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2019-05-10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用棉摩擦布》 团体标样项目通过评审
4月16日,中纺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组织召开了《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试验用棉摩擦布》团体标准样品项目评审会,该团体标准样品由中纺标公司负责研制。
此次评审会专家组由来自行业协会、海关、外检机构和科研院校等7名专家组成,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的教授级高工胡晓燕任评审组组长。会上,中纺标耗材部主任助理李静作为项目负责人,从标样的研制、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了汇报,专家组对项目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最终,与会专家一致通过了该项团体标样项目的评审,认为该项实物标样符合团体标准样品技术要求,可以成为团体标准样品。
作为纺织行业首个团体标样研制项目,该团标标样为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提供了配套的实物标准样品,填补了国内棉摩擦布实物标样的空白。
“JCTX300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通过鉴定
4月9日,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委托,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在浙江绍兴召开了由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JCTX300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
鉴定委员会专家们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技术研制总结报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等,审阅了项目鉴定资料,考察了使用现场,经质询和讨论后,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认为“JCTX300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进一步加快市场推广应用。
“JCTX300型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项目根据碳纤维大规模生产工艺要求,集成开发了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研制了整线高精度丝束防偏移系统、RTO废气处理自动切换系统、毛丝自动清理及控制系统、碳纤维丝束带宽控制系统和余热循环再利用系统,实现了生产线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了碳纤维品质,降低了运行成本。
“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和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的“高强型碳纤维高效制备产业化技术项目”通过验收。
鉴定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等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考察了生产现场,听取了公司项目成果汇报,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国内率先突破,通过干喷湿纺工艺生产GQ4522级(TZ700S、CCF700S)碳纤维,实现了500米/分钟级原丝纺丝速度的稳定运行,产品经碳化后各性能指标及其稳定性与国际T700S级碳纤维相当,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组同意通过鉴定。
该项目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的立项课题,由威海拓展和北京化工大学借鉴国家863计划“湿法纺丝制备CCF-3型碳纤维产业化技术开发”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国产T700S碳纤维存在的纺速、稳定性的问题开展项目研究。威海拓展碳纤维产品也已应用于某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以及航空、兵器等领域。
此次验收具有重要意义,威海拓展突破的500米/分钟级的纺丝关键技术,促进了国产碳纤维干湿法纺丝技术的提升,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干湿法碳纤维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国产碳纤维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在本行业将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项目产品在军民融合领域的示范应用,不仅支撑了关键武器型号的研制需要,也将不断满足高端工业装备领域的应用需求,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提供有利条件,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两项“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组织专家在上海对东华大学承担的“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新型聚酰胺酯合成及性能研究”和“基于纤维与气流耦合作用特性的高速喷气涡流纺纱机关键技术研究”两项目进行结题验收。专家组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和讨论,同意两个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新型聚酰胺酯合成及性能研究”项目创新设计了聚酰胺酯的分子结构,首次突破了生物基戊二胺己二酸盐改性聚酯聚合关键技术,成功合成出新型聚酰胺酯。系统研究了该聚酰胺酯的大分子结构及其结晶性能、热性能、流变性能和亲水性能等,建立了多组分共聚的新型聚酰胺酯专用聚合装置。基于自主合成的聚酰胺酯,开发出其纤维制备技术,优化纺丝工艺条件,成功制得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柔软性和较高回潮率的新型聚酰胺酯纤维。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开展后续应用研究。
