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止汗宁神膏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兼营卫不和型汗证临床观察
2019-05-10王璋廖颖钊
王璋, 廖颖钊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正常环境和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无故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多发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1]。《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人体津液,阴平阳秘则津液内守;小儿脏腑虚弱、形气未充、腠理疏松,每多自汗、盗汗并见[2]。小儿汗出过多,稍动则汗出浸衣或汗出如洗,亦影响小儿的日常生活,未能及时拭干,易于着凉感冒;而部分小儿长期汗多,更易伴好动、睡眠欠安等症。临床医家多从肺卫不固、营卫失调、气阴两虚、胃热灼盛等辨治小儿汗证[3-5],而笔者认为临床上小儿汗证多为气阴两虚与营卫不和两种证型夹杂混合,并非单一证型,应以滋阴敛汗、佐以益气固表为法,采用临床验方制成中药膏剂治疗小儿汗证8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深圳市中医院收治小儿汗证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7例,女33例;2~5岁,平均(3.35±1.04)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0±2.40)个月。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5岁,平均(3.52±1.32)岁;病程1~6个月,平均(3.30±2.50)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小儿汗证的诊断标准制定[6]。(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小儿汗证证候诊断标准制定[7]。(1)气阴两虚证: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汗出较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渴唇干;舌质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细弱或细数。(2)营卫不和证:自汗或盗汗,遍身汗出而不温,畏寒怕风,不发热,或时有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汗证诊断标准及中医汗证气阴两虚和营卫不和辨证标准;(2)年龄2~6岁;(3)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并同意受试。
1.4 排除标准 (1)患有发热、结核病、风湿热、甲状腺机能亢进或传染性疾病等其他可导致异常出汗者;(2)因炎热、衣被过暖、进食、恐惧、惊吓、运动等生理性多汗者;(3)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疾病者;(4)己知有药物过敏或口服中药依从性差者;(5)正在服用其他中西医药物者;(6)资料收集不完整,影响疗效判定者;(7)1周内接受其他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 给予小儿止汗宁神膏(深圳市中医院制剂科生产)口服,主要成分为桂枝、白芍、龙骨、牡蛎、玄参、地骨皮、黄芪、白术、防风、山萸肉、甘草、生姜等。药物加减:气阴两虚证者,酌加太子参、黄精、五味子等;营卫不和证,酌加大枣、糯稻根、浮小麦等。将以上中药全部先浸泡24 h,煎煮取汗、过滤3次,然后将3次煎煮药液混合后浓缩,用蜂蜜文火炼制收膏,每瓶150 g,冰箱冷藏保存。用法:1匙约15 g,2~3岁者每次10 g,4~6岁者每次15 g,均每日2次。
1.5.2 对照组 给予玉屏风颗粒(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口服,2~3岁者早晚各2.5 g,4~6岁者早晚各5 g。两组疗程均为5 d,治疗过程中未合并其他治疗方法。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自汗、盗汗疗效标准制定[6]。(1)痊愈: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无出汗;(2)显效: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汗出明显减少;(3)有效: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汗出较治疗前有所减少;(4)无效: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出汗无改变。
1.7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8]。(1)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1%~95%;(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5 d和疗程结束1个月时随访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在治疗5 d和疗程结束1个月随访时,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5 d后和随访1个月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15.204,23.728,P<0.05。
3 讨论
小儿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较于成人易出汗多属正常现象。小儿相对汗多虽属正常情况,然而部分儿童长期汗多,甚至冬天亦多,经常满头汗水、汗湿衣被,亦令孩子和家长苦恼,影响日常生活。传小儿汗证虽有虚实之分,但临证时以虚证多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绪汗论》云:“小儿有遍身喜汗出者,此荣卫虚也。”而《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更云:“表虚自汗,玉屏风散主之。”即指出玉屏风散是治疗汗证之良药,在古方中已广泛应用。而诸多现代医家采用玉屏风散及其加味治疗小儿汗证,疗效确切[9,10],如沈时鹏单纯采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汗证70例(阴虚型10例,气虚型15例,气阴两虚型10例),总有效率为91.43%[11]。
表2 两组治疗5 d后和随访1个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9.263,4.970,P<0.05。
笔者在临床诊治小儿汗证中发现长期汗多者,往往伴有兴奋好动、精力旺盛、入睡困难、睡不安稳等表现,自汗、盗汗并见,尤以入睡后显著,服用黄芪颗粒、虚汗停颗粒之类中成药,效果欠佳。《医学正传·小儿科》说:“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己炎。”小儿日常好动、兴奋,心火旺盛,易耗阴液。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液易损。《辨证玉函》汗证所载“若阴虚发汗,人最难知,医方亦无佳者。吾先言其症,而后定其方。其症微微汗出,如星星光景,口必不渴,舌必滑无苔,或夜有汗而日无汗,或动有汗出而静无汗,或饮食有汗而平时无汗,或身有汗而头无汗,皆是阴虚之汗也。”故小儿长期汗多,伴兴奋好动、精力旺盛、入处困难、睡不安稳等表现,符合阳旺阴液不足之征象。遂从气阴两虚兼营卫不和立论,治以滋阴潜阳,佐以和营卫、益气固表为法,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提炼组方小儿止汗宁神膏,方中白芍养血柔肝、敛阴止汗,玄参养阴生津、退虚热,地骨皮凉血退虚热,三药合用滋阴清虚热。龙骨、牡蛎二药收敛元气、潜阳补阴、镇安精神,山萸肉大敛元气、止汗,三药合用起滋阴潜阳、止汗安神之效;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习用此三药用治各种汗症,“若其人每日出汗者,无论其病因为内伤、外感、虚热、实热,皆宜于所服汤药中加生龙骨、生牡蛎、净山萸肉各数钱。”桂枝、白芍合用调和营卫,因阳强阴弱,白芍用量2倍于桂枝,加小剂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
丹、膏、丸、散是传统中药制剂,膏剂在临床应用较广,如外用的跌打膏类,秋冬的滋补膏,止咳的枇杷膏等。内服的膏剂具有服用方便、口感较佳的特点,儿童容易接受。我们依托医院制剂科,把临床经验方由制剂科批量加工,将多味中药通过煎制、提纯加工等浓缩成稠膏,分装成150 g/瓶,每瓶相当于生药680 g。由汤药改为膏剂,有效成分皆融于膏剂,气味较汤剂清香,且不失疗效,更易为患儿接受;同时医院制剂科批量制备,可以保证中药煎煮后的质量稳定,免除家长煎药之苦,以及煎药方法不当对疗效的影响,能够比较准确的控制每次服用的药量。临床用小儿止汗宁神膏治疗小儿汗证,家长和小儿接受膏剂治疗比中药饮片自煎治疗的依从性有明显提升,从而得到更好的疗效,亦能更好的发挥了中医传统特色。
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止汗宁神膏治疗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汗证临床疗效肯定,起效较快,且停药后1个月时,观察组症状及证候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小儿止汗宁神膏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兼营卫不和型汗证,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十分显著。但本研究疗程(5 d)及观察时间(观察至停药后1个月)相对比较短,疗效反馈可能相对片面;同时因患儿难以配合,未能采集血清等标本进行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测定。今后有待于延长观察周期,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并对其机制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