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深情此心,大写“我心光明”

2019-05-09许爱珠

创作评谭 2019年2期
关键词:阳明王阳明良知

许爱珠

2018年盛夏,七月如火,夏练在伏。南昌城正如火如荼上演的,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小剧场话剧《阳明三夜》。这是一个关于王阳明与江西的故事,由江西省话剧团出品。

明代的三不朽圣人王阳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对后世的东亚乃至全世界的知识分子都有深远的影响。王阳明一生传奇,多有建功立业。有意思的是,王阳明建构和践行的致良知心学,“立德,立功,立言”之举,都和江西有关。《阳明三夜》就是一部还原王阳明在江西成就“三不朽”的力作。该剧没有大制作,没有大牌表演,但随着演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部成功之作。“知行合一”的阳明心学,借助了一场场演出,不断回响在豫章城。这真是令人振奋。王阳明的魂,不仅仅在舞台上熠熠闪光,王阳明其人恍然又回到了当代南昌。

该剧编剧是江西著名剧作家卢川。如果说,《阳明三夜》有魂的话,那么卢川就是当然的灵魂人物。这位历史和宗教学专业出身的学者型剧作家,《阳明三夜》能出自他之手,也算是名至实归吧。个人以为,一部历史人物题材的戏剧,编剧的艺术趣味和创作旨趣,会更多地决定一部戏剧的整体风格和艺术品味。据我所知,搬演王阳明题材的戏剧戏曲作品不少,比如王阳明的故里浙江余姚创作了姚剧《王阳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作了越剧《王阳明》,浙江和贵州话剧团联合创作了大型历史话剧《此心光明》等,这些都是近年的力作。由于编剧和导演的影响力各自不同,演出的最后效果往往会带上鲜明的个人风格。《阳明三夜》这部作品,很显然就是卢川个人风格的最大化了。这个人风格的标志,在于剧作大胆放弃了历史剧流行的故事线路和人物整体形象刻画,转而聚焦于人物内心思想的变化,以思想的交锋和激辩代替人物的对白,以大量独白代替情节推进。这种创作路数是非常冒险的,很容易将整部剧拖入沉闷枯燥的说教陷阱。据我所知,在当代的历史人物剧目中,敢如此大胆地用全剧来诠释一个人思想的作品很罕见,而《阳明三夜》却做到了,并且成功了,所以我为之击节赞叹。

《阳明三夜》一剧,精心选取了王阳明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三夜:“新婚之夜”“平叛之夜”“临终之夜”,隐约对应于阳明子“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通过舞台上的无场次表演,集中呈现了王阳明渴求圣贤、成就圣贤、超脱圣贤的重要人生内涵。我们感受着舞台上阳明子磊落的人格、伟大的思想和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读懂了作者是以此向旷世圣贤致敬,向灿烂的江西传统文化致敬,向巍巍华夏致敬。当然,这也可以视为当代知识分子向古代前辈先贤致敬。接续传统,让生生不息的传统在当代激荡回响,没有什么比这样的致敬更好的了。该剧不讲故事,但有生活;不追求抒情,却处处都是情感的激荡。17岁的王阳明,新婚之日,与神秘的老道坐而论道,一问一答,机锋频现。47岁的王阳明,用天才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出奇兵,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之后他与宁王之间展开了君道、世道、臣心的精彩论辩。57岁的王阳明,在剿匪归途中,不幸病重。临终之前,他与精神生命有重要交集的人:正德皇帝朱厚照、宁王朱宸濠、匪首蓝天风、学生冀元亨、宁王娄妃等又展开一场场灵魂之间的对话。一生坎坷却越挫越勇的王阳明,在青年、中年,以及走到生命终点的壮年,正是通过作者设计的大量精彩纷呈的对白和独白,实现天问、地问、人问,在观众眼前逐渐树立起高大伟岸之形象。剧作以阳明子青年、中年、终年的三夜为横剖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简约又经济地表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光明人生。作者将王阳明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事件,使观众不是在看故事,也不是在温习历史,而是在温热的生活中触摸到王阳明的赤子之心,澎湃激情,感受其“整理世道,收拾人心” 之崇高。这俨然就是以王阳明的方式来诠释王阳明了。总体来说,剧本很好地实现了舞台剧“立得住,撒得开,收得拢”的艺术原则。

