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 “乌海样板”
2019-05-09吕亚娟高旭天王英楠
吕亚娟 高旭天 王英楠
资源型城市的生命究竟能延续多久?这道难题考验着世界,更考验着快速发展的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我国共有118座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一些资源型城市通过大力培养接续产业、提升改造资源型产业,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转型,成功摆脱对资源的严重依赖,重新获得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因资源而兴的城市,也有可能因资源枯竭而亡。专家们形象地将人类历史上资源型城市的命运总结为“春蚕型”和“蝌蚪型”。“春蚕型”城市就像春蚕作茧,结果就是丝尽而亡。例如现在美国西部的许多“鬼城”,就是资源枯竭之后被遗弃的矿区城市。“蝌蚪型”城市则像蝌蚪变青蛙,能够不断变形、成长,即使资源枯竭,城市也会可持续发展。
做“春蚕”还是“蝌蚪”,是资源型城市的命运抉择。毫无疑问,乌海市的选择是后者。作为典型的能源资源型城市,乌海市近年来围绕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主动把握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立足资源比较优势,积极推动能源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乌海市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被评为全国7个优秀地区之一。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摆脱对资源的依赖,首要矛盾是解决结构性问题。乌海市把优化供给结构作为解决现代能源经济领域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之策,全力化解过剩、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断提高现代能源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新的一年,着眼党中央精神在当地的细化、实化、具体化,乌海市提出要持续在“五区”建设上发力,要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契合新发展理念、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项目,推动工业产品向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促进传统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大力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立足服务当地、辐射周边,加快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资源型城市,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现有的人才、技术、产品、市场为发展接续产业和“吃精资源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7个优秀地区之一,近年乌海把优化供给结构作为解决现代能源经济领域矛盾和问题的根本之策,积极实施存量提质行动,推动传统能源经济转型升级。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基地建设,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引进建设延链、补链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促进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推动工业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终端化方向转变。乌海市还结合地区工作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實中央、自治区精神,持续围绕“五区”建设,着力在新兴产业培育、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空气质量改善、项目审批服务、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等五个方面实现突破。把推动地区转型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牢牢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综合运用科技提升、嫁接改造、增量注入、结构调优、整合做强等方式,加快推动落后产能出清、传统产业提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借助自治区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的重要机遇,加快推动现代能源经济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开辟发展新路径。
“经济转型靠什么?靠思想解放。”“跳出乌海看乌海、分析对比看乌海、站在高处看乌海。”乌海市深入开展“对照浙闽找差距、奋力前行谱新篇”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以思想的率先解放引领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力求在更高的发展层级上设计未来。
时代赋予我们机会,我们不能辜负时代。乌海市正以改革开放先人一招、转型发展先人一筹、生态改善先人一步的姿态,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乌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乃至世界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提供现实样板和发展模式,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乌海日报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