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气可斩千丝烦恼
2019-05-10周兵
周兵
生自己的气,还是生别人的气,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反应,归根结底,还是生自己的气。有两则佛教故事讲得耐人寻味。
一则故事是说,有一位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这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所有的花盆都跌碎了,兰花也有不少被砸断。弟子们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禅师回来闻知此事,不但没有责怪弟子们,反而对他们说: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寥寥数语,一下子讲到事情的本源,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我们的人生或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或为了实现远大的抱负,或想生存得更好一些,或要完成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凡此种种,可以说,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人的人生目的是为了生气。
另一则故事讲的是: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回答后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妇人说:“不生气了,气也没有办法呀。” 高僧说:“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他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最后,房门打开了,高僧迎着夕阳站在门外,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遂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从那位妇人的为自己生气,而不是为别人而气;到气也没有办法,无法寻求发泄的途径;再到不值得气,衡量气的代价;到最后的顿悟,她经历了四层境界。
什么是气?情绪?感受?如水如烟,随时在变,身外之物,又覆水难收,况且没有结果。它不是别人的,更不是自己的。如果你非常渴望想得到生气,从而生自己的气,为生气而活着,孰不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