窃以为,卢川之所以敢于放弃完整的故事而着重于阳明心学思想的诠释,其实是有底气和考量的。王阳明一生本就充满传奇,略作铺陈便足以令人惊心动魄。这是非常要紧的前提。所以本剧虽然只选择了三夜的故事片段,每一夜的故事却都扣人心弦。其次,本剧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小剧场戏剧,是为江西话剧团量身定做的,简约自由的舞台演出及其效果也在考虑的范围。一般而言,探索性的小剧场话剧力求摆脱大舞台的表现模式,场景设计多追求时空自由转换的假定性戏剧风格,通过象征、隐喻、荒诞、变形,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和潜意识显化。从这些特点来看,《阳明三夜》属于非典型小剧场戏剧。这部戏质朴而诗意,表现与再现相结合,具有小剧场戏剧的特点,但由于作者倾向于无限靠近王阳明的思想和灵魂,因而无论是场景设计还是人物对白,都带有鲜明的历史主义倾向,先锋艺术探索的意味并不浓。

更有意思的是,在刻画王阳明这一人物形象时,剧作通过他的所言所行,在紧要处挟雷霆之势显威武之气,正暗合了先生于平常处用力的法门。比如平匪戡乱是王阳明的传奇,屢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只因攻心为上。究其因,正在于良知二字,发诸本心的良知,就是知行合一之大道和心怀苍生的大悲悯。卢川基于这样的理解,将平叛之夜的故事重心,放在了擒获宁王之后与娄妃的伤感诀别、与宁王的思想交锋等等场面上,以彰显王阳明有雷霆之威正在于不忍,在于坦荡。真是令人叹服。

谈到创作此剧的初心,卢川曾坦陈:“文学可以是写给后代人看的,但戏一定是演给当代人看的!在舞台上表现什么,对当下的观众有什么意义,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王阳明对于当下的观众有什么意义呢?作为东方圣贤,王阳明历经坎坷,矢志追求光明,通过艰苦探索,最终建立了“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三大范畴为核心的心学思想体系,为东方儒学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作为知识分子,阳明先生有“收拾世道,整理人心”的勇敢担当,其魅力更在于他的通透德性,不以功名为目的,可为则为,不可为则退而全道,虽不敢忘忧却也能处江湖而泰然。作为一个人,王阳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摆脱了个人名利毁誉、贫富穷达的束缚,实现了世界与人、理性与感性、美与善的统一,真正达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

事实上,说到王阳明对于江西人,对于南昌人的意义——500年前在现实的人生舞台上,曾上演了百姓居民倾城出动,夹道欢迎王阳明进入江西南昌、吉安的盛况。1527年秋,王阳明奉旨前往广西剿匪,一路行船经由江西。当时南浦百姓们得知消息后,倾城出动,掀起第一波欢迎的高溉进入南昌城,再掀高潮。百姓们近乎疯狂,自发带着美食,出城分列迎接王阳明。要知道,南昌城中的王阳明心学门徒遍布大街小巷,王先生重返南昌,他们想不疯狂都不能。虽然南昌城的百姓苦苦挽留,但王阳明公务在身,只有带着病体继续南下。当他到达当年平定宁王的指挥中心吉安时,吉安百姓的欢迎同样热烈。江西人如此信奉“知行合一”,实乃真实上演了一出

“满大街都是圣人”的传奇。从古自今,心外无理。天下之事,就怕良知两个字。

而今,我们就在南昌城的话剧舞台上还原历史!

