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活力:经验测量及其政策意义

2019-05-10

江西社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认同度竞争性动员

识别社会组织活力的要素,研判社会组织的活力水平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基础。以社会组织活力的本质考察为基础,社会组织活力的基本要素可以界定为四个方面:社会认同度、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资源动员能力以及社会组织间竞争性。提升社会组织活力,需要增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认同,通过政府认同引领与带动社会认同度的提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着力点,应放在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上。解决社会组织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应加强包括合作能力在内的社会组织全面能力的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行动纲领,多处强调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呼唤社会组织的磅礴活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需要扫除妨碍社会组织发展的障碍,以制度和政策来推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而要使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科学有效,首先需要明确社会组织活力的要素,其次需要准确地研判我国社会组织的活力状态。目前,关于社会组织活力状态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现有研究对我国社会组织活力状态的判断多基于经验判断、理论演绎或出自官方公布的数据,因而对社会组织活力描述的视点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严振书认为,我国社会组织缺乏专业服务管理人才、资金短缺、能力不足以及社会支持不足。[1]关信平基于社会组织活力要素的分析作出了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的判断,他认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低、运行效率与竞争能力不高、自主性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范性不强、社会价值引领力和贡献水平有限。[2]社会组织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如何测度?社会组织的整体活力状态怎样?本文拟围绕这三个问题加以探讨。

一、社会组织活力水平测度:基本思路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社会组织活力?在国外,社会组织活力模型主要有目标导向模型[3]、开放系统模型[4]和利害相关者满意模型。[5]而国内多数研究将社会组织活力等同于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6-8]。关信平用社会组织活力指代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获得自身发展的状况,并在满足人的需要和维系社会功能方面的贡献度。[2]陈成文明确指出,社会组织活力是指社会组织的生命力。[9]王思斌从社会组织内在蕴含的能力和外显的行为两方面结合来考察社会组织的活力,提出社会组织活力是指社会组织实现自己的宗旨而具有的积极能力与行动。[10]显然,学界主要从社会组织潜在能力到外显的功能与行动来界定社会组织活力。但是,无论内隐的能力还是外显的行动都不是孤立于制度环境的存在。我们认为,组织活力是组织通过自身素质与制度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资源获取和服务提供的竞争中呈现出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状态。因此,社会组织活力可以定义为组织在一定制度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二)社会组织活力的要素与测度

基于前述关于社会组织活力的界定,我们认为社会组织活力的基本要素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同度、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资源动员能力以及社会组织的竞争性。

1.社会组织社会认同度。由于社会组织属于使命驱动型组织,需要从组织环境中吸纳资源方能提供公共服务,因此,社会认同是社会组织的生命线,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11]社会认同度是指政府、合作伙伴、服务对象和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对社会组织的认可度、信任度和满意度,本质上是社会组织公信力的体现。社会认同是一个认知评价体系,主要涉及社会组织的合法性、诚信度、使命感、服务能力等要素。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同度越高,社会组织将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服务对象将获得更多和更高品质的服务,社会组织的活力水平越高。社会认同度可以用社会组织高层对政府认同、公众认同和服务对象认同的感知来测量。

2.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是社会组织内在活力要素被激发后外显的活力状态。如果一个组织能积极提供高品质服务,并籍由高品质项目动员组织所需要的资源,组织就能进入良性循环而活力状况良好。服务的品质不易测量,而且最终会转化为公众的认同度。[12]因此,我们通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规模、频率、程度来测量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规模是社会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向公众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数量,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数量越大,说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越高。此外,项目收入、参与项目和服务人数亦是衡量社会组织服务规模和服务积极性的重要指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频率是社会组织在一段时期内参与公共服务的次数。因为社会组织大多提供的是无形服务,有些服务的效果和影响需要较长周期才能体现,而服务频率便是简单易行的测量组织服务积极性的指标。大概率而言,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频率越高,说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越高。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程度是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中的角色位置及其嵌入深度,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角色位置越重要、嵌入深度越深,说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越高。

3.社会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社会组织依赖环境中的资源来实现组织使命,社会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越强,社会组织获得资源的可能性就越大,则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越强,社会组织就越有活力。哪些因素影响到组织的资源动员行动呢?除了前述的社会认同度外,专业能力、资产规模、动员渠道和网络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反映社会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专业化是一个综合性、全方位的概念,主要是指社会组织以使命为指南,使用专业化的工作方法,通过管理与服务内容的专业化体系实现服务的规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13]由于社会组织的专业化水平最终决定因素在于组织的人力资源,因而本研究在测量专业化水平时主要考量社会组织专职员工的人数、职称、文化层次和技术水平。资产规模属于社会组织重要的资源特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组织的经营状况和组织的运营能力,因而构成社会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的基础和风向标。社会组织所需动员的资源存在于由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社会网络中,社会组织动员资源的网络有多大,就意味着社会组织动员能力有多大。

