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解读《猎鹰者监狱》主人公

2019-05-09蔡牡丹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救赎弗洛伊德约翰

蔡牡丹

摘  要:《猎鹰者监狱》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约翰·契弗五篇长篇小说中的杰作。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法拉格特因犯弑兄罪进入猎鹰者监狱后的心理发展历程,到最后完成自我救赎的价值主题。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出发,通过分析法拉格特不同阶段的精神变化来探究其如何实现最终的身心解脱和自由。

关键词:《猎鹰者监狱》;约翰·契弗;法拉格特;弗洛伊德;救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1

在美国当地文学史上,约翰·契弗的文学成果主要体现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因此为他赢得了“美国郊区的契科夫”这一美誉。此外,他一生还著有五篇长篇小说,也均获得过奖项,而文学界对它们的研究一直不温不火。作为受到高度评价的且能够反映他在长篇小说领域创作水准的第四部小说《猎鹰者监狱》,一直受到人们对其中囚禁和自由这一主题的探讨。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出发,通过梳理主人公精神变化历程,来探寻其对身心救赎的影响。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包括三个层面: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最底层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总和,追求着一种绝对的本能欲望的满足,“欢乐原则”是它的宗旨。而这样做,往往会违背道德习俗和社会各种准则等,所以自我起着“现实原则”来调节,帮助本我趋利避害。作为最高层次的“超我”,它代表的是道义的要求,要求至善至美。受“道德原则”的支配,它包括两个方面:自我思想和良心。总而言之,本我可以理解为放纵的情欲,自我是理智和审慎,超我则是道德感、荣誉感和良心。

二、法拉格特的精神结构解读

首先,主人公法拉格特的自我人格表现在其最直接的情欲放纵,这是人最本能的,内驱的一种欲望。妻子马西亚毫不避讳与同性恋人的关系,对此也没有丝毫的愧疚之情,这种不和谐的夫妻关系使得法拉格特在婚姻内也和几位情人放纵调情媾和,以满足其精神和肉体的欢愉。在猎鹰者监狱,法拉格特的所见所闻,加速着他的同化,促使他开始找回过去失去的快乐,直到他遇到了乔迪,成为异类中的同类。其次,法拉格特的自我人格既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又不乏时代的烙印。法拉格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上层家庭,家庭财力基本能够满足他的需求。住大宅子,听音乐会,身心都是富足的。此外,法拉格特生于二战后,垮掉的一代成为社会主流,他们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藐视现有的法纪秩序,反对一切世俗成规,寻求绝对的自由,纵欲,吸毒和沉沦,以此来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发起挑战。作为战争和时代的亲历者,法拉格特身上不可避免地显露出这些特性:一个负有智力和道德影响力的大学教授,一个瘾君子和性冒险者,有过许多情人,这些都能够给予他平和,唤起他青春的美好回忆。看似片段式的叙述,都在给读者传达一个在入狱前极大追求现实自由的“垮掉一代”的法拉格特形象。最后,当谈及到法拉格特超我人格,我们发现这其中有其自我与超我斗争抗衡的踪迹。缺失的亲情和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哥哥埃本咄咄逼人的言语刺激,使得法拉格特分裂的自我操起一把火钳朝哥哥砸去,因而锒铛入狱。从最初监狱之中的暗无天日,到最后越狱之后的昂首挺胸,我们发现这正是法拉格特在追寻和实现自我道德和荣誉的过程,这其中乔迪是个关键性的人物。与法拉格特不同,乔迪夫妻和睦,家庭幸福,为了挽救四口之家于经济危机之中,他不得已选择抢劫而入狱。乔迪直言自己的过往,年轻,有朝气,教会法拉格特如何微笑的面对生活,这些无形之中使法拉格特燃起对生活的希望,进而对乔迪產生好感,最后发展为情人。法拉格特重新点燃爱的火苗,爱人再爱己。因为乔迪的出现,因为乔迪的爱,法拉格特作为个体,意识到他自己的荣誉感。乔迪,是情人,是朋友,更是人生导师般的存在。他大方的分享自己的逃跑计划,不仅仅是出于信任,更是关爱的一种体现。“因为我爱你,信得过你。我把命放在你手里了”(朱世达,73)。乔迪逃跑计划的成功实施和“围墙事件”的爆发,都在逐步唤起法拉格特对自由的向往,唤醒他对自己荣誉的追寻。在决定越狱之前,法拉格特被告知已经摆脱毒瘾的控制,这无疑在告别过去,重获新生的道路迈进了一步。越狱的想法使他想起了乔迪,使他想方设法来跟进“围墙”监狱的最新消息。此外,小鸡二世的离世,又给法拉格特一种实在的自由感,利用自己的“狡猾和温情”,他钻进小鸡二世的尸体袋,巧妙地实现自己的逃生,完成了超我的精神追求。

《猎鹰者监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约翰·契弗心理自传小说,法拉格特炼狱式经历,是作家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总结。三重人格的精神分析从人性深处剖析了法拉格特的精神活动变化,使该人物形象更有层次更丰满,也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想要突破“无处不在的囚禁”,追寻个人自由和救赎,就必须重拾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新生。

参考文献:

[1]Bosha, Francis J. The Critical Response to John Cheever. Westpor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1994.

[2]Cheever, John. Falconer. New York: Rosetta Books LLC,2004.

[3][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4][美]约翰·契弗:《猎鹰者监狱》,朱世达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救赎弗洛伊德约翰
约翰·科林斯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烈日灼心》:一念之差,救赎一生
庄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沦者
欧洲豪门英超最需“救赎”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