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和增强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应激能力的研究

2019-05-10陈晶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应激高职高专护理

陈晶

【摘 要】心理应激是有机体在一定的环境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个体在刺激事件中客观要求和应对能力及察觉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个体本身就会倾向于调动其他资源如各种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因素作用的变化适应过程,如果刺激事件的强度不大,个体所表现的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一般紧张反应状态,一旦刺激事件强烈到个体无法承受,严重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在高职高专护理学院中,学生所面对的是理论学习,技能实操,人际关系以及就业压力。因此,如何更好的增强护校学生对临床上有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激能力及其心理健康研究,成为今后高职高专护理学院不可或缺的热点。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心理应激

【中图分类号】R24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1

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护理学院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有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素养道德情操,还要有良好的团队与协作精神,对于刚入校18—22岁大学生,特别应该注重他们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所产生的心理应激,怎样使其更快的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怎样使他们更有效更正确的做出积极向上的应激态度,需要我们结合心理应激和应对理论,将其相关因素与大学生面对各种学习应对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使之产生一系列应激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身心的健康发展。

1 心理应激的特点

“应激”原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有机体最大限度对抗的超负荷过程。后来Selye将这个词引用到生物和医学领域,并根据对其本质认识发展而不断对它进行修正、补充和扩大。Beehr[1]认为应激是某一情境使人产生特殊的生理或心理需要, 由此发生的不平常的或出人意料的反应。我国学者陈宜张[2]认为, 应激是机体受到强烈刺激或有害刺激以后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目前,在医学心理学领域里,应激的含义可概括为三大类:

a.当把应激当做刺激物时,是将人的应激和物理上的定义等同起来,即金属本身所能承受的“应力”。当其应力超过其“屈服点”或是阈值时就会形成永久性损害。当人超过其承受应激的限度时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b.应激是对应激情境或者说是不良刺激的反应,这是Selye(1956)的定义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应激是有机体对刺激事件的反应,是其本身固有存在的,是具有适应性和保护性的防御反应,特别注意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过程,从而提出了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这三个反应阶段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学说。

c.Lazarus(1976)在综合了刺激与反应这两种学说后提出应激是一种察觉到的威胁,是发生在有机体处于无法应对或调节的情况下。L azarus 认为, 应激是指环境或内部的需要超出个体或社会系统、或机体组织系统的适应能力[3]。它的产生并不伴随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是个体发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境之时。其它还发现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许多因素对应激反应起着中介作用。

应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与心境、激情不同的是,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起的高度紧张。当个体受到应激事件的刺激之后会产生生理、心理、行为上的反应,应激结果为适应良好或适应不良。大学生尤其是护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的应激源复杂多样,且他们的心理应激反应更兼受社会环境及挫折情境双重影响[4]。

2 高职高专大学生产生心理应激的反应

2.1 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应

当大脑产生对刺激事件的认知评价时会作用于下丘脑同时对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的影响。下丘脑会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是引起NE的升高可以使血管收缩,皮肤苍白、发冷,BP、肾素分泌和血管紧张素都会有所上升;二是促进AD的升高使支气管扩张,心肌收缩,扩瞳,出汗,心率、血压、耗氧、骨骼肌张力、脂肪分解呈上升趋势,胃肠蠕动和胃液分泌的下降等。

生理性应激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防御适应反应。从生物学意义上讲其有利于增强机体对抗或逃避能力和维持机体的自稳态,同时有利于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但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的病理应激反应却对机体有害。

2.2 心理应激的心理反应

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可分为积极的心理反应和消极的心理反应两类。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应激有助于情绪唤起,增强认知能力,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警觉水平,有助于增强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这种反应可以帮助有机体对传入信息进行正确的认知评价,提高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如常说的“急中生智”。