4.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性。社会组织的基本行动可归纳为动员资源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为了能可持续地提供高品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社会组织之间为获得有限稀缺资源而展开竞争;另一方面,能否为公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又是社会组织进一步吸纳资源正当性的依据。在一定意义上,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激烈,则社会组织活力越强。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性可以通过社会组织的总体规模、自主水平及社会组织的合作能力来度量。竞争的形成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独立自主的社会组织存在,在总体规模未达到临界点的情况下,社会组织的总体规模越大,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越激烈。社会组织的自主性是社会组织之间进行公平竞争的必要前提,社会组织必须是独立自主具有行为能力的公共服务提供者。在缺乏自主性的状态下,社会组织不可能真正地参与竞争,社会组织的竞争性也就无从谈起。在此意义上,社会组织自主水平越高,则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性越强。竞争是合作的动力,有竞争必有合作,合作也是竞争的必然,合作能带来强大的竞争力。因而,一个组织的合作能力越强,一个组织的竞争能力就越强。社会组织自主地加强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如基金会、孵化组织等的合作,将大大提升组织竞争能力。因此,考察社会组织的竞争性可以通过其合作趋势与合作形式来测量。与政府的合作方式能够从侧面反映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与政府的合作方式越趋向于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社会组织间的竞争性就越强。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对社会组织活力进行了指标分解与概念操作化(见表1)。

二、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课题“优化制度环境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除少部分使用电子问卷方式外,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实地调查的方式。2015年,从东部地区的广东省、中部地区的湖南省和西部地区的青海省三个省份中分别抽取三个市。在所抽取的9个市中按系统抽样法,从每个市中抽取50家社会组织,合计450家社会组织。由于部分组织婉拒调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57份,回收问卷的样本分布如表2所示。

为避免问卷调查可能产生的非回应偏差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我们对样本组织的类型、全职员工人数等进行了T检验,发现样本之间无显著差异,证明不存在非回应偏差。本文利用Harman因子分析来检验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将反映社会组织活力所有题项做因子分析,一共产生8个因子,解释了68.74%变异,在未旋转的情况下,第一个因子仅解释了22.89%的方差,确认共同方法偏差不会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对问卷做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信度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822。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应该在0.8以上[14],结果表明本研究的问卷信

度很高。用因子分析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25,大于0.7的一般标准要求,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卡方值为4205.782,p值为0.000,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问卷内部一致性效度良好。

表1 社会组织活力测量指标及概念操作化

表2 回收问卷样本分布情况

三、社会组织活力要素的描述性分析

(一)社会组织社会认同度

1.政府认同。关于社会组织参与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能力与程度,只有12.7%的填写人认为非常好,37.5%认为比较好,42.5%认为一般,6.2%认为不好,1.1%认为很不好。从社会组织的政策建议被采纳的情况来看,17.8%的填写人表示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基本上都采纳,42.9%回答部分被采纳,基本上不被采纳的回答占10.5%,从来没有提出过政策建议的占28.8%。

2.公众认同。从公众对社会组织活动所持态度来看,37.8%的填写人认为,公众支持社会组织活动,并且能积极参与;53.8%认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活动表示支持,但参与较少;7.3%认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活动持无所谓态度;1.1%认为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活动不理解,甚至持反对的态度。对于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地位,58.6%的填写人对社会组织合法性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22.5%给予较高的评价,15.5%给予一般的评价,0.8%给予较低的评价,2.6%承认其合法性程度很低。关于社会组织使命感,54.1%的填写人对社会组织使命感给予很高的评价,27.5%给予较高的评价,13.7%给予一般的评价,2.0%给予较低的评价,2.7%承认其使命感十分缺乏。关于社会组织公信力,43.9%的填写人对社会组织的公信力给予很高的评价,31.5%给予较高的评价,19.2%给予一般的评价,2.3%给予较低的评价,3.1%承认其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很低。关于社会组织诚信度,57.6%的填写人对社会组织的诚信度给予很高的评价,28.9%给予较高的评价,10.1%给予一般的评价,0.9%给予较低的评价,2.5%承认其社会组织的诚信度很低。

