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脾型胃溃疡临床观察

2019-05-10殷红宁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胃溃疡

殷红宁

【摘 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脾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确诊为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的各项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湿热蕴脾型;胃溃疡

【中图分类号】R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是消化道黏膜遭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引发的炎性溃疡,具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痛特点[1]。常规的西医治疗能快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却无法彻底治愈本病[2]。中医将胃溃疡纳入“胃脘痛”范畴,根据其证型分为以下几类:湿热蕴脾型、肝胃郁热型、肝胃不和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瘀血停滞型,其中以湿热蕴脾型最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口苦口黏、胃脘热痛、头痛纳呆、大便不爽等。本文总结了我院既往收治的50例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及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现将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经内窥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且经中医辩证为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排除穿凿性溃疡、胃底部溃疡、胃溃疡合并重度异型增生患者,排除30d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排除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4~64岁,平均(48.5±6.3)岁;病程0.5~8.7年,平均(3.2±0.5)年。观察组男11例,女13例;年龄26~67岁,平均(48.2±6.5)岁;病程0.8~9.1年,平均(3.3±0.6)年。根据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关于湿热蕴脾证的标准,主症:①口渴少饮,②食少纳呆,③脘腹胀闷、大便不爽,④舌质红,苔黄腻;次症:①肢体困重,②身热不扬,③腹胀满、恶心欲呕,④脉濡数;所有患者均满足3项主症或2项主症+2项次症。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国药准字 H20061220)口服治疗,20mg/次,2次/d,持續治疗4周,随后改为20mg/次·d,持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甘露消毒丹治疗,组方:藿香15g,石菖蒲10g,白豆蔻15g,茵陈10g,黄芩10g,浙贝母10g,滑石15g,连翘15g,薄荷10g,竹叶10g;随症加减:食少纳呆者加谷芽20g,炒麦芽30g,陈皮10g,茯苓10g;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10g;大便稀溏者加黄连6g,葛根6g。日一剂,取药液300ml于早、晚各服用1次。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痊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主症明显改善,次症消失;有效:主症有所减轻,次症明显改善;无效:主症与次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小+有效)/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湿热蕴脾证是胃溃疡常见的一种证型,致病原因与患者先天体质、饮食不节、七情刺激均有关,最终造成纳运失常、脾胃损伤、酿生湿热、气机壅滞、热盛肉腐,因此表现为胃粘膜受损,溃疡发生。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的主要成分为雷贝拉唑钠,能抑制胃酸分泌,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控制症状,却无法根治疾病,且长期服用抑酸药还会引发钙镁元素、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的缺乏[4]。

甘露消毒丹是清代医者叶天士所创,古代用于治疗湿温时疫。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甘露消毒丹具有除湿清热、除满行气的功效。方中石菖蒲辛温和胃、化湿豁痰、宁神开窍;白豆蔻辛温化湿,芳香悦脾,行气祛湿;藿香芳香化湿,辟秽和中;三药联用共奏清除中焦湿邪的效果[5]。茵陈清热利湿,能提升除湿去邪的药效;黄芩清热、燥湿、除邪;浙贝母清热宣肺;薄荷化湿、利头目、辟秽气;滑石利水、清热且不伤阴。本次治疗中我们经原组方使用的木通改为竹叶,不仅避免了木通对肾脏造成的损伤,同时借助竹叶淡寒的特性,起到清热、生津、利尿的效果。诸药共用,一并达到利湿、清热、化浊的功效。此外,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还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症状进行药物加减辩证治疗,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蕴脾型胃溃疡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的各项症状,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孙林桥.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胃溃疡病人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医药前沿,2018,8(33):198-199.

钱土山,石凤娟,李永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5):548-549.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张武.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6):715-716.

李庆梅.甘露消毒丹临床应用举隅[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9):790-791.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胃溃疡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
香砂六君子汤治疗胃溃疡40例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