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动力及激励机制

2019-05-11姚亮吴振华

党政干部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基本特征激励机制

姚亮 吴振华

[摘  要]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与民营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关系密切。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怎样的特征,以及如何来激励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这些都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学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政府的政策扶持机制、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社会地位的认同机制、企业的文化培育机制和家庭个人的支持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民營企业家;精神动力;基本特征;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C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9)01-0074-07

一、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主要精神动力

在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诸因素中,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因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基于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和笔者实证调查①的分析来看,当前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主要来自于三个层面:

(一)个体和家庭的内源性动力

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家来说,之所以要创业,发展企业,其中来自自身和家庭的因素成为其发展企业的内源性动力,也是支撑其发展企业的首要因素。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企业家的心理状况是企业家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的压力情况及幸福感也是反映企业经营环境、社会心理及文化变迁的重要依据。[1]企业家的心态如何将影响着他们创业创新的热忱,影响着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调查问卷显示,当问及“您初始创立或投资企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在诸多的选项中,排在并列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养家糊口和追求自己的事业,各占36.3%和34.5%,二者合加起来超过了70%(见表1),可见基于家庭和自身的原因成为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内源性动力。

在访谈中,有不少企业家告诉笔者:“若不是为了家庭,为了能在他人面前争一口气,谁愿意吃这么多的苦,受那么多的罪。别看我现在风光,天天坐在办公室,刚创业那段时间,为了推销产品,天天往外跑,饥一顿,饱一顿,现在的胃病就是那时候造成的,天天睡不着觉,一想到借了那么多钱,只能硬着头皮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老婆小孩都不管的。”正如我们的调查问卷所反映的,大多数的企业家在家庭和事业的时间分配上,分别有35.3%和47.1%的企业家选择“二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事业上”“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事业上”(见表2),可见超过80%以上的企业家选择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发展企业这一事业上。

当然,其付出与回报也是成正比的,在问到“发展企业给您带来的最大收益”时,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分别占到总数的43.2%和23.5%(见表3)。

(二)市场和利益的直接驱动力

如果说基于家庭和自身的原因考虑是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内源性动力的话,那么在此基础上,来自市场和利益的因素则是民营企业家发展的直接驱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的利益有关。”[2]作为一个企业家,尤其是创业的初期,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生存问题,因此基于市场和经济利益的考虑成为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问及“打算在事业上如何发展”时,排在前三位的是“力争企业成为行业最佳企业”“维持企业的现有规模和正常运转”“准备扩大企业规模”,分别占到总数的41.2%、29.4%和17.6%(见表4)。正如龙南县某民营企业家所谈到的:“目前这个阶段,对于我这样规模的企业来说,谈社会责任还不太现实,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怎么样扩大生产占领市场,多营利。只有企业多赚钱,多营利了,才会考虑回馈社会,但生存是我们的第一选择。在我看来,不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而大谈社会责任,这样的企业是走不远的”。

(三)政府和社会的外部推动力

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就像行驶在大海中的一条船,除了靠民营企业家这样的舵手保障企业这条船向前安全行驶外,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因素也是企业家发展企业的另一动力。政府和社会的外部推动力,一方面既体现在政府基于政绩、财政或体现政府服务职能转变等因素的考虑从资金和政策上推动当地的民营企业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民营企业家们也要考虑企业员工的就业问题甚至是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调查问卷显示,当问及“促使您做好、做大企业的原因”时,排在前三位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政府力量的推动”“丰厚利润的回报”,分别占到总数的31.2%、23.3%和22.4%(见表5),可见,在影响企业做大做强的因素中,基于政府和社会的原因考虑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正如南昌县的一位民营企业家所讲到的:“虽然企业是你一手创立的,但一旦企业发展起来,就不是由你一个人来决定它的命运,县里面虽然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管理,但在他们的财政收入预算中,早已将你这一块纳入,你不想发展都不行,有时候他们都上门服务,你都不好意思不扩大生产”“作为企业,我们也有社会责任,一是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让员工都有活可干而不用担心失业,二是对一些受灾群众进行捐赠,既体现了我们的企业责任,又扩大了企业的社会效应”。

