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19-05-11张争张克楠洪保安张九丰周博文龚侃
张争 张克楠 洪保安 张九丰 周博文 龚侃
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新发恶性肿瘤中位居第1位、占19%[1],而中国与其相比发病率较低。随着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和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近年前列腺癌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在北京和上海已超过25/10万[2]。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虽是目前治疗前列腺癌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术后病理结果常常提示切缘阳性(positive surgical margin,PSM)。PSM是指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标本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表面或墨染边缘有癌细胞。术后病理PSM的患者,更易发生肿瘤的生化复发或临床进展,需行辅助性内分泌治疗或放疗。本研究旨在对LRP后PSM的患者进行分析,探究影响PSM的相关因素,为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例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177例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LR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65.77±7.65)岁,平均前列腺体积为(40.00±17.98)cm3,前列腺穿刺前血清PSA检查中平均总血清PSA值为(14.72±11.36)ng/mL,穿刺后及手术后Gleason评分分别为(6.92±1.04)分及(7.30±0.98)分。纳入标准:1)术前均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2)完善穿刺前血清PSA值、经直肠超声穿刺活检、前列腺磁共振扫描和核医学ECT等术前检查,未发现前列腺癌有远处转移;3)所有患者手术均由高年资医生主刀,以减少由手术技巧带来的误差,术后标本经病理科2名及以上医师诊断为前列腺癌。
1.1.2 分组 根据前列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分为年龄≤65岁和年龄>65岁组;根据前列腺体积大小,分为体积<40 cm³、40~70 cm³和体积>70 cm³组;根据穿刺前血清总PSA不同,分为PSA<10 ng/mL、10~20 ng/mL和PSA>20 ng/mL组;依据Yang等[3]研究,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分为针数≤2针和针数>2针组;根据计算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分为穿刺阳性百分比<33%、33%~65%、穿刺阳性百分比≥66%组;根据Gleason评分危险度分级,穿刺及术后病理评分分为Gleason评分≤6分、7分及评分≥8分组;根据患者术后不同病理T分期,分为T2a~T2b期、T2c期、T3a期及T3b期组。
1.2 方法
手术方法根据手术操作标准,行LRP[4]。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穿刺阳性针数及其百分比与术后PSM相关性
行LRP的177例患者总PSM率为32.2%(57/177),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平均值为37.46%±24.08%,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66%患者的PSM率为51.6%(16/31),在所有分组中占比最高。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穿刺前血清PSA值、穿刺及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与术后PSM之间无相关性,不同分组PSM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组的穿刺阳性针数与术后PSM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5);不同分组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患者的PSM与切缘阴性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9,P<0.05),见表1。
2.2 术后病理不同T分期与术后PSM关系
在术后病理不同T分期中,T2a~T2b期11例患者中无PSM者,T2c期76例患者中PSM为19例(25.0%),T3a期61例患者中PSM为26例(42.6%),T3b期29例患者中PSM为12例(41.4%),不同病理T分期术后切缘阴性与PSM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3,P<0.05)。
2.3 术后PSM的独立危险因素
将穿刺阳性针数及其百分比、术后病理不同T分期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穿刺阳性针数及其百分比不是影响PS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病理T分期是PSM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616,95%CI为1.062~2.459,P<0.05,表2)。病理T分期每提高1个等级,PSM出现的概率将提高1.616倍。
表1 17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表1 177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续表1)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PSM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讨论
前列腺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术后PSM可提示死亡风险增高,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同时,PSM也是术后放疗与内分泌治疗的重要指征,影响患者与家属的精神状况并增加其心理负担。因此,PSM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手术治疗策略、辅助治疗选择及患者随访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Choo等[5]通过对3 707例穿刺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前列腺体积≥46 cm3的术后PSM与体积<29 cm3者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较小的前列腺体积是术后PSM的预测因子,并有更高的PSM率(OR为0.7,95%CI为0.5~0.9,P=0.022),可能与肿瘤体积的占比较大有关[6]。前列腺越小,肿瘤与前列腺体积比值越大,越易超出病理分期的限定范围,易出现PSM。Yang等[3]对29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发现,穿刺阳性针数>3针的患者发生PSM的危险性是针数≤3针的4.403倍(OR为4.403,95%CI为1.878~10.325,P<0.001)。与上述研究相比,本研究发现,较少的穿刺阳性针数(针数≤2针vs.针数>2针)与PSM相关,可能是因为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就诊时往往处于前列腺癌晚期,穿刺时肿瘤相对较大,导致穿刺阳性针数较少。有研究表明,术后PSM与病理不同分期,以及不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各组穿刺及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与切缘状态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多,分组也更为详细,分析发现不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与PSM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的各组术后PSM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未发现穿刺阳性针数及其百分比是前列腺癌术后PSM的独立影响因子。
本研究发现,病理不同T分期不仅与PSM相关,并且是PSM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T分期越高,术后出现PSM的可能性越大,研究发现术后病理不同T分期,如T2期和T3期的术后PSM率有明显差异,PSM率随着病理T分期的增高而增高(P<0.05)[9-10],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前列腺癌术后PSM是预后不良的指标,T3期肿瘤的PSM主要与肿瘤位置相关[11]。目前,LRP术式相对成熟,多数有经验的医生可顺利完成,但对于术中发现肿瘤侵犯程度大,或与周围器官如直肠黏连严重而造成的PSM,此时需权衡保护直肠与尽力切除肿瘤之间的利弊。
对于前列腺癌低分期如T2期,术中是否保留性神经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术后切缘状态。Preston等[12]研究结果表明,术后病理T2期患者保留性神经相比切除神经更易出现术后PSM(RR为1.52,95%CI为0.97~2.39);而T3期患者保留性神经和切除性神经的PSM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研究目前仍存在争议,因此对于前列腺癌患者是否保留性神经需严格参考指南,术前应仔细评估,尽量避免术后PSM的发生[13]。EAU前列腺癌指南(2018年)建议,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建议采用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手术;而对于包膜外高风险肿瘤,如临床分期为T2c和T3期以及任意活检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保留性神经根治术则是绝对禁忌症。因此,在术前根据患者病情,慎重考虑是否保留性神经,是降低低分期肿瘤术后PSM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也一定程度上与术后PSM 相关[14-15]。
综上所述,LRP后PSM与前列腺穿刺阳性针数及其百分比、术后病理不同T分期之间具有相关性,且术后病理T分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如患者例数相对较少且缺乏临床随访和生化复发的数据,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结合患者随访结果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