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雀之歌》

2019-05-09程瑶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凯瑟女性生态

摘  要:薇拉·凯瑟的小说《云雀之歌》,评论界普遍认为是其心灵的独白,是对自我的解构。这在学术意义上来说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薇拉·凯瑟;女性;生态

作者简介:程瑶,女,安徽安庆人,安徽省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1

精神家园是一个依靠精神而建构起来并为精神提供休养生息的居所,既是精神的创始之地,也是精神的皈依之处。精神家园的建设与人类精神文明的创建互为关联,有一种在精神的创使进程中拓展又为其提供庇护与能量的能动关联。精神家园的建构与守望在前现代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极具螺旋上升之势,其是由于前現代世界所创立和构成的文化从根源上属于偏重精神性的文化所致。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于精神家园的修正、守护与建构,存在于人与自然、社会共同搭构起来的被大家共认的 精神之家,也是大家努力重建精神之家的终极目标。

薇拉·凯瑟深刻意识到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积极效果的同时,亦存在的负面影响——对人类内心美好东西的损毁,因此她尤其怀念其在西部拓荒时的甜美时光。她在文章中写道:“像我们这样浮躁不安,像我们这样急功近利,像我们这样苦苦钻营,是无法造就美的境界的。”[1]往日西部大草原上的生活是美妙的,安静、友好、和睦,形成了坚韧不拔的开拓精神,营造了亲亲和睦的家庭和社会氛围,推动了社会平稳的向前发展,但凯瑟也并未否任工业文明对物质文明和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而凯瑟希望看到那种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和睦共生的拓荒文化在现代社会早已不见踪迹。作为传统价值观的坚韧追求者和一个执着的浪漫主义者,凯瑟执着地要去追寻永恒与美好,找寻理想中的,早已逝去的精神之家。

如何去重建逝去的精神家园?从步入现代社会开始,由于受现代性自身逻辑的左右和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人类便逐渐踏上一条实用性、功利性和外在性的发展之路,也就逐渐地遗忘其原有的精神之家。人们重建精神之家的迷惑、困难、险境就如精神之家的逝去一样危险四伏。凯瑟认为,只有从心灵深处回归原来的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突破和救赎旧我,才能实现精神之家的恢复与建设。在凯瑟的笔下,作品中很多女性形象的描述,真实地烙印下了她深刻的思索。

《云雀之歌》中的西娅是一个不同类型的“她者”,更多意义上她是一个精神的开拓者,凯瑟笔下将其描绘成奋力突破“自我”,从而实现其“女性生态自我”。西娅这个女孩找寻本我起初是由西部一小镇努力地为 自己的艺术之梦而出来的。西娅的愿望和期盼代表了美国梦,各种各样的个体的梦想孕育着普遍美国梦,因为无论你出身如何,无论你背景如何,只要你努力便可将自己的梦想实现。

文中的西娅在阿奇医生等人的帮助下,离开了生活多年的故乡,走出小镇努力去实现她的音乐之梦。芝加哥——一个工业文明的城市,西娅因为缺乏专业音乐知识和系统训练,仅靠其现有的艺术天分实在是无以立足和生存。在芝加哥,无助的“她者”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无法生存,便开始了否定自我、怀疑自我,从而便过上了没有“自我”的边缘化的所谓的艺术生活。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生活,人们在繁华中更感觉到落寞,朴实宁静的乡村生活是更好的归宿。幸运的是,西娅认识到了这一点,她毅然决然回归到了西部田野的恬静和美好生活中去,找寻并回归本我。凯瑟指出,人类的努力卓越与否, 其直接的标准和最终的参照都在于自然界。找不到“自我”的西娅之后来到了一个与小镇类似的奥坦伯格农场,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一番凤凰涅槃后,获得了新生。

西娅从西部田野的生息枯荣里感悟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通融,并逐渐成长成一个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勇者。她再一次领受到了人与自然的独特关联,她也突然领受到唱歌和她自身的密切关系,终于实现了“自我”的升华。顿悟之后的西娅,敢闯敢拼,最终在大都市纽约成为一名人竟皆知的歌唱家。由此看来,西娅要感恩小镇的那段生活经历,因为生活帮助她重新找回了“自我”,看来自然之“根”的重要性,其实早期大草原上的生活就是西娅艺术启蒙的起点,日出月落,莺啭鸟鸣,这些点点滴滴全都是她成功的基石。

正如托马斯·哈代说的如下,在一片半英亩大的土地上,只要我们往下挖掘得足够深,就能达到一切事物的核心。一种新的生活体验替换一种旧的生活体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一种旧的思维方式的剧烈撞击,《云雀之歌》的创作恰好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进行的。可以说,青年时期的凯瑟,她的生态女性意识及其强烈的 忧患意识正是美国独特的生存和社会环境孕育的,促使凯瑟能把其对生态问题的思索融汇到了其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努力地去探索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女性危机的良策。

评论家们普遍认为,凯瑟心灵的独白和自我的解构完全体现在了《云雀之歌》这部文学作品中。西娅的生活经历,西娅艺术追求之路,西娅成长道路上的困苦,凯瑟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没有大都市的喧闹,没有功名的追求,没有金钱财富的约束,以自然的、生态的、女性的视角讨论传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寻“自我”,内布拉斯加大草原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安宁、和睦、幸福,这些全部都汇聚在凯瑟深情的笔下。

注释:

[1]朱炯强:“论薇拉·凯瑟及其创作”,选自《花间掠影》,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第189页。

参考文献:

[1]艾尼瓦尔.女性自我觉醒角色的突破——试析《嘉莉妹妹》与《云雀之歌》[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3(2).

[2]李莉.威拉·凯瑟的记忆书写研究[M].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

[3]金莉.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4]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5).

猜你喜欢

凯瑟女性生态
薇拉·凯瑟地域书写中的流动主题研究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老师的秘密
生态
薇拉·凯瑟小说《啊,拓荒者!》的生态解读
从《驯悍记》看凯瑟丽娜的“悍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