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与意义探讨
2019-05-09郝琳琳
郝琳琳
摘 要:在高校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党建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即对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与意义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工作现状,制定了具有相对可行性的党建工作方案,希望可以为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党建工作 内涵 意义
新时代下,各大高校在不断地进步以及发展过程中,其也赋予了党建工作新的含义,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和价值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通过对高校党建工作的进一步分析,其还存在机制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对此,在今后的高校发展阶段,一定要加大对党建工作的重视,明确其含义,了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科学的制定工作方案,进而有效促进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内涵与意义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高校教育时,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并且,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其对高校培育人才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同时,由于近年来社会发展进程推进速度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思想经常会受到多元化信息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因此,对于学生动向的把控,其难度较大,对于党员的引导教育难度也会相对较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建工作的稳定进行和开展。此外,由于环境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社会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所以,针对高校党建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对工作水平以及效果进行提升,那么就必须要有新的要求、新的問题利用新的方式进行解决,有效地对工作思路进行拓宽,工作模式可以综合创新,以便党建工作的进行可以相对有序和顺利。
对于高校来说,党建工作意义非凡,需要始终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将其作为依据和指导。侧重对各项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部署要求的落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以便可以从整体的角度上对党员的质量进行提高。同时,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强化对党建工作的开展,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着重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动向,精准地对思想政治理论方向进行把握,积极迎合新时代的新要求,从而让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二、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路径分析
(一)强化对高校党建机制以及队伍的建设
通常情况下,建立健全党建机制,强化对党建队伍的建设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因此,为了可以有效地对党建工作质量进行提升,让这一工作的能效可以充分发挥出来,那么就一定要结合实际现状,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并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以及约束力进行增强,确保党建工作的进行可以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同时,在制度建设阶段,应该切实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党建队伍的建设力度,并以此来配合不断完善的领导决策制度等,以便高校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务实风气。
(二)不断对学习意识进行强化
新时代下,为了可以更好地对党建工作水平进行提升,有效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高校一定要采用合理的办法,全面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人员水平的提升,让各项机制都可以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为了可以迎合新时代发展需求,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过程中,还应该主动地对传统工作理念进行转变,进一步对党员干部业务能力以及政治素养进行提高。此外,在平时的工作中,可以定期地开展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等活动,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进而为高校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对新媒体时代的融合
为了可以更好地对新时代发展需求进行迎合,在具体的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以及开展过程中,应该强化对新媒体的融合,主动的转变思路,合理的构建高校党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应该强化网络的监管力度,全面推动人才培养进程,以便可以有效地对高校党建工作水平进行提高。比如:针对高校,其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对党建信息进行发布,同时配合学校的相关课程,有效地促进工作进行。
三、结语
综合而言,由于高校党建工作涵盖的层面比较多,并且会涉及很多的内容,所以,在实际的党建工作进行阶段,难免会受到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可以更好地对党建工作水平进行提高,高校应该加大对这一工作的关注,可以深入明确这一工作的含义以及意义,并能够结合现阶段的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
参考文献
[1]方树桔,王红斌,马武宏,潘小霞,谭伟,赵田甜,李晓芬.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学生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9):250—251.
[2]翟鸣宇,张巍,田丽,郭晓明.运用信息技术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9,14(23):133—137.
[3]丁小球,陈秋敏.新时期高校新建院(系)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