二、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精神动力的基本特征

(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不同

如上所述,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既有来自家庭和自身的内源动力,也有来自市场和利益的直接驱动力,还面临着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外在推动力。然而,这些精神动力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呈现出结构性差异。调查显示,当企业处于创立时期,民营企业家更多的是基于家庭和自身因素的考虑,考虑如何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如何营利,如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经济利益。正如表1和表4所显示的,为了“养家糊口”“追求自己的事业”“力争企业成为行业最佳企业”等目的是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最主要原因。而当企业处于发展阶段,甚至是成熟阶段,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则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从家庭、自身和经济利益的考虑转向了在保障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更多的社会责任,如当地的财政收入问题、就业问题等。正如一位民营企业家自豪的说道:“我现在不担心企业的生存问题,我们每年给当地政府缴纳上亿元的税,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公益和捐赠活动,如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企业就捐了100万元,还提供大量救灾物资。”

(二)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的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也不同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种需求,事实上企业也存在以上五种需求,当企业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求问题时,就会向更高级的需求转向,基于社会责任感的考虑正是企业自我实现需求的体现。同样,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发展程度对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的影响是不一樣的。相比较而言,规模较小的企业,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相对要弱一些,其动力主要来自于家庭和个人层面;而规模较大企业的企业家的精神动力则要更强,其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和社会等外部性动力。调查显示,同样是对“创立或发展企业的最主要原因”等问题进行分析时,当我们控制企业规模这个变量后,发现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交叉分析所得到的系数λ=0.45,可知企业规模和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用企业规模来预测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可以消除45%的误差。具体来说,当企业规模低于年销售额500万时,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回答“发展企业的主要原因”时,主要是基于家庭、自身和改善物质生活,获取经济利益等原因考虑;而当企业年销售额高在1000-5000万时,基于“政府力量的推动”和“社会责任感所使”也成为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重要原因。

(三)不同文化程度的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也不同

从民营企业家个体层面来看,个体的文化程度高低会影响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调查显示,当对“创立或发展企业的最主要原因”问题进行分析时,在引入民营企业家文化程度这一变量并对其控制后,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精神动力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交叉分析所得到的系数λ=0.39,可知民营企业家文化程度和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用民营企业家文化程度来预测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原因时可以消除39%的误差。具体来说,当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下时,更多的民营企业考虑的是家庭、自身和改善物质生活,获取经济利益等原因;而当民营企业家的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时,基于“实现人生的目标”和“社会责任感所使”等原因也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正如一些民营企业家所说的:“我就一初中水平,初中毕业后就在外闯荡,现在好不容易有自己的企业,已经很知足了,和过去相比,家庭条件有很大改善,但不会再扩大规模了,毕竟资金有限,现在生意也不好做”“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去找工作,拿工资也赚不了多少钱,在父母帮助下,开了家小公司,现在规模越来越大,公司不存在生存问题,现在主要是想把公司做大、做强,争取上市,虽成不了马云这样的商人,但也希望有一天能排进胡润榜上。”

三、构建新时代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激励机制

(一)政府的政策扶持机制

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调查显示,73.2%的被调查企业家认为“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扶持力度”。另一数据显示,在“您认为影响未来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时,29.4%的被调查者选择“有效的政府激励机制”。

1.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减轻民营企业税收负担。加快并深化金融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扩大民营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加快“费改税”步伐,清理对民营企业的各种收费项目,借助税收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指导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尽快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立足区域发展的战略,把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加强对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培训。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提供分类的培训教育,更新民营企业家的企业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培养出一批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企业家。在调研中,不少的民营企业家提到,目前企业家的培训教育主要以企业家个体化的行为居多,而政府有组织的较少,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家的学习动力相对就较弱。一些企业家呼吁政府应该要更有所作为,为民营企业家提供更好的平台。

3.设立专项的奖励制度。民营企业家是社会的精英力量之一,对这一群体也要设立专项的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如奖金、税收优惠、贷款优惠等。首先,要建立专项的奖励制度。要将民营企业家及其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要素纳入到奖励制度中去,并将这种奖励纳入到企业融资、税收、用地和科技等各项政策中去,把这些要素之间相互打通,让真正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真正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要定期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或民营企业评选活动。比如,可以每2年为一个周期开展全省十佳企业评选和优秀民营企业家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和模范榜样来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民营企业家相互之间的良性竞争,以此激活企业发展的活力。此外,还可以对科技创新贡献大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嘉奖。

