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滞销因素判别研究

2019-05-11刘志成

市场周刊 2019年1期

刘志成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农产品滞销因素的供应链-实质原因(SC-RC)判别与定位矩阵,来研究我国农产品滞销在供应链上的实质原因。本文基于2011—2018年发生的40个农产品滞销事件,研究发现:生产环节的盲目生产和生产环节的产品缺乏竞争力,销售环节的销售渠道单一、销售环节的市场供应饱和是导致我国农产品滞销4个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产品滞销;SC-RC 判别与定位矩阵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1-0020-02

一、 引言

近年來,农产品滞销事件频发,不仅给农民收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怎样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成了农民和政府的一块心病。由于大多数农户不了解市场需求,而大部分农户会选择近期卖得好的农产品种植,这样必然会导致市场上供给远大于需求,产品价格降低,甚至产品卖不出去,使得农户遭受巨大的损失。当出现亏损时,农户便集中减产或者是不种植该产品,这样又会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这样的一个周期性的循环产生的原因就是农户不了解市场需求。因此,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首先必须先识别出影响农产品滞销的几大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先是通过对近几年发生的代表性滞销事件进行罗列整理,然后基于供应链-关键因素判别与定位矩阵(SC-RC矩阵)分析方法,实证探求出影响农产品滞销事件的主要因子,最后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提供出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二、 模型选择

(一)模型构建

为了构建一个能判别滞销发生的环节和导致滞销发生的根本原因,采用供应链-关键因素判别与定位矩阵。该矩阵第一维度由生产(A)、销售(B)、运输(C)这三个环节组成(见表1);第二维度分为主观原因(a)、客观原因(b)及不可抗力因素(c),共三大类,这是导致滞销的实质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是可通过政府或农民的行为改变的因素,不可抗力因素是不能确定的随机因素,共有九小类(见表2)。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近年来,多地有农产品滞销事件发生,根据滞销事件的反复性和分季节性发生的特点,本文收集2011—2018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新华网、农业部等网站数据,结合相关文献及农产品滞销实例资料,分析得出滞销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代表性滞销事件及原因(见表3)

(四)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判别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B-a2-24表示发生在农产品销售环节(B),因销售网络不健全(a2)而发生的农产品滞销事件有24件。最终统计的频次共97件,而非统计的有效事件49件,这是因为造成滞销事件的原因不止一个。

1. 农产品滞销事件供应链环节的判别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发生滞销较多。在生产环节发生滞销事件45件,占总数的46.40%。在销售环节发生滞销事件49件,占总数的50.52%。在生产环节与盲目扩大生产有关的滞销事件共27件,占生产环节的60%。与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有关的滞销事件共9件,占生产环节的20%。与销售网络不健全有关的滞销事件共有24件,占销售环节的48.98%。与市场供应饱和有关的滞销事件共17件,占销售环节的34.70%。

2. 农产品滞销实质主要原因判别

综合分析得出滞销事件发生的4个主要因素,按出现频次多少分别是:生产环节的盲目生产和生产环节的产品缺乏竞争力,销售环节的销售渠道单一、销售环节的市场供应饱和。分别占总事件的比为:27.84%、9.3%、24.74%、17.53%。具体而言,滞销主观原因共62件,占总事件的63.92%;滞销客观原因共25件,占总事件的25.77%,因此生产环节是农产品滞销最主要的环节。盲目扩大生产造成滞销事件27件,占主观原因事件的43.55%,由于农户农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的滞销事件有9件,占主观原因事件的14.52%;同时,在销售环节中,农户无法构建完整的销售网络,没有固定的分销商,进而导致的滞销事件有24件,占主观因素事件的38.71%。在客观原因的25件事件中,在销售环节,由于市场供应饱和导致的滞销事件有17件,占客观原因事件的68%。

(1)生产环节的农民盲目扩大生产

由于知识有限、缺少专业性指导,农户很难预测市场对于农产品需求,即便知道市场需求也很难选择农作物的品种并确定准确的种植面积,甚至还易受部分虚假信息的误导,导致生产步入误区,通常的做法是,看到某一时期某些地区或某个人生产某种产品获得了较高效益,看到上一年某种农产品畅销售价高,则本年度自己便效仿安排生产,“跟风”现象严重,最终造成收获时供大于求,产品严重滞销,这是导致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因素。

(2)生产环节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熟知的某个特定地区生产的农产品,而对于自己不熟悉不了解没听过的一些农产品存在次优选择心里,也就是说没有原产地优势,抑或是生产的产品品种太过单一,品相外观不好,没有经过包装加工,未树立自己的品牌,这些都易使得农产品在集中上市后因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供过于求的现象出现,从而形成产品滞销。

(3)销售环节的销售渠道单一

由于农户没有固定的分销商和健全的销售网络,使得农产品收获后找不到销售渠道,无法及时地销售到各地,只能运输到周边市场上出售,这种的销售路径没有办法完全消化大量种植的农产品。同时,当市场价格大幅下落,农民就会产生惜售心理,舍不得低价销售,随着等待价格回升的时间越长,农产品储藏的成本增加,同时也错过了最佳销售期。如果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在这期间上市,必然会导致农产品供大于求,造成农产品滞销。

(4)销售环节的市场供应饱和

气候不同会导致各地农产品上市时间有所不同,农户可以利用这个差异来销售农产品。但当气候异常导致收获期提前或者推迟时,使得同种农产品同时上市,进而造成滞销。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上述4点是造成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最主要因素,但农产品滞销还受到其他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如自然灾害,国际经济影响,物流配套设施跟不上等也会发生农产品滞销,因此在分析农产品滞销问题时还应综合考虑其他各方面的次要因素。

三、 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研究农产品滞销的影响因素中最关键的4大因素出发,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一)注意加强产销信息的公开和销售网络的建设。比如,运用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建立合作社。由于农民缺乏对农产品流通信息渠道的了解,极易在某一时期导致农产品滞销。此时,有关部门应有意向地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可组织当地农民定期培训,指导农民生产,正确确定农产品的亩产量。同时,合作社还可以直接与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商场等联系,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

(二)增加储备设施投入,加大力度发展冷链物流、加速产业化,重点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针对市场供应饱和导致的滞销,政府应加强相关网络平台建设,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调节市场平衡。局部市场供应饱和可能是由于某一地区农产品集中上市,該地区的供应量高于其他地区,并不是因为市场上农产品总量供大于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公布求购信息,利用产销对接平台有助于农户寻找农产品销路。

参考文献:

[1]高齐圣,路兰.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MATEL和QFD方法[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3(1):89-94.

[2]李中东,孙焕.基于DEMATEL的不同类型技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来自山东、浙江、江苏、河南和陕西五省农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1(3):26-34.

[3]刘俊华,才奇,长青.初级农产品滞销的关键控制点判别与定位研究——基于32个农产品滞销事件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3(2):51-55.

[4]刘畅,张浩,安玉发.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薄弱环节、本质原因及关键控制点研究——基于1460个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4-31.

[5]李浠萌,王寒笑,王迪.北京市流通环节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关键点风险评估[J].食品安全导刊,2015(8):14-18.

[6]张诚,张广胜.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的ism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2(3):55-59.

[7]陈军,陈祥云.生鲜蔬菜产地滞销预测模型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274-277.

[8]张天平,王柯梦.农产品滞销的关键点识别与对策建议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33(3):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