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明明不是绿色的
2019-05-10厉勇
厉勇
厉 勇
雨,雨,雨……
我所在的城市,烦人的雨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两三个月里几乎一直在下,每天都阴雨连绵。所有的日子都已经被雨水承包,就算所有人都在呼唤在外流浪的太阳,太阳也仍然不给半分面子。望着窗外下不完的雨,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乡下父亲穿着蓑衣,走在田埂上的身影,想起了乡下远去的蓑衣。
我只记得小时候,蓑衣安静地挂在猪圈里的黄泥墙上,和土黄的墙壁颜色差不多,总是很沉闷地挂在那里。只有到了春耕或秋收,遇上下雨天,父亲才穿了蓑衣去田里干农活。蓑衣只到父亲的小腿那里,他挽着裤子,戴着斗笠,在风雨里变成一幅墨色的画。小时候,我不是很喜欢蓑衣,因为它的材料有点扎皮肤,穿着也很笨重,像是小小的乌龟背了一个重重的壳。
前段时间,在一本书里看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从小在乡下长大,见过村里人穿着棕色的蓑衣在雨天里穿行,但蓑衣明明不是綠色的。为什么张志和的诗里蓑衣是绿色的,而现实里的蓑衣是棕色的?看似寻常,相信很多人其实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为啥这首传颂千年的古诗,我会读会背,却从来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呢?
古人到底有没有写错?原来古时候的蓑衣是用绿色的蓑草编织而成的,蓑草,也叫龙须草。它生长的时候确实是好看的绿色,是和田野里所有的绿色植物一样明亮的颜色。但是只要将它收割了,晒干拿来编织蓑衣,那蓑草也是会变黄的呀。
蓑草干燥的茎,呈扁压状细柱形或线形,长30~50厘米,直径1~1.5毫米,先端渐尖,近基部稍粗,表面光滑,淡黄绿色,具纵直细纹理。质坚实而柔软。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但不发达。古人编织蓑衣以用干燥均匀、带绿色者为佳。
到了现代,人们用棕榈来制作蓑衣,做出来的蓑衣颜色是粽色。如果从材料上严格来区分,可以分别叫蓑衣和棕衣。
我想,诗人之所以这么写,还因为青和绿的颜色比较和谐,也可以更对仗,可以写出烟雨江南春天的感觉。
古诗里关于蓑衣的诗词很多。穿蓑衣的人也不一定是干活的农人。唐代柳宗元的《江雪》里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里穿蓑衣的渔翁在皑皑白雪的世界里,孤身一人。那件蓑衣也许是白色世界里一抹不一样的颜色,渲染出渔翁的孤寂和大侠风范。
最被人称颂的豪言壮语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但自己毫不畏惧,也不颓丧。其倔强性格、旷达胸怀和面对人生困境的豁达境界一览无余,此句被很多人视为座右铭。
小小的一件蓑衣,现代人却引申出了大侠的意象。
在一些类似《英雄》这样的古装电影里,蓑衣似乎成了大侠的一种道具或者伪装。在那水气氤氲、烟雨朦胧的竹林里,穿着蓑衣的大侠在绿色的竹林里匆忙赶路,也许偶尔还使用一下技艺高超的轻功,便能看见蓑衣在天上飞。
也许天明明不下雨,一个穿着蓑衣的普通人,其实是武功高超的大侠。他行走江湖,隐藏自己的身份,用蓑衣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渔夫或者干活的人。
现在蓑衣越来越少见,我想,也许以后蓑衣只会在古诗词、博物馆和电影里出现了。
(编辑 紫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