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奇异的智慧与狡黠的笑

2019-05-09印博妍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张爱玲

印博妍

摘  要: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在“为社会”的文学创作氛围的整体环境中显得别具特色。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被重点提及之后,张爱玲及其作品渐渐收到学界重视。在八九十年代,内地和港台都出现了一批学习模仿张爱玲人物创作的作家,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张爱玲在汉语小说界已成为一众作家一直企图超越的标杆。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史;海派文学;张爱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0-01

张爱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通俗小说作家,她的小说中总是描写升斗小民的日子,他们生活里的电车来去、天色阴晴,“挽着篮子上市场买小菜”这样的日常。在感时忧国的创作氛围下,她的作品似乎格局不够大。但是,许多早期的批评家们都忽略了,正是在这样的创作见证了时代列车上最普通的中国人的生活。尤其张爱玲的创作高潮时间并不长,大多作品都以上海为背景,对于这十里洋场的瞬息变化,“大难之下的从容,荒凉里的喧哗”(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都被她写进了小说里。在一九三四年发表的散文《到底是上海人》里写道过上海人拥有一种“奇异的智慧”,而且张爱玲的创作又以女性角色为叙述中心,于是这样的“智慧”往往区别于传统叙事,还会藏在背后狡黠的笑,会让人觉得“坏”,可怖却又吸引着读者向人性的更幽微处走去。

《倾城之恋》就是张爱玲这一类创作中的经典。她说上海人“坏”,但仍有着处世的艺术。白流苏就是这样一位绝不存在于童话中的女性。

她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返回娘家。而现代中国对于回了娘家的离异女性存在着种种“不平等”的待遇。于是在一次关于经济问题的争吵之后,这位白家六小姐说着“这屋子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盘算起了自己往后的日子。流苏通过和范柳原的三次交往,通过自己的小心思最終获得了一张“长期饭票”。第一次,在原本安排的七小姐与范柳原的见面会上,流苏与他跳了三支舞,破坏了七小姐的婚事,也把自己与浪子范柳原捆绑在了一起。第二次流苏去了鲜艳得令人心慌的香港。这是一次事关她人生的赌,“如果她输了,她名声扫地,没有资格做五个孩子的后母。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恶气。”于是,范白二人在香港的交往成了一场场你来我往的好戏。流苏知道这趟香港之行是范先生的主意,却不好拆穿以免自己下不来台。在香港的交游中,两人各自交换一点点心意,更多的却是各自利益的权衡。流苏想做范太太而不是范柳原的情妇,范柳原却是并不想娶,用萨黑荑妮来使流苏吃醋,“逼着她自动的投到他怀里去”。流苏自然是知道范先生的算盘,“不能先自贬身份”,而“面子上仍旧照常跟他敷衍着”,“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第三次,范柳原马上要去英国,给她在香港安顿了房子和佣人,婚姻却又是遥遥无期。范柳原一走就是一年半载,而流苏已经经不起时间的蹉跎,这让她疑心这段关系是否能够长久。还好战乱来袭,经历了生死的两人最终成了一对平凡的夫妻。

白流苏是这样聪明的人,范柳原就更是。“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也对女人的内心了如指掌。一开始安排的相亲,他要看电影、安排了跳舞,“玩世不恭”的形象在白家众人心里扎了根。他说流苏找上他,并不是因为爱他,只是因为她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否认了温情的可能。他也会利用女人的嫉妒心,整日陪着萨黑荑妮又冷落流苏;如果流苏还是情窦初开的少女,或许在第一次去香港时就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输给了范柳原,“往姨太太们的路上走”了。张爱玲笔下从没有性情孱弱的男子,范柳原也绝不会例外。要不是城市倾倒,范柳原大概也是不会松口娶了流苏的。

而在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里,上海白家的老老少少都是这类智慧的践行者。徐太太给白家七小姐做媒,太太们听说了范柳原的条件,尤其是四太太,不顾年龄的差距想着让自己的一双女儿从自己的七姑姑那儿“抢”人。老七宝络 “辗转听到四奶奶的阴谋,心里着实恼着她,执意不肯和四奶奶的两个女儿同时出场,又不好意思直说,便下死劲拖着流苏一同去。”宝络在这件事上也显示着令人不禁莞尔的幽暗的“小心思”。四太太的两个女儿金枝金蝉和她有着这样的竞争关系,而流苏作为她的姐姐,又是离过婚的女人,对她而言是毫无竞争力的。在拥挤的小汽车里,宝络未尝不在偷笑。

除了这部《倾城之恋》以外,张爱玲故事中的人物大多也都拥有这样奇异的智慧。《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被金钱禁锢住了一生,将自己的不幸福人为地施加到儿女的人生中,最后她对童世舫说出长安吸鸦片的那一番话时,大约也在偷笑。

王德威教授说张爱玲是写实主义的高手,我们仿佛看到张爱玲施施然转身走向幽深的黑暗处,去那里建立起一个世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她在现实中兀自活着,而她笔下的人,也总在那角落里暗自偷笑。

而作为后来作家争相模仿又企图超越的作家,张爱玲式的人物也影响了其他作家的人物塑造。白先勇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永远的尹雪艳》中的金大班、尹雪艳都是这样有着奇异的智慧的人物,又在“台北人”“大陆客”这样的背景之下写繁华散尽,写一晌贪欢,“极能照映张爱玲的苍凉史观”(王德威《落地的麦子不死》)。还有施叔青、钟晓阳等作家,对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塑造也有继承。

喧哗中的众生与张爱玲,努力活得真实。

参考文献:

[1]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01.

[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07.

猜你喜欢

张爱玲
张爱玲的美国时光
九月雨
姐姐张爱玲的青春见证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生命如奇服一样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