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的残忍
2019-05-09王叶方
王叶方
摘 要:谢德林通过对“好”地主阿伊莎姑母平庸一生的叙述,揭示了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农奴制度的残忍,昭示了这一非人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关键词:十九世纪;农奴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1
在十九世纪后期俄罗斯列宁主义文学作品中,从未有一部作品像萨尔蒂科夫·谢德林的《波谢洪尼耶遗风》那样对农奴制下的俄国作了那样鲜明、真实的描写,对农奴制非人性的残酷进行了入骨的刻画和鞭挞。与谢德林同时的屠格涅夫也批判农奴制,但其笔触却时常使人感到一种浓郁的低回、留恋之情。而在谢德林的作品中,农奴制更加阴冷、绝望。《美食家姑母》就是这样一篇揭示了“宁静外貌下的残酷內幕”的杰作。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阿伊莎姑母年轻时是个“娴静、善良、温顺而且相当美丽的少女”,十六岁时嫁给了大她三十多岁的P市市长―一个在跟土耳其的战争中断了一条腿的少校彼得·斯毕利朵尼奇。二十年后丈夫去世,姑母买了个庄园,把女儿列诺奇卡养大。又过了十几年,女儿在生产时死了,女婿不久也死了。姑母又把外孙女萨申卡带大。姑母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喝,博得了“美食家”的名声。
《波谢洪尼耶遗风》的“主人肖像”里,谢德林向世人展示了农奴制下各类地主、官吏的面目。其中有专横暴戾、贪婪吝啬的“母亲”安娜,有凶神恶煞、如狼似虎的萨维里采夫夫妇,有敲骨吸髓、锱铢必较的“模范主人”普斯托捷洛夫等。与这些丝毫不掩饰其残忍根性的农奴主相比,“美食家姑母”仿佛很符合当时某些作家笔下的“好主人”的标准。她虽然贪图口腹,但生性和善,殷勤好客,也不饿着家里的仆役,甚至会说些“但愿那些劳苦的人也有好日子过吧”的体谅话。她那十几俄亩的庄园似乎真的有些像“一座爱的舞台”。但细细品味这篇作品,我们就能了解到这种想象确如谢德林所说的“是完全不真实的”。
阿伊莎的丈夫在娶她时,在P市做了十年市长,“虽说在公务上毫无为人称道的建树,可是他手里却积攒了很大一笔资财。”钱从哪里来呢?是他“不分冬夏,无论早晚”,“一瘸一拐地来往于市场、旅社、滨江大街之间,造访财主,寻找机会,趋膻逐腥”。商人们“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良心”“按月给他送‘孝敬钱”,“若是他手头拮据,还有特殊馈赠。但馈赠的数目并无一定之规,全凭上帝意旨行事,总以不委屈他为度。”相对于对商人客客气气的敲诈,斯毕利朵尼奇对工人却干脆得多,有身份证缴二十五戈比,没身份证缴一个卢布,不然就把他们投到监牢里去。凭着这种剥削,他在去世前给阿伊莎留下了四十万卢布的财产。所以阿伊莎能过上优裕的寡居生活,做个“好”地主,归根到底是建立在丈夫对P市几十年剥削的基础上的。在作者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背后,不知有多少交不起钱的工人被斯毕利朵尼奇扔进了大牢。在农奴制崩溃的前夜,整个老俄罗斯的身体里流着的是已经腐败了的脏血。
谢德林的作品在语言艺术上极为丰富,既有辛辣的嘲讽、含笑的调谑,也有含泪的幽默、诗意的诙谐,有时直言不讳,有时隐晦曲笔。但无论怎样的笔法,都深刻地揭露着农奴制下的贵族的根性。小说中,阿伊莎的丈夫在临死前还不忘告诫妻子:“‘你瞧吧,我一死,我那些宝贝兄弟就会跑来,他说,‘问你要他们帮什么忙,你把他们赶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知道,他的那些亲戚们跑来不是因为出于亲情,而是看中他给阿伊莎留下的他从P市市民刻剥来的四十万卢布。同样的事情,在《波谢洪尼耶遗风》的另一篇作品《莫斯科的亲戚-外祖父巴维尔·波利西奇》中,对“母亲”安娜和“二舅”格里果里·巴甫内奇围绕争夺精明的父亲的财产而展开的勾心斗角有着淋漓尽致的描写,为“姑母”丈夫对她的警告作了印证。
平心而论,“姑母”已经算得上最“好”的地主了,她不如其它地主那般残暴,只追求吃得更美味、住得更舒适、活得更长久。但在她这种“舒适”生活的冰山下面,是对大量底层人民和农奴的剥削,而这种剥削的基础,就是吃人的农奴制制度。虽然“姑母”没有如“母亲”安娜和“模范主人”普斯托捷洛夫那样直接吃人,但这丝毫不能消减她所赖以生存的农奴制的非人性。而在她不自知吃人的同时,也会成为别人的目标,如她丈夫的兄弟们。通读《波谢洪尼耶遗风》,这篇作品可算是在满篇的阴郁中少有的一丝阳光。然而,三复斯篇,仍能透过那一丝阳光,感受到其中沉重的阴郁。正如作者借小说中的“我”之口所说的那样:“我目睹了农奴制的最恶劣状况。农奴制不仅渗透到地主和被奴役的民众之中,而且渗入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用其剥夺所有权利的环境,迫使各个阶层,不论特权阶层或非特权阶层,全都堕落退化,诓骗欺诈成了日常生活常态,人人诚惶诚恐,担忧随时会被压倒。”
谢德林最重要的两部作品《哥略夫里奥夫家族》和《波谢洪尼耶遗风》均创作于其晚期,后者更是成书于他临终前三个月。当时离废除农奴制已经二十多年。在罗曼诺夫王朝的高压统治下,恢复地主对农民“父亲般的庇护”,复辟农奴制国家的声音在全社会甚嚣尘上。在此情形下,作为农奴主贵族家庭出身,两次担任过王朝副省长职位的谢德林创作了《波谢洪尼耶遗风》,用文学对这种反动思潮进行了强烈的反击,《美食家姑母》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读者通过“姑母”平庸一生风和日丽,依然闻到了农奴制那残忍的血腥气,懂得了这一制度崩溃的必然。
“让奴隶成为人”,是谢德林对自己出身的阶级的背叛。今年是米哈伊尔·叶夫格拉福维奇·萨尔蒂科夫·谢德林逝世130周年,谨以此文向这位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者致敬!
参考文献:
[1]《波谢洪尼耶遗风》
[2]《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