群金融消费行为研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8.

[8]冯雅婷,郭代江,刘献.微信朋友圈营销对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影响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8(18):69-71.

[9]陆岷峰,沈黎怡.绿色理念下数字普惠金融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西南金融,2016(11):9-13.

[10]黄文礼,杨可桢.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J].银行家,2017(7):119-121.

[11]宋晓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7(6):14-25.

[12]尹应凯,侯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逻辑、国际经验与中国贡献[J].学术探索,2017(3):104-111.

[13]万雅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8(18):61-63.

[14]朱大磊.大数据风控助力普惠金融[J].中国金融,2017(22):56-57.

[15]崔海燕.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64):54-60.

[16]闵惠子,汪伦.浅析普惠金融对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7(29):40-43.

[17]Escoffery, Cam, Miner, Kathleen R, Adame, Daniel D, Butler, Susan, McCormick, Laura, Mendell, Elizabeth. Internet Us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J].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2005(4):183-188.

[18]Chattopadhyay S. K., Financial Inclusion in India: A Case-study of West Bengal[J]. Mpra Paper,2011(8):1-27.

[19]Kapoor A.,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dia Economy[J]. Futures,2013(10):35-42.

猜你喜欢

普惠群体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研究
The Great Unbanked
成都市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