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2019-05-10胡佩瑜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植入术冠脉心绞痛

胡佩瑜

【摘 要】目的:观察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有24例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即为A组),有24例患者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即为B组),有24例患者为稳定性心绞痛(即为C组),所有患者均行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参与本次研究的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手术成功率、B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与C组成功率经验证,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O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与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验证,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O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心病

【中图分类号】R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冠心病典型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狭窄,心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由于每个人代偿能力不同,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冠脉造影检查时目前冠心病临床确诊主要方式,近些年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推广[1]。本次研究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稳定性心绞痛等冠心病患者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原发疾病类型分为A组、B组、C组,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14例)女(10)比例为7:5,年龄在52岁至78岁,中位年龄为(63.12±1.12)岁。B组2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男(15例)女(9)比例为5:3,年龄在51岁至77岁,中位年龄为(63.11±1.11)岁。C组24例患者稳定性心绞痛中男(14例)女(10)比例为7:5,年龄在52岁至78岁,中位年龄为(63.15±1.13)岁。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术前均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均一支或一支以上冠脉狭窄程度超过75%,患者符合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排除发生冠脉严重钙化患者。(2)排除狭窄近段严重扭曲变形患者。(3)排除合并全身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3 方法 A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当天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300mg、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口服300 mg,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口服200 mg、氯吡格雷口服75 mg 。B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术前3天至5天每日给予阿司匹林口服200 mg、氯吡格雷口服75 mg,医师可适量给予抗心绞痛药。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经桡动脉、股动脉置入支架,桡动脉、股动脉局部穿刺成功置入鞘管,注入适量对比剂,对患者行多体位投照,从而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造影确定患者病变血管部位后,对于需要置入支架血管借助导管微导丝、球囊,以将型号、大小合适的支架置入病变部位,最后再次通过冠脉造影观察患者并病变血管血运改善情况,从而判断支架是否植入成功。术后持续给予低分子肝素(Vetter Pharma-Fertigung GmbH,国药准字:H20080449)皮下注射,每日给药2次,每次皮下注射5000U,持续给药3天,术后医师可根据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适量给予阿司匹、他汀类药物、ACEI类药物或?受体阻滞剂药物。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三组患者术后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后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程度低于20%,TIMI达3级且患者未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2)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软件包,结结果中以(%)表示的相关计量数据,两样本百分数用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手术结果,具体情况如下:A组24例患者术后共有23例患者手术成功,B组术后共有24例患者手术成功,C例共有23例患者手术成功,A組手术成功率(95.83%)、B组手术成功率(100.0%)分别与C组成功率(95.83%)经验证等于5.897、5.913,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O5。

2.2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与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验证分别为5.168、5.168,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5 。

3 讨论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该手术为介入手术的一种,术中为保证支架顺利植入,对病变血管使用球囊扩张技术,促使病变血管扩张,而后植入支架,从而改善患者冠脉狭窄情况[2]。近些年相关报道研究认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均适用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血且药物治疗无效患者,但是医师在实施该手术前应考虑患者心室功能、病变血管近段是否出现局限性钙化[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手术成功率均在95%以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20%,由此可见,对于冠心病患者及时行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手术安全性高,疗效好。

综上所述,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张家彭.经导管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146-147.

狄青,杨洁,王金晶等.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2):90-91.

付敏.射频消融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伴发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左心室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7):543-544.

猜你喜欢

植入术冠脉心绞痛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