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理、联、练、悟”进行复习
2019-05-10林秀玲
林秀玲
摘 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在已经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性质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基础上,系统复习小学数学中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梳理沟通各种图形周长、面积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使学生数学知识得到巩固,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其复习内容虽多,但线索明确(两条线——周长、面积),知识间的联系密切。因此,教学可让学生先学,再按“忆、理、联、练、悟”进行复习。
关键词:平面图形 周长 面积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146-02
复习课内容多而杂,容易成为“走马观花”式、“做题课”式或“复述课”式,学生略知皮毛、不得要领,只有“温故”、没有知“新”,学得索然无味。“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内容多,但线索明确(两条线——周长、面积),知识间的联系密切。因此,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先学,按“忆、理、联、练、悟”进行复习。
1 “忆”,激活已有经验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在已经复习各种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性质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基础上,系统复习小学数学中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梳理沟通各种图形周长、面积间的内在关系。所以课前,笔者布置如下预习作业:
(1)知识盘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已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2)试着找出“最容易记忆的方法”。
学生完成后,笔者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调整教学过程设计。
这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孩子先行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归纳整理活动中,不仅可激活孩子的已有经验,而且能激起他们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教师通过批改,可以掌握学情,为复习提供方向和资源。
2 “理”,重温概念与公式
课一开始,由数学小实验——“一条绳子,围成什么样的图形面积最大?” 得出结论:图形的形状和边的长短决定了它的周长与面积,图形的周长与面积间也有许多联系。再结合实物图形,让他们直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温概念,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意义的不同。然后用抢答的形式检查公式熟记情况。
有趣的引入,明确的目标,让孩子一下子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一开始就置身于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氛围之中,一种强烈的参与欲望油然而生。结合实物图形,让孩子直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使他们既快速又充分感知周长与面积的意义。
用抢答的形式检查公式熟记情况,既能激起孩子的表现欲,又能高效率地唤醒知识储备。
3 “联”,领略“化归”的魅力
在孩子们进一步明确周长与面积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笔者抛出问题: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周长计算公式,让它们显得简单、好记?这么多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有好办法,使要记的公式少一些?让孩子通过周长的意义,概括出平面图形周长计算公式只要记住“所有边的长度和,能简算的要简算”就行了。面积计算公式,通过(1)孩子上台汇报演示、转化——结合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这些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2)孩子分工合作画图演示转化过程——把这些图形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都用“底X高” 就可以計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再引导总结:这六种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只记一个公式——长X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只记一个公式——底X高。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可以只记一个公式—— s=ah。如图:
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化繁为简,让孩子再次领略了“化归”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积累和提升了策略性、方法性经验。不同的演示方式,能充分调动孩子不同的感知器官,又给予孩子新鲜感,较大程度地调集了孩子的注意力。
4 “练”,抓住解题关键,灵活应用公式
首先是“基本应用”,以填表形式求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底或高。使孩子能应用公式、解决基本问题,并引导回忆做该类题目的注意事项。
其次是“走出误区”,通过同桌讨论:
(1)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呢?
(2)比较等高不等底的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
“走出误区”,在于引导孩子认识到——公式是把尺子,标准却刻板;灵活应用公式,才能走出误区,如:(1)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2)平行四边形也有上下底,只是上底=下底;三角形也有上下底,只是上底=0,并从中发现又一“转化”——公式转化,只要记住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也能求出其它图形的面积。
再次是“活用公式”,通过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展示汇报:
(1)说说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一样吗(正方形中挖掉圆)?
(2)已知平行四边形一底两高(单位:cm),求周长。
最后是“当堂检测”:
(1)计算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课本的“做一做”)
(2)用篱笆围成一边靠墙的直角梯形菜地,已知篱笆长
46m,高12m,求菜地的面积。
这些题目的选择注重层次性、典型性,思维空间与容量大;有的要求独立完成、有的是同桌讨论、有的是小组交流,既让孩子有独立思考的时空,又培养同学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与能力;既利于调动孩子思维的活跃性、创新性,又让他们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5 “悟”,畅谈感悟,收获妙招
通过畅谈本节课的感悟收获,引导孩子们悟出:只要掌握学习数学的妙招——抓关键、善记忆、活应用,就一定会爱上数学这个看起来枯燥乏味、实际上很可爱也很有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