杜维明认为,在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都闪耀着灿烂光芒的儒学宗师,中国历史上唯有王阳明一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天我们在舞台上还原一个真实清晰的王阳明,就是在不折不扣践行王阳明。我想,这些就是编剧卢川所要表达的当代意义吧?

还须称道的一点是此剧的抒情特色。由于该剧不以故事取胜,没有清晰的情节结构来支撑全剧,剧作既营造了抒情的氛围以补故事之不足,又精心设计了序幕和尾声来实现戏剧结构的封闭性。

首先,该剧巧妙设计了令人惊艳的“序幕之序幕”。如下:

[幕启。冬夜的江边。夜船。孤灯。枯树。

(浑厚的男声,仪式感地、楚辞风格的

吟唱)

大臣负命兮奔走四方,

日月无光兮瞻顾徜徉。

心有所思兮望乡,

风不利舟兮奈何神伤。

心有所思兮望乡,

风不利舟兮奈何神伤……(渐弱)]

这一段堪称神来之笔。这段颇具象征意味的吟唱之词,不仅成功营造了全剧抒情之氛围,也很好地凸显了号称吴头楚尾的江右历史文化底蕴。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剧作者有意凸显王阳明的文人身份,与楚辞之鼻祖——屈原暗通声气。而为了实现首尾呼应,当王阳明溘然长逝之时,舞台上刹那问充满柔和圣洁的明黄色光芒,浑厚钟声再次响起,直指人心。仪式感的、楚辞风格的吟唱再次响起,成为尾声之前奏。

其次,剧作者设计了王阳明的独白体,以倒叙的手法,在王阳明的深情回忆中拉开全剧的序幕:

[今晚的月亮,如此黯淡。稍远一点的地方,就无法看清楚了,也许是我老眼昏花了吧。这条船,该往哪儿去呢?这又要做一个选择……人的一生中,有多少个关口,需要选择,需要不停地选择!聚,总是短暂的。分,才是永久的。那些经历过的事情,仿佛就是昨天,所有的一切,向我走来……]

这一出场的深情独白,迅速将观众带入了王阳明的精神世界,很自然建立了全剧白带的节奏。剧中每一夜即为一个独立的篇章,间之以王阳明白己的独白,形成水到渠成的剧情递进之效果。到了第三夜部分,王阳明的回忆与其归途病重的现实汇流,两条平行线索合二为一,直至王阳明溘然长逝,全剧结束。观众在阳明子的深情独白中,直观感受其心路历程的过程,便成为该剧内在的结构和逻辑。

再次,该剧在舞台上尽最大能力艺术再现了阳明心学的震撼力量。幕启之后,该剧专门设计了以儒生坐而诵读“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的背景,穿插于少年王阳明新婚之夜的背景之上,书声琅琅,振聋发聩。令人浮想联翩;到尾声部分,众白衣儒生再次出现,坐而齐诵:“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后起身,集体行至台前,以振聋发聩之音反复诵读阳明“心学四诀”而终,在视觉和听觉上造成极具震撼的效果,以此将全剧的抒情和主题表达推向了高潮。

行文至此,我想起剧中临近结尾的一段对白:

[伍文定(王陽明的昔日属下——笔者注):灵岩古寺的钟声响了。

王阳明:那是撞击心灵的钟声,那是送我上路的钟声。

伍文定:您的学生、门人得到消息的,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王阳明:不用来了,叫他们不用来。相见何益?徒增感伤。告诉他们,每个人都要遵从自己内心的良知。他们散落在四面八方,就是我的化身……

伍文定:王大人,您还有何吩咐?

王阳明(平静地)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不仅要赞道:好一个“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好一个“遵从自己的内心的良知”!好一个圣贤之学!

我愿天下更多的人走进剧场,观看《阳明三夜》。我愿更多的国人,走进阳明心学。

为重塑国民品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阳明心学是时候成为当代中华文化的大集成了!

猜你喜欢

阳明王阳明良知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良知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真正心平气和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的义务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