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长时间超负荷的应激会产生一系列负面的情绪反应, 如:焦虑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的事件或要做出重大决定时,体验的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情绪,恐惧是需要摆脱、逃避某种危险,而又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是当人体验到不公平或受到挫折时,而产生的爆发性、攻击性情绪。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同时伴有兴趣、希望、自信减少以及睡眠和食欲障碍。此外还能使认知能力下降,自我要概念不清等。这类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如考试时出现过强的应激反应,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滞、想象力枯竭、语言迟钝等。

2.3 心理应激的行为反应

1.逃避与回避:目的是摆脱应激反应。

2.退化与依赖:退化和依赖都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痛苦。

3.敌对与攻击:有的人内心可能是极端敌对的,但表面安静、不与人交往;也有的人通过毁物伤人、拒绝帮助、自罪自责的行为来显示其敌意。

4.无助与自怜:无助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動挨打的状态。自怜是自我怜悯。

5.物质滥用:“借酒消愁”、“用烟解闷”、或服用某些药物来麻痹自己,以求暂时解脱烦恼。

3 大学生心理应激的预防

如果紧紧是预防,可以让个体在暴露于应激情境时,一旦成功地学会处理程度轻微的应激性事件,对应激情境的认知和应付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渐渐地就能承受强度越来越强的应激性情境。包括三个阶段:1、教育阶段:让个体理解应激反应的本质,阐述认知的基本原理;2、演练阶段:个体应用放松训练法以减轻焦虑,发展有关情境多次重复的适应性自我对话或应付性自我对话;3、应用训练阶段:鼓励个体在应激情境中使用新的应付技巧,在这一阶段应付情境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包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减轻回避行为、促进情境的应付技巧最有效,也应用于减轻愤怒、物质滥用与减轻疼痛等方面。在心理咨询中与治疗、体育心理训练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4 解决大学生心理应激的方法

研究显示,大学生感到心理压力最重的五件事情分别是:感到竞争压力,择业困难,考试不过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和自己的工作成效不如别人。所以,解决大学生心理应激的问题需要结合自身、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努力。

4.1引导大学生运用合理的应对方式正确对待和评价应激事件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国内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5]。这就需要我们找到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并且结合他们的人格特质、个体差异教会他们正确的应对方式,正确评价应激事件。

4.2运用心理干预技术并结合家庭、社会因素减缓大学生消极的应激反应

干预技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如倾听术、提问技术、表达技术、观察技术是完全需要的。简单地说, 干预的基本策略为: 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 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提供疏泄机会, 鼓励大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 使大学生理解目前的环境, 理解他人的情感, 建立自信; 给予他们希望, 使其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情; 培养他们的兴趣, 鼓励其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会活动。

同时,我们要结合家庭、社会,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因为家庭教养方式与个体应对方式的习得有重要的意义,家庭榜样的作用也影响着个体应对方式的习得和发展。我们要为高职高专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对于他们对未来的规划与选择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总结:综上所诉,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是我们需要多关注的内容,长期的心理应激会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困扰。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心理应激,并找出合理的办法去缓解心理应激带给学生的压力,减轻消极的應激反应。

参考文献

Beehr T A, Fran zT M. Th e cu rren t debate abou t the m ean ing of job s tress[A]. JM Ivancevich & D C Granster( E ds) . Job stress:

From theory to suggest ion s[M]. N ew York: The H au thorue Press, 1987.

韩济生. 神经科学原理[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87. 857 - 877.

L azarus R S, Fo lkman S. S tress, app raisal and cop ing[M]. N ew Yo rk: sp ringer, 1984.

李权超,何英强,蒋忠军,等. 自编心理应激问卷作为军人心理应激水平评估工具的研究[J]. 巴基斯坦职业医学,2001, 28 (4) : 26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机和应对方式[J].青年研究,2000(6)40-48

猜你喜欢

心理应激高职高专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螺旋藻多糖对心理应激大鼠心肌抗氧化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灾难与创伤心理应激的护理干预研究
心理应激理论在高中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实践运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