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与实施策略探究
2019-05-10黎凤娟
黎凤娟
摘 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小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综合性、多样性等,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文章在分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即科学选择内容,突出综合性;合理设计活动,注重实践性;把握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提高学习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时下没有很多现成的方案让教师参考,也没有现成的路让教师走。如何上好这一门课,是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笔者也积累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经验。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实施策略。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即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为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重、活泼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教学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所以在笔者思考如何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得“妙趣横生”之前,首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进行了一番探究。一般来说,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要着重引导、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欢乐。
(二)趣味性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目标之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去确定内容,力求内容生动、有吸引力。设计活动内容时,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并力求灵活多样,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学中有乐、学有所得。
(三)综合实践性
综合实践性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样的课力求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四)灵活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范围广、灵活性大,不要求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只要求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运用知识和发展能力。
以上这些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下面笔者将结合几个实践活动课案例谈谈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选择内容,突出综合性
综合是指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联系与综合的一个组合内容首先要突出“综合”。 这个特点有两层含义:一层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另一层指把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实践活动就会流于形式。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分类之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次数学实践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当一名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学生通过收集、思考并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
(二)合理设计活动,注重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一般的数学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提到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笔者对“实践”的理解是:教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实践中,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在数学课中研究现实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如四年级上册,在教学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后,会安排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大。
(三)把握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兴趣可以提供无穷的学习动力。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有新意。对于一堂实践活动课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现实性、可操作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或教学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以四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课“1亿有多大”为例,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引发学生争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放权给小组,让各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四)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提高学习实效
虽然教师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活动定向的引导,但是学生在讨论、探讨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偏离教学的目标或出现活动进行得不那么有效,甚至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的提問,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例如,“1亿有多大”这一活动课,在学生所猜想“1亿大”的事物中,可能有一些超出了学生能够实验测量并进行推理的范围。此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而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研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然后选择不同的物品进行测量。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结果的大小,进而体验1亿有多大。
基于以上认识,作为数学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数学学科的知识整合到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肖成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孙莉.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华少年,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