“基于纤维与气流耦合作用特性的高速喷气涡流纺纱机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喷气涡流纺纱喷嘴内旋转气流场的流动特性,揭示了喷嘴结构参数对流场的影响规律;构建了球-杆链式柔弹性纤维模型,研究了纤维在喷气涡流纺喷嘴气流场中的耦合动力学特性,实现了纤维运动规律的定量表征;基于流场规律研究,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喷气涡流纺纱喷嘴装置,并实现了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的制备。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加强工程应用领域研究,尽快实现项目成果转化。
“高品质汉麻纺织品全生产链关键技术与应用”通过鉴定
4月1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宁波组织专家对武汉汉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军需工程技术研究所、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完成的“高品质汉麻纺织品全生产链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进行了技术成果鉴定。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成果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研发了“机械—生物—高温漂洗—分纤水洗”联合脱胶、高效渗透柔软、牵切精梳分理等纤维制备技术,实现了汉麻纤维高支、精细可控的生产;研发了双清双梳前纺、潮态纺纱及麻纤维紧密赛络纺等柔性化纺纱加工技术,实现了汉麻纱线的高支和高比例混纺的批量生产;研发了复合生物酶前处理、热胀染色、液氨处理及“碱+液氨双丝光处理”等柔软抗皱染整加工技术,实现了汉麻机织和针织面料的柔软和水洗免烫等功能;研发了精准潮态耐久压烫(DP)、汽蒸(VP)除甲醛等清洁化成衣整理加工技术,实现了汉麻服装的耐久抗皱免烫生产。
鉴定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周翔等7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考察了生产现场,听取了公司项目成果汇报,认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产业化生产带动了汉麻种植的发展,对富民强边和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清洁化生产技术有利于麻纺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促进了纺织行业转型升级。
“高性能碳纤维用油剂和上浆剂研究开发及应用”通过鉴定
4月1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吉林组织专家,对吉林化工学院和吉林乾仁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高性能碳纤维用油剂和上浆剂研究开发及应用”项目进行了技术成果鉴定。
该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了一套油剂和上浆剂的设计、研究、检测和应用的完整生产研发体系。在碳纤维原丝油剂方面,研究开发出3个系列粒径可控的改性硅油乳液体系,攻克了碳纤维原丝油剂关键技术,乳液粒径尺寸和表面张力控制,以及耐高温、低粘度、贮存稳定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基本相当;在碳纤维上浆剂方面,研究开发出3个系列贮存稳定的碳纤维上浆剂产品及原位合成纳米氧化物增强碳纤维上浆剂乳液体系,上浆后碳纤维毛羽量少、耐磨性强、贮存稳定,基本满足碳纤维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鉴定会认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产品的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深兰科技人工智能系统赢得服装设计大奖
4月20日,2019中国国际服装设计创新大赛在上海安莎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欧洲设计学院获得冠军。值得一提的是,16支参赛队伍中唯一的非“人类设计师”——深兰科技DeepVogue服饰辅助设计系统获得了该赛事的亚军,并斩获“最受大众欢迎奖”。
2019中国国际服装设计创新大赛由中国服装协会和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共同主办,以“未来时尚”为主题,是一场面向全球服装设计高等院校的国际性赛事,除神秘AI选手——深兰科技外,还有法国高级时装学院、欧洲设计学院、东华大学、清华美院、北京服装学院等海内外15所知名服装设计高等院校参与。同时大赛还邀约了50位由权威时尚媒体、设计师、服装制造企业、服装品牌企业、国际时尚买手等组成的专业评审团,评选大众最喜爱的参赛队。
主办方表示,这是一场汇聚全球设计精英,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巅峰对决,当人工智能迎来艺术感知,未来时尚设计必将加持“灵感源泉”。大赛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工智能赋能服装行业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也向时尚界传递了一个信号,设计师需要有更包容的态度,利用更智能化的技术或工具,来参与未来建设。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卞向阳为深兰科技博士团队颁奖时,也对其自主研发能力竖起了大拇指。中国金顶奖服装设计大师张肇达也称赞:“深兰科技DeepVogue设计的服装已经达到了可以在国际时装秀登台展出的水准。”
标准化推动产业用纺织品高质量发展
4月24日-25日,由全国纺织品标委会产业用纺织品分会主办,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厦门东屿行进出口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年全国纺织品标委会产业用纺织品分会年会暨标准审定会在厦门召开。会议由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产业用纺织品分会副主任马咏梅主持。