3.服务对象认同。关于社会组织服务能力,44.4%的填写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给予很高的评价,35.7%给予较高的评价,15.7%给予一般的评价,2.0%给予较低的评价,2.2%承认其服务能力很弱。关于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58.1%的填写人对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给予很高的评价,28.7%给予较高的评价,10.4%给予一般的评价,0.6%给予较低的评价,2.2%承认其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有问题。关于社会组织得到了更多人的信任和理解的观点,非常赞同的占26.6%,赞同的54.8%,不置可否的占16.9%,约1.4%的填写人不赞同,0.3%表示很不赞同这一观点。对于社会组织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观点,非常赞同的占29.7%,赞同的57.8%,不置可否的占11.3%,约0.8%的填写人不赞同,0.4%表示很不赞同这一观点。

表3 社会组织认同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3显示,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同度平均得分为4.1,整体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得分标准差为6.0643,全距为35分,个体社会组织间的社会认同度相对分散。社会组织在政府认同、社会认同和服务对象认同上的得分不尽相同,政府认同明显低于社会认同和服务对象认同。政府认同度得分一般制约了整体社会认同度的提升。

(二)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

1.服务频率。被调查的社会组织2015年平均参与公共服务近140次,53.6%的社会组织的服务次数在10次以下,少量组织未能提供一次公共服务。27.5%的组织的服务次数在11~50次之间,6.8%的组织服务次数在51~100次之间,12.1%的组织的服务次数超过100次。

2.服务规模。对于开展的项目个数题项的回答,29.9%的填写人表示没有承接任何项目,37.2%的组织承接了5个以下的项目,15.2%的组织承接了5~10个项目,17.7%的组织承接了10个以上的项目。从项目收入来看,项目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占79.8%,7.3%的组织项目收入在10~50万元之间,4.2%的组织项目收入在50~100万元之间,8.7%的组织项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从参与公共服务的人数来看,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吸引了大量的志愿者参与,65.8%的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人数在1000人以内,18.6%的组织服务人数在1000~5000人之间。只有3.8%的组织服务人数在5000~10000人之间,有11.8%的组织服务人数在1万人以上。

3.服务程度。对于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中的角色,49.7%的组织在各类公共服务中充当了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嵌入程度深。44.3%的组织确认其在公共服务中只是充当了活动的合作参与者的角色,6%的填写人选择了“其他”角色。

表4 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4显示,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平均得分为2.6,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得分标准差为2.8008,全距为14分,个体社会组织间的服务积极性离散度较高。社会组织在服务频率和服务规模上均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在服务程度上得分较高,表明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嵌入程度较深。

(三)社会组织资源动员能力

1.资源获取能力。从资产规模来看,69.9%的组织资产总规模在30万元以下,15.6%的组织在30~100万元之间,9.8%的组织在100~5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组织只占4.7%。关于资金来源渠道,除了政府拨付外,66.7%的组织具有自筹资金的渠道,35.6%获得了社会捐助资金,29.1%的组织收取服务费。在被调查的组织中,只有1家组织勾选了所有资金来源途径,33家组织勾选了3项,102家组织勾选了2项,213家组织只选1项,有10家组织不存在上述任何一项资金来源途径。显然,大部分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从年度总收入和收入构成来看,2015年平均收入123万元,大部分组织收入在30万元左右,部分组织无收入。总体看来,如图1所示,政府拨款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收入是我国社会组织的最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重高达58%,服务性收入和社会捐款亦是社会组织重要的收入来源。社会组织平均每年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获得多少服务经费呢?如图2所示,被调查的组织超过半数没有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获得任何经费,约23.5%的组织获得10万元以内的购买服务经费,大约只有25.5%的组织平均每年获得10万元以上的购买服务经费。

2.专业能力。社会组织全职人员中,拥有大学学历的占66%,45%拥有专业技术职称,拥有研究生学历和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全职人员不到1%。

表5 社会组织资源动员能力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5显示,社会组织资源动员能力平均得分为2.1,整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得分标准差为3.718,全距为17分,说明个体社会组织间的资源动员能力离散度较高。社会组织在资源获取和专业水平上均处于低水平状态,资源获取水平更低,表明社会组织在资金和专业人才方面的匮乏程度相当高。

(四)社会组织间的竞争性

1.社会组织规模。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76.2万个,社会组织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组织间竞争奠定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但相对13.7亿人口的需求来看,社会组织的规模偏小。尽管社会组织之间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广,功能相似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局部竞争十分激烈,但是,从整体上讲还不具备支撑激烈竞争的条件。