4.加大对民营企业家的宣传。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对那些优秀的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在舆论上给予宣传,宣传他们对国家、社会和企业做出的贡献,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从精神上获得社会认同感和事业成就感。同时,更要注重民营经济宣传的质量,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二)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

通过建立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让民营企业家与其他范畴企业家之间有平等较量机会,使民营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和壮大起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1.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的活力。政府要通过加快简政放权,通过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等来给市场减负松绑,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市场和企业,使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以此来真正促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2.要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将民营企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必须进一步明确放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打破民营经济发展中的行政性垄断。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设施等领域,具体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清洁能源、热电联产、军民品生产、医疗设施以及城市供水、供电、供暖等行业领域。

3.平等的市场优惠政策。在制定和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人才政策等有关政策时,要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在科技立项、成果鉴定、成果奖励等方面,民营企业应享有与国有企业、院所同等待遇。

4.培育灵活的人才市场。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第一资源。努力建立政府搭台、组织企业参加人才招聘的机制,为企业引智引才。引导民营企业实施人性化、科学化管理,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使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三)社会地位的认同机制

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高低对其发展企业的动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现实中,追求社会的认同也是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又一重要动因。良好的声誉是企业家的成就发展的需要,也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取更多的经济回报并非民营企业家发展企业的唯一目标,他们还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以实现自我的价值。调查的结果显示也是如此,在问及“在过去的时间里,发展企业给您带来的最大收益是什么”时,回答“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提高了社会地位”三者的比例为52.9%。同时,在问及“在未来的时间里,您希望发展企业给您带来的最大收益是什么”时,仅“人生价值的实现”这一项就高达53.4%。(见表7)

1.要努力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民营企业家在省、市、县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比例,不断增强他们的代表性,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的作用。民营企业家通过参加人大、政协,不但可以提高其政治地位,也可以增强与政府协商对话的能力,从而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潜力。据统计,目前江西各级商会组织中,非公企业人士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13人,担任江西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200多人,担任县级人大代表1198人、政协委员3513人。在调查访谈中,民营企业家普遍表示就是希望能够增加民营企业家的入党名额、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代表名额。无疑,民营企业家的参政议政之所以成为中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的重要形式,其得益于中國转轨过程中民营经济在政治上获得认可,并且成为日益重要和普遍的政治关联形式。[3]

2.加强政府与企业家之间的交流,使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的企业家自觉为社会多做贡献。在企业家基本物质条件相对满足的前提下,对荣誉感的需要欲望会逐步上升,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民营企业家感受到在政府政策与决策方面有他们的声音,这对那些实现良好经营业绩的企业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将引起他们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欲望。此外,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对企业素质和企业形象等进行评估,科学地显示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从而间接地显示出企业家的地位与作用。

(四)企业的文化培育机制

1.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自身素质,发挥核心作用。民营企业家在民营企业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还是直接受益者,是多种角色的集合。他们的率先垂范和倡导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育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还不高,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所以,培育好企业文化,首要的是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这也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2.更新理念,注重企业灵魂的塑造。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对于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的发展理念的认识要立即调整。[4]新发展理念不但适用于行政部门,而且也适用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构建中,要以企业经营灵魂塑造为中枢,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价值观,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体行为。同时,民营企业要保持制度制定与文化理念的一致性,将本企业的价值观渗透到各项制度之中,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来保证企业价值取向的实现。

3.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是指通过一定的价值观来激发工作人员,让他们遵循相应的价值观标准和思维方式。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润滑剂,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对企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少些拿来主义,多些创新。如“质量就是生命”“顾客就是上帝”等文化语言和符号,没有突出本企业的文化特性,这种缺乏个性的企业文化很难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民营企业要准确定位自身的企业文化,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并将这种文化灌输和渗透到企业员工中去,形成自己个性色彩鲜明的企业文化,从而产生巨大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严冰.四大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家心理健康[EB/OL].人民网,2010-08-0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3]胡旭阳.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及其经济效应分析经济[J].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2).

[4]冯蕾.“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N].光明日报,2016-06-06.

[5]高凤荣,宋惠卿.宋艳君试析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积极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7,(3).

责任编辑  杜福洲

猜你喜欢

基本特征激励机制
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国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借鉴
长株潭水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保护修复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和核心构件
激励机制在推拿手法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古代军队系统管理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