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标准事业部秘书处主任助理、产业用纺织品分会副秘书长刘飞飞从标委会基本情况、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准复审、标委会自身建设情况等方面对2018年标委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从严控标准制修订质量、提升标准制修订速度、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发展壮大专家队伍等方面部署了2019年工作计划。
本次年会对2018年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为新增观察员颁发了证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产业用纺织品分会主任委员李陵申,对行业目前的总体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从创新、融合、协调、绿色、品牌五方面探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如何在推动行业高科技体系建设,及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发挥标准的作用给予了指导。
会议还审定通过了《一次性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可冲散性试验方法及评价》国家标准和《面膜用竹炭粘胶纤维非织造布》行业标准,并对GB/T 30558-2014《产业用纺织品分类》等2项国家标准和FZ/T 64035-2014 《非织造布购物袋》等10项行业标准进行了复审。
中纺院海西分院亮相晋江体博会
4月19日-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晋江)国际鞋业暨第四届国际体育产业博览会在晋江举行。中纺院海西分院应晋江市科技局邀请携抗菌保暖鞋材面料、希赛尔纤维面料等5类7款功能性面料及服装亮相科技创新馆。
此次参展,中纺院海西分院作为晋江市人民政府与中纺院合作共同组建的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型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了行业技术引领作用,展示了国字号科研平台雄厚的研发实力。
中丽制机公司承建越南最大涤纶直纺项目
2018年6月,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丽制机公司”)及下属浙江中丽制机公司,就“越南聚酯熔体直纺的长丝项目”与福建某大型企业签订将近2亿元的合同大单。
据悉,该越南项目位于越南西宁省鹅油县,合同完成后日产量预计达到600吨,届时将会是越南最大的涤纶直纺项目,同时也将成为中国在国外建设的最大加弹丝工厂。
该项目包括有纺丝卷绕系统、加弹丝系统以及自动落丝系统、自动包装系统、智能仓储系统的全流程物流系统;以及十余条自动落丝生产线、数条自动化包装生产线、数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可全面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生产,减少搬运时操作人员对丝质造成的影响,在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可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中丽制机公司对此次越南项目高度重视,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持续改进提升、严把质量关,并于2019年3月派出精干力量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公司领导也前往项目现场检查指导工作,计划于今年6月中旬开车。
此次项目中,中丽制机公司提供的设备包括化纤生产的前纺和后纺两部分,前纺将近300位纺丝卷绕设备由中丽制机公司提供,后纺将近40台单双丝道加捻变形机由下属浙江中丽制机公司提供。其中,纺丝卷绕设备锭轴长度1800mm,是目前中丽制机公司的最新研发成果,也代表了当今化纤长丝生产的最高技术水平;同时,纺丝系统采用的牵伸卷绕装置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度中国专利优秀奖。该型号装备已在国内项目中大批量成功开车,性能稳定。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许宪平在对中纺院下属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时提出:“装备制造要用一流的精神和信念,创一流产品和品牌,树立国企装备制造标杆”。此次的越南项目,作为中丽制机公司继印度、伊朗等海外项目之后开拓的又一重要成果,正是央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是集团先进装备制造板块的重要展示,同时也象征着中丽制机公司多年以来深耕行业、服务客户的精神。
绍兴纺织工匠技能提升研修班开班
4月20日,由绍兴市总工会主办、中纺院浙江分院承办的2019年度纺织行业工匠岗位技能提升研修班正式开班,共有来自全市27家纺织企业的65名学员参加。
纺织行业工匠岗位技能提升研修班的持续举办,旨在打造一支解决企业生产一线难题,服务企业发展需要,技能精湛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助推绍兴产业转型升级和当地经济发展。
2018年,中纺院浙江分院成功举办了3期的技能提升研修班,今年再次承办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是积极响应国家及当地政府号召,为企业培养适应转型升级所需、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的积极实践,同时也彰显了纺织高技能人才促进行业发展,效力社会进步的责任所在。
为确保本次研修班教学效果,根据企业一线和市场走访调研分析,在课程设置、授课教师、研修时间和地点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共开设针织染整工匠研修班、纺织面料分析检验工匠研修班两期,重点面向全市针织、染整企业内从事生产、管理、工艺设计人员及纺织品外贸进出口、跟单的业务人员、纺织品检验检测人员等,并采用专家讲授、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实操训练等多种模式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