2.社会组织自主性。社会组织是否会根据制度环境的变化调整组织战略、项目、人员配置呢?结果显示,83.9%的填写人选择“是”,16.1%的填写人选择“否”。关于组织的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强的观点,非常赞同的占35%,赞同的占52.3%,不置可否的占11.3%,约1.1%的填写人不赞同,0.3%表示很不赞同这一观点。关于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2.6%的填写人认为组织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预,但是接受其监管,57.4%认为组织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预,但是接受其指导,37.2%认为政府在监管组织的同时给予组织一定的自主权,2.8%的组织认为政府干预组织内部事务。

3.社会组织合作性。关于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趋势,27.8%的填写人对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多的观点表示非常赞同,52.4%表示赞同,17.3%表示不置可否,2.3%表示不赞同,表示很不赞同的只占0.2%。从合作方式来看,近三年来,16.8%的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方式为政府出资购买其组织的服务,18.5%的合作形式为政府为其项目和活动提供资金,22.5%为政府提供场地、人力、技术等支持,16.7%为政府提供政策便利,如注册、免税等,与政府联合实施项目或举办活动的占21.9%,3.6%的组织选择了其他的合作形式。

表6 社会组织竞争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6显示,社会组织竞争性平均得分为3.7,整体上水平一般,得分标准差为2.443,全距为13分,个体社会组织间的竞争性离散度较高。社会组织在自主性和合作水平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结合前述我国社会组织总体规模小的状况,调查结果支持了社会组织竞争性不理想的研究预期。

表7 社会组织活力及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①

表7显示,整体而言,社会组织活力平均得分为3.5分,整体上活力水平一般,得分标准差为2.9508,全距为20分,个体社会组织间的活力程度相当分散。社会组织活力的四个要素,按得分高低排序依次为社会认同度、竞争性、服务积极性和资源动员能力,且分值相差较大,表明社会组织活力要素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社会认同度相对较高,竞争性一般,而服务积极性和资源动员能力水平较低。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社会组织活力状况堪忧,严重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和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功能发挥。通过社会组织活力要素的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社会组织活力的强弱状态,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审视社会组织制度环境的适宜性,对于优化制度环境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一,社会认同度是社会组织活力的首要要素。我们发现,社会组织社会认同度较高,但离理想状态仍然相距甚远。值得一提的是,政府认同水平显著低于公众认同和服务对象认同。由于中国社会组织的活力最终取决于政府的意愿和态度,政府认同水平不高是社会组织所面临的制度环境缺陷的深层原因。因此,提升社会组织活力,首先需要提升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认同度,由政府认同引领社会认同度的提升,增强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动力。

第二,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是表征社会组织运行状态和功能发挥状态的第二因素。基于数据可得性考虑,我们从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规模、频率和程度来度量其服务积极性,我们发现,尽管社会组织在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嵌入程度较深,但当前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仍较低。因此,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应着力于调动社会组织的服务积极性。

第三,社会组织资源动员能力是社会组织活力的第三因素,其重要性不亚于服务积极性。当前,我国社会组织资源动员能力较弱,一方面整体而言,社会组织对于政府资源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大量组织未能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中获得任何经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在部分地区尚未启动,社会组织人力资源专业化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奇缺。社会组织资源动员能力是社会组织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直接原因,因此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社会组织改革来寻求解决之道。

第四,社会组织间的竞争性是社会组织活力的第四要素。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总体规模小,独立性不足,在社会组织间的竞合关系中,合作能力偏弱,多重因素叠加造成我国社会组织竞争性不足。因此,需加快社会组织与政府脱钩,推动社会组织加强包括合作能力在内的组织全面能力的建设,倒逼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的舞台上积极参与竞争。

第五,在社会组织活力要素系统中,各要素对整体活力的贡献并不整齐划一。社会组织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接受,社会组织间竞争性不足,服务积极性和资源动员能力水平尤为低下,致使社会组织整体活力偏弱。我国社会组织活力水平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发达地区社会组织活力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总之,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立足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区域社会组织发展的不同情况,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寻求和积累具有普遍价值的经验,优化制度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各利益相关主体协同发力。

注释:

①社会组织活力=0.352*认同度+0.241*服务积极性+0.241*资源动员能力+0.166*竞争性。运用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对社会组织活力指标体系进行专家层次分析评判,邀请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专家对4个指标的重要程度作出判断,判断结果为:认同度的重要性比服务积极性和资源动员能力稍高 (3:2),服务积极性和资源动员能力的重要性比竞争性稍高(3:2)。根据判断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指标权重。

猜你喜欢

认同度竞争性动员
竞争性装备采购招标文件分析研究与对策
音乐迪斯尼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